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十数载掠走煤炭近二百万吨
2013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数载掠走煤炭近二百万吨
  坊子竖井附近,开采出的煤炭堆积如山。
  德国公使穆默
  刘冠三



  坊子机器矿局的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多系德国人,少部分是欧洲其他国家人,大都携家带眷。随着开矿规模的不断增大,煤矿的“洋面孔”不断增多,1904年到1905年有43人,1907年达到58人。加上坊子火车站的德方管理人员及家属,在这里的常驻外国人达七八十人。住宅、办公房、车站、医院、商店……在坊子机器矿局生活区、坊子车站附近,座座欧式洋房连幢成片,逐渐形成了一座小镇——坊子。而这处畸形发展的小镇何时以“坊子”命名,尚待考证。

限制中国人开矿无理要求被拒绝
  数口煤井源源不断的乌炭,让德国人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他们并没有满足。
  1904年12月16日,德国驻华公使穆默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在执行4年前签订的《德华山东矿务公司章程》中,又出现了新问题:“时不免有华人新开及用机器所办之矿,以致山东矿务公司所办之矿时有窒碍。”
  穆默要求增加4项条款,大意是:一、在30里内仅准山东矿务公司用机器开矿;二、华人在30里内所办土法之矿可维持原有规模续办,不准用机器开采;三、倘山东矿务公司拟在30里内用新法开矿,自准开之日起2年内各华矿一律停止;四、在30里内,山东矿务公司用机器办矿,中方不得干涉。
  向总理衙门发出照会之前,穆默已令德国驻济南领事贝斯与山东巡抚胡廷干接洽,商定如何执行之事。
  胡廷干对此提出辩驳,并致电总理衙门。消息传开,同样遭到国内舆论强烈反对。
  上海《中外日报》所刊《德人要索山东矿务续章》一文指出,续章“足令人发指眦裂……此端一开,山东全省不复属诸中国。倘各国尤而效之,则中国内地悉为各国权力之所及,而中国已为不亡之亡”。
  1905年1月16日,总理衙门照会穆默,拒绝了其无理要求。这次与德殖民者的矿务章程增款之争,清政府总算没有令国人失望。
  过了一年,德国人超范围经营,又引起了交涉。
  1906年,坊子机器矿局安装设备,准备制造煤砖、煤球。山东矿务局认为,机器制造煤砖已超出采矿的范围,应属于制造业,派人多次阻止,毫无效果。
  德华矿务公司通过德国驻济南领事贝斯,向山东巡抚杨士骧提出,允许铁路附近30里内华人用“土法”制煤砖。
  他们企图以此为条件,换取其机制煤砖的权利。杨士骧权衡利弊,认为“为矿章计,万无准理”,但“为华矿计,是又一好机会”,遂呈报总理衙门,得到批准。
  这边正在交涉之时,那边坊子机器矿局一刻也没停工。当年,煤粉加工煤砖、煤球等型煤投产。在全省煤矿中,使用机器制造型煤,坊子是第一家。
  德国人的霸道行径不止这些。1907年9月20日,清政府颁布《大清矿务章程》,这是当时中国最完备的矿业法规。德华矿务公司却强调《胶澳租界条约》规定的特权,拒不按章交纳矿区税和矿产税。
诸城潍县等山东五地矿权终收回
  1907年8月22日,《山东德华采矿公司勘办山东五处矿务章程》签订,德殖民者垄断山东全省矿业的企图终于达到。由德国政府操纵,以山东采矿制造公司为基础成立的德华山东采矿贸易公司,接办了沂州、沂水、诸城、潍县、烟台五地矿务。
  德殖民者贪得无厌,强夺山东矿权,激起众愤。1908年秋,刘冠三、陈干、于洪起等发起成立全省学界保矿会,要求废除与德国人签订的五矿合同,上书清政府,“订合同时,东(鲁)省人民全未预闻,断不承认。”
  刘冠三是高密人,早期同盟会员,曾在济南出报纸、办学校,宣传排满革命。为躲避清政府查捕,刘冠三赴青岛,与昌邑籍革命党人陈干等开办震旦公学,在此期间,他们联络全省组织了保矿会。
  为进一步争取广泛支持,刘冠三等发出《敬告山东商学旅外诸同乡浅说》,向全国各地的山东同乡大声疾呼,同保山东路矿主权。
  山东留日学生闻讯后,屡次集会,共谋抵制办法,山东绅商界也很快加入进来。 
  山东巡抚袁树勋开始试图“开导说服”,见无效果,转而进行镇压。他与德殖民者联手,封闭震旦公学,解散了保矿会。
山东绅商曾订立招股章程,筹资赎回部分矿山,最终招股无成,只好放弃。
  1908年底,德华采矿贸易公司鉴于五处矿区勘查结果不理想,同意“让出”五处矿权,并索要巨额赎金。对此无理要求,袁树勋一口答应,召集绅商代表磋商筹资办法,遭到抵制。
  1909年6月28日,孙宝琦调署山东巡抚。他提出用加赋的办法筹款收赎,但山东绅商坚决反对赎买,要求无偿收回。
  9月,山东谘议局100多名议员和部分绅民联名致电外务部,坚称“山东五矿合同,已于七月三日期满作废,倘德使违法干涉,仰大部据该合同驳拒。否则,东人决不承认。”
  1909年12月31日,孙宝琦与德华采矿贸易公司签订《山东收回德商五矿合同》,赎回沂州、沂水、诸城、潍县、烟台五地矿权。这回,赎金34万两白银是地方政府掏的腰包。
  1911年,收回矿权再获进展。7月,孙宝琦与德华山东采矿贸易公司于签订《收回山东各路矿权合同》,重新订定坊子、淄川、金岭镇三矿矿界,中方赎回三矿之外的胶济、津浦、胶沂铁路近30里内所有矿产。
  但是,该合同没有得到德国政府的认可,德华山东采矿贸易公司一直拖着没有执行。1913年12月31日,中德签订《济顺、高韩铁路办法大纲》。德国获得了高密韩庄线和济南顺德线的铁路铺设权,作为“补偿”,才承认《收回山东各路矿权合同》。
  需要说明的是,该合同对潍县坊子一带矿区的称谓为“坊子矿场”。这应当是坊子机器矿局设立之后,以“坊子”之名对潍县煤田的称谓。

