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德商强行开钻找矿引发事故
2013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商强行开钻找矿引发事故
  大图:德国人雇用人员开井探查矿情。小图:上海礼和洋行大楼。
  山东巡抚张汝梅。
  史料中关于探矿井架倒塌事故的记载。



  《胶澳租借条约》约定,中国允许德国“租借”胶澳99年,并且要建铁路、开矿山等等。对于矿山开采,条约写明:“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30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很快,德商悄悄进入潍县,不择手段抢占地盘,买地探矿;地方官员尽最大努力,不断进行抵制。
德商斯美德耍诡计在矿区买地皮
  《胶澳租借条约》签订后,趁德国修建的胶济、胶沂铁路线路尚未勘定,山东巡抚张汝梅下发“招商试办矿务”告示,敦促民间力量加速开采矿产,以阻止德商垄断山东矿业。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4月,潍县知县李务滋收到告示,立即“遍贴冲要处所”,鼓动有能力的绅商,“招商集股,广兴矿务,以收地利”。
  与此同时,自恃有《胶澳租借条约》庇护的德国人,早已迫不及待,贪恋的黑手沿其预想的铁路线伸向山东内地。
  1898年5月19日,潍县知县李务滋收到张汝梅的函件,称德国商人斯美德赴山东游历,按例要求予以保护。
  要是外国人在自己地盘上出了差池,责任可是担不起。李务滋不敢怠慢,赶紧派衙役随行护卫。
  据衙役禀报,斯美德到潍不久就又往他处,只留下助手黄国香,住在潍县东关的一家客栈里。
  其实,这个斯美德根本不是来闲逛看风景的,其真实身份是上海礼和洋行代表,此行目的只有一个:来潍县买地探矿。
  斯美德离潍后,黄国香马不停蹄赶到煤区,在宁家沟等村买下土地40多亩。
  胶济铁路尚未开始勘察路线,德国人却偷偷潜入潍县煤区,抢先买地,进行勘探。其用意十分明显:未来的铁路线要依据煤矿的位置而定。
  斯美德匆匆离潍,是他耍的一个手段。只要斯美德在潍县,县衙就要派人保护。这样,他名为游历、实为找矿的真面目岂不暴露了?黄国香是中国人,县衙不会理会他。
  果然,黄国香悄悄买地,李务滋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这位知县的注意力,全放在了斯美德的人身安全上。
  斯美德“时来时去,并不常住潍县”,李务滋命令衙役随时查探,一旦斯美德进入潍县境内,立即“照约进行保护”。
知县李务滋据理阻止德国人探矿
  7月9日,斯美德回到潍县,与黄国香一起赶赴县衙拜会知县。李务滋客客气气,以礼相待。
  地已经买到了手,斯美德向李务滋交了实底儿:礼和洋行现在正准备筹建山东的铁路,根据《胶澳租借条约》,铁路两旁准许他们开办煤矿。
  这个斯美德确实有来头。礼和洋行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总部在德国汉堡,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1840年进入中国,落地广州,1866年、1877年又先后入驻香港、上海。
  来潍之前,斯美德已在淄川买地100多亩。他毫不隐晦地告诉李务滋,在潍县煤区,已买下40多亩地,买足100亩后即挖井勘探。如果煤层丰富,就进行开采,主要供火车燃用。
  听罢此言,李务滋反问:“条约内载铁路两旁虽准开采煤矿,然须距铁路30里以内,方可开办。今铁路未勘定地基,先行买地开井,且距铁路较远,岂不有违条约?”
  斯美德傲慢地回答:“铁路虽然没有明定界址,但我们完全有把握。如果没有确实把握,也不敢轻易买地。”
  斯美德还称,所购宁家沟等村的40多亩土地,均已同中间人、卖户立契交价,契内注明卖于礼和洋行名下,开掘煤井。
  最后,斯美德不耐烦地说,买地手续已经齐备,要求李务滋尽快办理“税契、割粮”等手续。
  按照当时的税收制度,田产交易订立契约之后,买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换成“红契”,然后办理过户“割粮”手续。这样,卖主就不用再为所卖地块每年缴纳赋税。
  事关重大,李务滋不敢当场答复。他将事情原委禀报山东巡抚张汝梅。张汝梅同样不敢擅自决定,急报清廷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很快,张汝梅接到总理衙门复电。
  复电查照《胶澳租借条约》中“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30里内……允准德商开挖煤斤……”,“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等条款,这样答复:
  “礼和洋行虽有议修铁路之说,但尚未议定;该商赴潍县勘路购地,也没接到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的照会。”
  “即在30里内开煤,并无华商合股,亦未与本衙门照约妥议章程,擅自前往购地开井,殊于条约不合,应不准其税契拨粮。”
  因为有约在先,总理衙门理直气壮,态度坚决,复电措辞极为严厉,要求山东巡抚令潍县知县转告礼和洋行代表,遵照执行。

探矿井架倒塌重伤五人轻伤三人
  李务滋将总理衙门的意见转达斯美德,没想到这个德国商人根本不予理睬,照旧按计划雇用人员,将机器、木料运往所购地内,竖起木架,挖井探煤。
  10月22日,一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10米多高的井架突然倒塌,正在施工的8名雇工被砸伤。
  李务滋得报,伤者已送往乐道院医院,他迅速带人前往查看。
  受伤的8人中,斯美德带来的一名广东人伤得最重,其他7人均为潍县当地人,4人重伤,3人轻伤。
  乐道院医院为美国传教士所办,是当时潍县惟一的西医医院。这里的美国医生告诉李务滋,那名广东人恐怕难保生命,其他7人无性命之忧。
  经调查,事故原因很快明了:黄国香监工不严,雇工缺乏施工经验,竖立的井架基础不牢,发生倒塌。
  也难怪,如此高大的井架,不用说施工,当地人连见都没见过。
  李务滋怕事情闹大,一面向受伤者家属施压,让他们“静候医调,不得滋端生事”。一面找来斯美德,要求其立即停工。
  斯美德违背条约,不顾总理衙门禁令,擅自开井探矿,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故,李务滋以为情理俱占,正告斯美德:“不得再行私往工作,如果不遵,将饬令乡民不得受雇。”
  蛮横的斯美德不吃这一套,声称这是按照海靖公使的命令办理的,如果没有公使的命令,绝不可能停工。
  对斯美德来讲,伤几个人很正常,即使雇工因此死亡,顶多赔几个钱罢了。他放言,如果本县乡民不肯受雇,将从上海调人来做工。
  李务滋手握总理衙门的尚方宝剑,斯美德自恃有德国驻华公使撑腰,两人各不相让,交涉陷入僵局。
  后来,斯美德答应请示海靖公使后再做决定。临走时,他向李务滋索要书面函告,以便给海靖拟写报告。
  斯美德走后,李务滋查照总理衙门答复的口径,书函一封,措辞软中带硬,绵里藏针:
  “贵商未达敝县知晓,迳往所购地内竖立木架,开井探煤,以致压伤工匠等人,敝县有管理地方之责。若仍听其办理,倘蒙上宪诘责,将何辞以对?”
  他在函中告诉斯美德,已将事故情况报告山东巡抚,并转呈总理衙门,“应请贵商静候来文,再行办理”。
  最后,李务滋写道:“如仍迳往工作,敝县惟有亲往查封,以免违背条约。其不得已之情,尚祁原谅为荷。”
  李务滋一面令衙役将此函送达斯美德,一面快马将详情报告山东巡抚张汝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