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高位截瘫,她为夫自学推拿 |
高密柴沟村马艳冰学有所成,目前丈夫在她的照料下已能自己坐起来 |
|
|
马艳冰正在给丈夫做推拿。 |
|

|
|
截瘫丈夫已能自己坐起 20日,记者来到高密市柴沟镇柴沟村马艳冰家中,看到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物品也摆放得整整齐齐,东西两边的墙壁上挂着夫妻俩新婚时的合影,新娘子穿着婚纱,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新郎官胸戴红花,英俊潇洒。这时,留着一头短发的马艳冰迎了出来,不好意思地说她正在给丈夫推拿。 记者看到马艳冰的丈夫正俯卧在炕上,按压、敲打、揉搓……马艳冰有条不紊地给丈夫进行推拿,技术娴熟。约半个小时后推拿才结束,此时马艳冰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而丈夫已发出轻微的鼾声。“我累点没关系,只要他能舒服点就行。”马艳冰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着说,以前丈夫坐不起来,而现在不仅自己能坐起来了,胳膊锻炼得也很好了。 马艳冰告诉记者,丈夫是在2007年遭遇车祸的,“当时人虽然救了回来,但身体高位瘫痪,自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吃喝全靠人喂,大小便不能自理”。为帮助丈夫早日康复,马艳冰从2008年开始自学推拿技术,现在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给丈夫做一次推拿。 遭遇变故农家女挑重担 马艳冰说,原来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帮人开车月收入在三四千元,她闲时打工,每月也能挣一两千元,儿子活泼可爱,聪明好学,公爹原本身体康健,不但料理家务,还种着两亩地,但丈夫遭遇车祸后,这一切都被打破了。 说起以前的日子,马艳冰的眼圈变得湿润起来,丈夫高位截瘫后,最难的就是大小便问题。“我都是算着时间,他需要大小便了,就背着他上厕所。”马艳冰说,她最怕遇到雨雪天气。有一年夏天,下着大雨,丈夫要解手,她给丈夫披着雨衣,自己则一手撑伞,一手托着背上的他,没想到院子里的水泥地面生苔打滑,一个趔趄两人滑倒在了泥水里。“当时我崴了脚,痛了好几天,吃着止痛药,贴着膏药,但始终没让丈夫看出来。”马艳冰回忆道,痛急了,她就到东屋床上,用被子蒙着头哭几声。 “原来的时候,家里还有公公帮着照顾,但去年公公因病去世了,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马艳冰告诉记者,她现在谁也指望不上,家里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 苦学勤练推拿学出名堂 “丈夫治疗费每月需要1000多元钱。”为补贴家用,马艳冰一有闲暇便加工鞋垫等手工活,“雇用丈夫的车主拿不出钱来赔偿,总得让人家过日子吧”。虽然自家困难重重,但马艳冰能够谅解别人的苦衷。丈夫遭遇车祸后,她逢人就打听康复疗法。后来,她想到住院时大夫们的建议,决心自学推拿技术。 马艳冰用省下来的钱买来关于中医推拿术的书籍,每天做手工活做累了时,或夜晚家人都睡下后,她就拿出来潜心研读,对照书上的说明在自己身上寻找、熟悉穴位。“要是遇到疑难问题,我就请教‘老师’,这些老师都是亲戚朋友给推荐的老中医,我要么打电话求教,要么上门请教。”马艳冰说。 马艳冰边学习,边练习着给丈夫做推拿,现在几本中医书籍里的知识运用起来已是得心应手。在接受采访过程中,马艳冰接到了三个电话,都是找她做推拿理疗的。对于现在的日子,马艳冰说:“生活虽然艰辛,但看着丈夫慢慢康复,心里有盼头,日子过的也有劲了。” 文/图 本报记者 窦圆娜 本报通讯员 郑光明 人物小档案 马艳冰,生于1976年,高密市柴沟镇柴沟村村民,2007年丈夫遭遇车祸高位截瘫。为帮丈夫康复,她从2008年开始自学推拿,通过自己看书练习,不断找老师请教,现在推拿手法日臻熟练。多年来,她坚持每天至少帮丈夫推拿3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丈夫已可以自己坐起来,上肢功能也恢复得比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