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招聘会上,一家招聘单位前挤满了求职者。 |
|

|
|
今年潍坊生源毕业生人数为历年之最,企业需求量却走低 日前,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达到51.5万人,其中潍坊生源高校毕业生达到5.6万人。而据有关部门统计,潍坊前两个季度招聘单位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大型招聘会活动场次数比去年同比下降。对于那些怀揣梦想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这个毕业季注定不会轻松。 毕业生猛增达5.6万人 据了解,今年全国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史上最高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从历年毕业人数可以看出,10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总数激增了两倍,其中,2003年毕业生的总数只有212万人,2005年则涨到了338万人,2009年突破600万人,数字刷新为611万人。而随着高校扩招的进程不断加速,使2013年成为自建国以来大学生毕业最多的一年。 我市毕业生数量也呈现不断上涨趋势。记者从潍坊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悉,2013年潍坊生源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了5.6万人,为历年之最。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全国699万高校毕业生仅仅是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如果再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全国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将接近1000万人,而我市未就业毕业生将不下8万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根据初步的统计数据看,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的计划指标数和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人数完成计划指数比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 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潍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有108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岗位302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6%;2012年一季度潍坊市共召开招聘洽谈会226场,2013年潍坊市一季度举行招聘会为211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2013年一季度,潍坊市参加各类形式招聘会的单位约5070家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8.8%;潍坊市2013年一季度招聘会单位需求人数共为197721人,去年同期需求人数为273696人,企业需求量同比减少了27.7%。而2013年第二季度的招聘情况比第一季度并没有明显好转。
理工技术类专业看好,文科类严峻 据智联招聘公布的一份调查文件显示,目前中国职场正进入刘易斯区间,意味着职位供求在总量上已趋于平衡。但“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将愈演愈烈,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据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我市的招聘形势当中,从行业上看,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延续了过去几年的良好势头,在就业市场上“持续领跑”,其中又以制造业为代表,涉及的岗位包括机械、汽车、电气、重工等对专业或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因而此类的毕业生在就业的竞争当中激烈程度相对文科生要小很多。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相关资料表明,今年银行和金融业的岗位需求比往年要略有增加,毕业生拿到这两大类企业录用通知书的数量较以往要增加30%左右,而IT行业、计算机行业的招聘量也较往年有所增加。记者从在招聘会上的实际采访来看,文职类岗位依然遭遇着严峻挑战,文科生想找个合适的工作需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市场供需存在错位 据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8月份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市的招聘市场也受到了影响。来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明显减少,企业的用人需求量也同步减少,而近些年劳动力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供需出现错位,“就业难”也就在所难免。 “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要么减少生产量、要么缩减成本,如果企业现有的员工已经足以维持企业的运转,那肯定就没有必要再花费心思招人了,如果是招人,肯定也首选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如果选择应届毕业生,还要付出一块培训成本,而且应届毕业生不稳定性太明显,招进来也不一定能留住,这些都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无形中也增加了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难度。”这位负责人分析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招聘市场上的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还是存在非常明显的供需错位,比如说一些文职工作,企业需求量并不大,但应聘者却挤破头,而一些一线工人和技工技师类的工作岗位,应聘者却寥寥无几。 另外,一些高校的学科设置缺乏特色随大流大学生自身的定位失衡、供需失衡,结构性短缺、技术型人才匮乏等矛盾,也共同促成了“就业难”现象的诞生,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很难在一朝一夕解决。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