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给爱心书屋挂牌,孩子们很开心。 孩子们把市民捐赠的图书摆放到书架上。 |
|

|
|
本报第二个爱心书屋落户青州永兴希望小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知识的源泉。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市民闲置出了一些图书,这些图书放在家中占据了一部分空间,卖废品又非常可惜,而贫困山区的孩子在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中,渴求图书。9月22日起,《潍坊晚报》开展了“唤醒沉睡的图书”公益活动,在山区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将市民捐赠的书籍送给山区孩子,让孩子们汲取知识的力量,感受爱心。10月9日,继在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吴家辛兴小学建立第一个爱心书屋后,记者又将热心市民捐赠的1500余册图书送到了青州市王坟镇永兴希望小学,并建立起第二个爱心书屋。 1500余册图书送到山区小学 10月9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青州市王坟镇永兴希望小学,学生们早已站在教室门前,个个欢欣鼓舞,等待着爱心图书的到来。 记者将一捆捆图书搬下车后,十余名学生争先上前帮忙,有的学生自己一人将一小捆图书搬到图书室里,还有的两名学生合伙搬运一大捆图书,现场显得格外热闹。大约二十分钟后,1500余册图书就被摆到了图书室,标志着自本报开展“唤醒沉睡的图书”公益活动后,成功建立起了第二家“潍坊晚报·爱心书屋”。 随后,记者走进爱心书屋看到,在一张桌子上,三名正在忙着拆解捆绑图书的红绸子,然后把图书摆到书架上。不一会儿的工夫,所有捐赠的图书全部放置完毕。 孩子们课余时间有了新“伙伴” 记者采访中,不少学生纷纷涌进图书室,前来看个稀奇。其中三三两两的学生合抱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品读了起来。 “我们三个经常在一起看书,不觉间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得知这次有新书送来的消息后,我们仨很兴奋,因为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学习了。”五年级的学生高坤和另外两名同学拿起一本《行知天下》看了起来。他们经常在课间时间,一起到图书室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课外书,里面的故事特吸引人,遇到好看的地方常常互相谈论。“这次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书,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学校的学生平时可到图书室里借图书,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在日常生活中,书籍便成了不少学生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我几乎每周都会到图书室借上一本图书,然后放学回家阅读,它不仅能给我知识,还是我生活中的‘小伙伴’。”五年级的学生张梦璐与记者交谈了一会儿后,便从书架上拿起一本儿童文学图书看了起来。 捐赠的图书摆上书架后,不仅吸引了很多学生,还吸引了多名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喜欢读书,我感到非常高兴。”老师吴永民告诉记者,他11年来一直从事数学授课,学生们每天都对着数字,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现在有了这么多漫画类、文学类、童话类的书籍,以后就不用愁学生们没书看了。” 市民捐书帮孩子学习感动校长 永兴希望小学的校长陈华玉介绍说,他们小学位于仰天山脚下,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小学,现在共有6个教学班级,在校生230名,服务于周围20个自然村。 “现在学校里有了一部分图书,但学生仍需更多的图书阅读。潍坊晚报开展的‘唤醒沉睡的图书’公益活动,热心市民捐送的各类图书,对山区孩子有很大帮助。”陈华玉对记者说,每一本书都是市民的一份心意,都是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也是给孩子学习上最大的鼓励。“有了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学校将会越办越好,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慧 潘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