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科研经费咋成了“唐僧肉”
2013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研经费咋成了“唐僧肉”
◎侵占手段五花八门,有些钱竟然不知道用到何处 ◎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



  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近年来,科研腐败已成热点话题,违法违纪案件时有曝光。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中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

现场语录
  “为什么还出现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面对记者提问,万钢直言记者说得很“客气”,同时披露“有更严重的问题”。对此,万钢表达他的心情是“愤怒、痛心、错愕”。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其实“坐在一条船上,必须共同摇桨”——以往对于出现的问题往往采取的措施是进一步“加强管理”,但是现在需要加大科技人员本身的能动性,加强透明度。
  “目前我们有审计部门的监督,但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的监督。”——万钢表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自动接受监督,在不断监督中不断改进自己。
  
工资奖金发福利

  一些单位用科研经费给职工发工资奖金,或是用作人员、办公经费。
  2012年,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课题研究经费中违规提取院基金83.84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支出。发钱过千万元的并不少见。2009年至2011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其中2011年发生532.3万元。
  有的单位甚至发了上亿元。2010年至2012年,交通运输部在没有细化人员经费范围和标准的情况下,从其管理的543项科研项目的15.56亿元预算总额中安排人员经费1.86亿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

吃喝开会去考察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列支职工食堂餐卡充值费13.48万元。2011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碳专项项目中列支无关人员会议费、考察费等69.18万元。
  2012年9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承担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时,在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没有出国费预算的情况下,列支出国费32.96万元。

买车交通零花钱

  2007年至2009年,陕西两所高校分别用项目经费41.9万元和29.36万元购买小轿车和旅行车各1辆。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报销与课题无关的职工个人交通费用30.15万元,其中2012年10.8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部分科研人员在其承担的专项课题经费中,报销火车票费用20.7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报告特别注明,这些火车票是“自行搜集的”,与课题无关。陕西15所省属高校2007年至2009年29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列支家庭和个人电话费、私家车保险费和汽车油料费等38.38万元。

盖房装修买家具

  2008年至2010年,贵州两所高校挤占挪用教学科研等办学经费等1745.4万元,主要用于高校经济适用房建设及投资经营性资产等支出。
  2011年,中科院城科会从“绿色低碳生态规划指南”等课题经费中列支与课题研究无直接关系的购买办公家具等款项26.47万元。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专项课题经费中列支99.57万元,用于与课题内容无关的办公用房装修改造、杂志印刷和网络服务费等支出。
  甚至有的经费说不清花到哪里了。山东省今年的审计报告显示,该省教育厅所属13所大学编报科研经费项目支出预算9.43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全部填列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侵占手段
绞尽脑汁,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花钱”的前提是“要钱”。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另类用途背后,巨额科研经费的诱惑,让一些人不惜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手段,甚至铤而走险。
  虚开发票套经费
  山东省对省内青岛大学等4所大学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等情况审计发现,有22个项目报销无具体品名和数量的发票438张,金额51.54万元;9个项目报销虚假业务内容发票1824张,金额103.05万元;4个项目报销虚假签字单据,套取资金114.78万元。
  其中一所高校的两个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的49.75%。
  而2012年11月至12月,中国华能集团清洁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部在列支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劳务费时,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实际未发生的劳务费33.07万元。
  骗取资金不手软
  广东省针对2008年至2009年重大科技资金审计发现,有1个县级市的项目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资金108万元;部分项目单位将不属于项目范围的支出941万元和项目立项之前的支出1392万元列入项目成本;有1个市的项目单位违反合同规定自行调减建设规模多获资金191万元。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4个项目单位以不实材料申报获取省级资金250万元。
  在广东省2008年至2010年产学研省部合作资金执行运用中,除存在扩大使用范围、挪用专项资金外,还有2家企业4名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资金47.8万元。
  经费到账分提成
  山东省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青岛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
  2008年至2012年,中科院所属软件所在课题资金中以支付会费、物业费等名义虚列支出367万元。2009年至2010年,中科院4家所属单位以技术服务费、采购礼品和食品等名义在科研项目经费和管理费用中虚列支出195.25万元,用于职工福利等支出。
  陕西审计厅发现,2007年至2009年,6所省属高校自行规定项目经费到账后,项目负责人可按5%到20%的比例提取现金,名目包括开题费、劳务费、特支费、立题奖……三年间,共提取发放特支费等1887.79万元。
不论证也可立项
  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在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0240亿元,占GDP的1.97%。然而,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
  审计报告披露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案例:
  广东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2个缺乏实施能力和条件的项目、1个提供虚假材料的项目通过了审批。
  2012年,湖南省科技厅在未进行可行性论证、未经专家评审、立项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安排了11个科技项目资金815万元。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1个企业经营处于半停产状态,不符合申报条件,仍获取省级资金60万元。
  还是广东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审计发现,有1个县2个项目共获得资金56万元,至审计时,项目建设尚未完成,却于2010年底通过了验收。
  而这个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个别项目验收材料不真实,却仍然结题验收。
◎相关新闻
科研单位年底举行花钱比赛
  尽管国务院规定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4%比重的初衷,是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但科研经费乱象也屡屡被曝光。在10月13日举行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表示,大家都在抢着瓜分这些钱,而且现在相关部门规定,划拨的科研经费一年如果花不完将会罚款。“到年底了,都在比赛花钱。”

为达目标乱花钱
  “各科研机构到年底比赛花钱,一方面与其科研经费利用率低下有关,另一方面是其科研经费的计划管理能力及背后的动机存在弊端和问题。”
  对于张维迎抛出的话题,北师大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所副教授曾晓东说,教育经费是由建设性经费、经常性支出经费以及人员经费三部分构成。
  “现在各高校的建设基本完成,经费增长不多;经常性支出如办公经费等也没有大幅增长,至于人员经费受编制限制,工资增速也缓慢;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达到教育经费4%的增长目标是有困难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科研机构就想方设法地花钱。制定计划时超出常规,执行过程中就更难免会产生到年底前没有花完科研经费的问题。”曾晓东表示。
用于科研仅四成
  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的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也显示,201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0298.4亿元,首次破万亿元大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指出,如此推算,其中6000亿元用于开会、出差等,而国家财政投入的5000多亿元也有3000多亿元没真正用到科研中。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商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