第B04版:最后的小脚老太太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国庆生活秀
 
标题导航
鬼子扫荡提心吊胆怕被抓
2013年10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袁氏:
鬼子扫荡提心吊胆怕被抓
  孙袁氏老人小时候曾两次裹脚。



  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家洼街道榆树园子村,有一位84岁的裹脚老太太,由于出生年代太久远,她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用的名字都是孙袁氏。孙袁氏9岁裹脚失败后,11岁又第二次裹脚,此后她就一直被那双小脚束缚着,出不了远门,干不了重活,甚至都买不到一双适合自己穿的鞋子,并且她还耳闻目睹了一个个悲惨的裹脚故事。19日,记者看望并采访了这位84岁的老人。
  

不裹脚的女人会是全村人的笑柄
  据了解,孙奶奶是整个榆树园子村里还在世的为数不多的缠足的老人之一。19日,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坐在自家的炕沿上跟人聊天,她告诉记者,她出生于1929年,那个年代的女孩子是没有名字的,出嫁前在娘家有个小名,出嫁后就没有人再称呼她的小名了,因为丈夫姓孙,父亲姓袁,她的名字就成了孙袁氏,后来上户口、办身份证的时候都是用的孙袁氏这个名字。
  孙奶奶就是典型的“小脚”老太太,很小的时候就被缠了足,记者看到,孙奶奶的脚前后加起来总共也就10厘米长左右,穿着个尖尖的小鞋。回忆起当初缠足的情景,她还记忆犹新,她说:“我是9岁那年开始裹脚的,那个年代9岁才开始裹脚已经非常晚了,正常的都是六七岁就开始裹,我六七岁的时候,我母亲因为孩子比较多,对给我裹脚这件事也不上心,直到我9岁的时候,大姐觉得再不裹不行了,就去邻居家借了个裹脚用的布亲自给我裹,她把布缠在我脚上使劲的包起来,特别疼,当时就感觉后边的两根脚趾都快断了。当天晚上疼的我都恶心头晕了,我就跟我母亲说,娘啊,我很疼,都要吐了,给我放开吧,我母亲也很心疼,就让我放开了,解开裹脚布一看,脚指头都黑了,那一次裹脚没成功。”
  孙奶奶11岁时,家里人告诉她再不裹脚就真的不行了,于是她就准备和一个小伙伴一块儿裹脚,她是自己裹的,下手比较轻,就是用裹脚布缠在脚上,然后一点一点收紧,时间长了脚自然就变形了,所以她裹脚并没有忍受多少疼痛,然而小伙伴就不同了,“是她母亲给她裹的,硬生生的把骨头给掰断了,疼得她哇哇的哭,她一哭她母亲就拿鞭子抽打她,她就跑,当时她的脚流着血,还得躲鞭子,可惨了。”孙奶奶一提起当年的事还心有余悸。
  “疼也没办法,古时候的女人都裹脚,不裹脚嫁不出去,不裹脚的女人就是全村人的笑柄,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裹脚也是为了我们好。”孙奶奶说。

裹脚后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方便
  自从11岁裹了脚以后,孙奶奶就没有再像原来一样到处走动了。“以前的女人都不下地干活的,都是在家看孩子、做饭,顶多喂个猪啊鸡的,地里的活儿干不了。我裹脚以后,结婚之前几乎就没出过家门,每天都呆在家里,喂鸡纺线。”孙奶奶告诉记者,“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全是父亲和兄弟们下地干活,养活个女孩就是赔钱,为了不被家里人嫌弃,女孩们在出嫁前也是拼命地干活,但因为是小脚,重活干不了,再能干也只是在家里干家务,顶多纺个线,一点地位都没有。”
  孙奶奶说她刚结婚那会儿,脚比现在还小半寸。“结婚那天,他们带我去给长辈问好,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我的脚,因为我裹脚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就很解放了,有很多跟我一样大的都不裹脚了,也有的被裹了脚之后又放开的。我记得那时候村里、镇上成天开大会,宣传妇女解放,不让裹脚了,但是家里长辈不听啊,说什么女孩子不裹脚不像话,以后找不到婆家,硬生生给我裹了脚。”孙奶奶说,“结婚以后要看孩子、做饭,小脚一点都不得劲,走路走得慢,跑就更不用说了。去赶集也不敢买东西,买多了背不回来,脚受不了,地里的活全是老伴自己干,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在家里干点零碎活。”
  孙奶奶还告诉记者,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那段时间,鬼子经常去村里扫荡,一听见枪响他们就跑,男人和孩子们跑得快,小脚女人们跑得慢,老被落在后面,还得上山爬坡的,一不小心就会被鬼子抓住,非常痛苦。她现在想起那段日子,每天只知道害怕,怕鬼子进村,怕跑得太慢被鬼子抓住。

