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10月8日,记者在奎文区则尔庄托老中心看到,一位身着红衣的老太太正在一边唱歌一边扭秧歌。该托老中心负责人谭立芬告诉记者,老太太名叫谢玉梅,今年88岁。由于热爱跳舞,4年前,谢玉梅不顾子女的反对自愿来到了托老中心,在这一方天地继续跳自己最爱的舞蹈。谢玉梅告诉记者,每次跳舞,都让她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从小爱跳舞,偷偷剪裹脚布保住“大脚” 见到谢玉梅的第一眼,记者的目光便被她那双“大脚”吸引了。按理说今年88岁高龄的谢玉梅,应有一双那个年代流行的“三寸金莲”才对,但是谢玉梅的双脚却没有被裹的迹象。谢玉梅笑着告诉记者,她自小就喜欢跳舞,所以在裹脚的年纪里便每天偷偷剪开裹脚布,让这双天然的“大脚”没有受到裹脚的摧残。 谢玉梅说,小小年纪的她,不知道为什么就对跳舞有种特别的痴迷。四五岁的时候,小谢玉梅就经常躲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地跳来跳去。“那个时候家教特别严,女孩子是不能在外人面前太招摇的。即便这样,我也总是偷偷在家扭来扭去。”谢玉梅说。 到了七岁的时候,谢玉梅的奶奶要给她裹脚,这可吓坏了小小的谢玉梅。“那个时候,考虑的不单单是怕疼,更主要的是看到那些裹脚的小姐妹们,连下地走路都不方便,更别说跳舞了。”由于这个原因,小谢玉梅偷偷打定主意,自己不要跟别的姐妹们一样裹脚。 但是,要想不裹脚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白天,奶奶给谢玉梅缠上厚厚的裹脚布,到了晚上趁着奶奶不注意的时候,谢玉梅便用剪刀将紧紧的裹脚布剪开,让自己的双脚解脱出来。但是没过几天,这一行为便被奶奶发现了。“奶奶那时候跟我说,不裹脚以后没办法嫁人,没人会娶我。我就说没人娶就没人娶,反正我就是不裹脚。”小小年纪的谢玉梅十分倔强,最终,在她的极力坚持下,这双天然的“大脚”才免受摧残。
为了扭秧歌,把红色衣服撕破做红绸子 有了一双大脚,谢玉梅更能自由的跳舞了。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老师来指导谢玉梅。24岁那年的一天,谢玉梅在大街上看到了秧歌队经过,红红的绸子舞演员跳得十分带劲,把谢玉梅深深吸引了。 一回到家,谢玉梅便翻箱倒柜寻找相仿的红绸。无奈,翻遍了箱子底,谢玉梅也没有找到能够舞动的红绸。心急之下,谢玉梅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最漂亮的一件红色“的确凉”材料的衣服拿了出来,用剪刀剪了一个小口,然后把衣服用手撕开、打结,做成了一条类似的“红绸”。 把“红绸”扎到腰间,谢玉梅也学着扭起了秧歌。从此,谢玉梅经常偷偷一个人,躲在卧室里学着扭秧歌。谢玉梅最高兴的事儿,就是秧歌队能来到村里演出。那个时候,谢玉梅早早就在村头等候,秧歌队员的每个步法,动作,谢玉梅都看得一丝不苟。 这条用衣服做成的“红绸”从此成了谢玉梅的爱物,谢玉梅走到哪儿就总爱把“红绸”带到哪儿。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扭秧歌用惯了红色绸子的原因,谢玉梅对红色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衣柜里大部分衣服都是红色的。“我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红色的,现在儿女们来看我,也总是给我买些红衣服,他们知道我喜欢红颜色。红色,看着就喜庆。”谢玉梅说。 汇演露头角,舞姿出众在工厂里出了名 虽然谢玉梅从小爱跳舞,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那时谢玉梅一直不敢在人前跳舞,所以基本没有人知道谢玉梅拥有曼妙的舞姿。结婚后,谢玉梅从安丘来到了潍坊,在潍坊本地一家橡胶厂工作。而橡胶厂的工作,给了她在公共场合跳舞的机会。 在厂里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橡胶厂组织一次元宵文艺汇演,便把包括谢玉梅在内的二三十个女工组织起来一起练秧歌。在整个队伍中,谢玉梅的舞姿显得格外出众,于是被安排做了秧歌队的领舞。同时,谢玉梅还义务担任起教导同事跳秧歌的工作,由于发挥出了自己的爱好,谢玉梅干得格外起劲,指导同事的姿势步法也格外认真。 谢玉梅领舞的秧歌表演在元宵晚会上得到了强烈好评。自此以后,橡胶厂里有什么跳舞的活动,都会第一个想到谢玉梅,而谢玉梅也把这份工作干得格外起劲。“那个时候,厂里有什么文艺活动都要找我,厂里的人都知道我跳舞好。”说起往事,谢玉梅仍然记忆犹新。 谢玉梅不仅仅在厂里公开跳舞,谢玉梅的三儿三女也喜欢缠着她学跳舞。于是,回到家里后,谢玉梅经常还要教6个孩子跳舞。虽然忙活了一整天,但是谢玉梅一点都不觉得累。“那个时候,我喜欢跳舞,孩子们都觉得很骄傲。”谢玉梅自豪地说。
为了找舞台,不顾儿女反对住进养老院 儿子女儿成家后,谢玉梅也慢慢上了年纪。于是,她开始跟着儿女一起生活,从平房住进了楼房。刚开始住楼房的新奇感过后,谢玉梅开始觉出不得劲了。楼房虽然好,但是不比平房经折腾。看着满屋子的电器,谢玉梅这也不敢碰,那也不敢摸,生怕碰坏了摸坏了。没有一群聊得来的老朋友陪伴,谢玉梅一整天的时间都要在屋子里呆着,这让她慢慢开始不愿意住儿女的楼房。 而真正让谢玉梅下决心搬出来的,还是因为谢玉梅的最爱——跳舞。虽然上了年纪,谢玉梅仍然喜欢再扭扭秧歌跳跳舞。但是,小小的楼房让她根本没有地方伸展舞姿。 最初搬到养老院,谢玉梅的儿女十分不理解。“那时候他们就很不愿意我来,认为还是在家好,他们都是孝顺的好孩子。”谢玉梅说,但后来在谢玉梅的一再坚持下,看到老人过得十分开心。儿女也慢慢理解并接受,隔三差五便来敬老院看望老母亲。 谢玉梅十分喜欢养老院的生活,有一帮老伙伴的陪伴,可以聊天也可以成为她跳舞的观众。他说,养老院的庭院就是她的“舞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谢玉梅欢快的扭秧歌。虽然早已经不拿红绸,但谢玉梅每次跳舞,都会像模像样的举着双手做手势,谢玉梅告诉记者,她的一生,因为有了跳舞而精彩。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