掠夺开采导致坊子矿场几近废弃
  为了尽快地攫取更大的利益,德殖民者对坊子的煤矿不断进行掠夺性开采,导致各矿井生产状况每况愈下。
  1912年5月,安妮竖井发生重大透水事故,全部巷道被淹。后来四处水平巷道只有两处勉强排掉积水,维持生产,但产量极低。德国人只好放弃,将机器设备运往淄川,安妮竖井暂时作为排水井保留使用。
  为弥补安妮竖井的损失,他们一方面强化开采坊子竖井、敏娜竖井,另一方面将原先的一处土井开为生产矿井,又在矿区西部开了红泥洼等小型矿井。
  1913年1月1日,德华山东采矿贸易公司与德华山东铁道公司合并为德华山东路矿公司,分设铁道部和矿山部,坊子矿场归属德华山东路矿公司矿山部。
  德国人在此又折腾了大半年,煤越开越少,质量也每况愈下。这年冬,德国矿务工程师欧德尔曼对整个矿区进行了详细勘查,得出如下结论:
  “坊子煤矿已无可采煤层存在,因煤田东、北两部为大断层。所遮断的西、南两部,则被火成岩所侵扰,煤质变劣。只有在坊子竖井以西2000米的第三钻孔、第八钻孔附近,尚有100万吨储煤可资开采,但工程艰难,经营非易。在原有开采地范围内可采掘者,不过良煤约42万吨,劣质煤6万吨而已。”
  1914年1月9日,德华山东路矿公司向德国政府提交报告,建议1916年撤销坊子矿场,将设备迁移淄川煤矿。3月9日,德国政府批准了这项计划。
  不料,7月28日一战爆发;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德国政府急令德华山东路矿公司提前放弃坊子矿场,设备运往淄川。9月25日,日军进至坊子火车站,坊子矿场德国人仓惶逃走。
  据统计,十多年间,德国殖民者从坊子矿场共掠走煤炭近200万吨。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