买不到鞋得自己做
  裹脚也分好几种,有的人裹的比较轻,脚基本上没受大伤,裹后的脚也比较大,还有一种就是典型的裹脚了,就是活生生把4个脚趾头和脚背全部折断,裹完之后脚特别小。
  孙奶奶亲眼目睹过很残忍的裹脚。“那是真正的裹脚,硬生生的把4个脚趾头掰断塞到脚底下去,把整个脚从中间弄断,使前脚掌和脚后跟贴起来,然后穿上一个特制的裹脚鞋,把脚固定住,从外边缠上一层紧紧的裹脚布,然后套上袜子,最后才穿上鞋。咱们平时从外边看裹脚就已经很小了,其实它里边还有好几层,真正的脚被裹成多小就可想而知了。而且裹脚不分春夏秋冬,永远都是那一套装备,冬天还好,一到夏天就热得要命,又不能穿凉鞋和拖鞋,脚很容易发炎。总之,以前裹脚的人都遭了老罪了。”孙奶奶说。
  孙奶奶还有一个关于裹脚的苦恼,就是没有适合她穿的鞋,“以前都是自己做鞋穿,现在年纪大了不想做了,孩子们又没有会做的,就打算买几双穿,但是他们转来转去也没找到我能穿的鞋,去年的时候孙女给我买了双棉鞋,已经是最小号了,我还是穿着大。”孙奶奶一边说一边拿出孙女买的棉鞋给记者看,这是一双专门为裹脚的人设计的尖头棉鞋,可是跟孙奶奶的脚一对比还是特别大,“没办法,只能自己做了,多做几双以后替换着穿吧。”孙奶奶说。

讲述小脚女人故事
  孙奶奶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她同村裹脚女人的故事,那个女人是榆树园子村一位姓王的奶奶,比她大十岁。王奶奶25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撇下了她和3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才7岁,她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不容易改嫁,只好独立抚养。丈夫去世后,家里的、地里的活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虽然一双小脚无法干活,但被逼无奈,只好拖着一双小脚下地,锄地、种地全靠她自己,还要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她自己累死累活干一天都不如人家干半天干得多。王奶奶经常锄着锄着地就哭了,哭她自己,哭她的3个孩子,哭够了就接着锄地,有时候就边哭边干活。
  还有一年,王奶奶刚刚和3个孩子蒸了一锅馒头准备吃饭,忽然听见村外头有枪声,就赶紧收拾着准备逃,把馒头一包,让孩子们背着从前面跑,她自己则因为裹脚跑不动,落在了后边。当时正好是7月份,下了好多天的雨,地里很多水很黏,王奶奶逃跑的时候经过一片豆子地,一脚踩进去拔不出来了,脚出来后发现鞋没了,又伸手进去捞鞋,刚捞出鞋来一就回头看见了骑马的大兵,王奶奶一害怕就一头扎进了豆子里,半个身子还在外边露着,那些大兵一看她手里的鞋就知道是个女人,也没为难她就走了。后来王奶奶回忆起这次逃亡时说的做多的一句话是“都怪这双小脚,差点害得我没命。”“她这一辈子才不容易呢,老早就没了丈夫,自己拉扯3个孩子,真是为难她了。”孙奶奶感叹道。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李早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