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京报》报道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建成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旧时,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但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 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像永泰古城这样因为生态日益恶化而遭到废弃的村庄还有很多,大量的人口因此离开祖祖辈辈生活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去另寻环境适宜的陌生地谋生。 这座明代古城,现在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到2013年9月只剩下100来人。 “连年干旱之后,村里的年轻人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古城文保员李崇仁说。 永泰古城周围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不断恶化的环境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大约8年前,政府将黄河水用水渠引到了离古城10公里的地方,并鼓励古城的人们搬迁到水渠边的移民点居住,几年间许多人陆续搬走,这里的人口从10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 这个几年前还是几十户人家的大庄子,如今只剩6户人家。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还是因为生态恶化。去年有村干部跟村民说,别再盖新房,政府有可能搞整体移民搬迁。不过整体搬迁到目前还没有音信,贫穷的6户人家只能继续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