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安丘读本·书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左右开弓,挥毫显劲骨
2013年10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左右开弓,挥毫显劲骨
  王贵良正在用左手写字。
  《燕京鸿雁》
  《书画得雅趣 美茶生真情》
  王安石诗《梅花》



书法家王贵良几十年临池泼墨,尤擅草书,作品人气高
  他出生安丘农村,自幼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早年间生活的拮据并没有阻挡他练习书法的脚步。从军后在北京系统地学习书法,先后受到王一葵、孙砚农、欧阳中石、启功等书法名家的指教。他从楷隶入手,先学颜柳欧赵、汉隶、魏碑,后学草书、东晋二王、唐张旭、怀素等诸多名家书帖。他双手写字,左右开弓,尤其擅长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大气刚劲,潇洒流畅,气韵生动,气势磅礴,许多作品被日本、韩国、美国及国内收藏家收藏。人到暮年,他仍勤耕不辍,在书法领域里取得了不凡业绩。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回家探亲的书法家——王贵良。
幼年看村中老人写对联 立志长大后写一手好字
  10月5日,经朋友联系,记者见到了回老家探亲的书法名家王贵良和他的妻子李桂美。第一眼见到王贵良老先生时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言谈举止中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王贵良,号齐之,1949年8月生于安丘市景芝镇南甘泉村。1968年,19岁的他当兵离开家乡,到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服役,后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学医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北京电话局(邮电局)下属的一个卫生保健单位,从事医疗工作直到退休。
  对于书法的热爱得从小时候说起。小时候,王贵良看到村里的老人过年的时候能够在对联上写出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笔字,于是,从那时起就立志长大后要写一手好字。“这是我对书法产生兴趣的原始动力。记得童年时帮家里放牛,没事的时候就拿着粪铲子在旁边的沙堆上划来划去练字,没有笔,就经常用小树枝在地上写。”王贵良说。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军后他在北京又报了专门的书法专业,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专业知识,并于1987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名家指点,王贵良逐渐对书法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将这种技巧运用到以后的书法创作实践中。
  据了解,王贵良转业到通信系统后,几十年临池不辍,为了能够写出一手好字,不断向当代书法名家拜师求教,先后受到过王一葵、孙砚农、吴未淳、康殷、袁其微、欧阳中石、启功等先生的指教。他学书从楷隶入手,先学颜柳欧赵、汉隶、魏碑等,后学草书、东晋二王、唐张旭、怀素、宋苏黄米蔡等诸多名家书帖,因为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业余时间练习书法,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书法技艺有了质的提高”。

生活艰苦墨汁兑水使 臭味难闻逼室友搬家
  记者在与王贵良的交谈中得知,年轻时候的王贵良虽然酷爱书法,但是那个年代经济普遍落后,生活的拮据使他都舍不得买瓶好墨汁。
  “当时就买上一瓶劣质的墨汁也舍不得用,兑上水写字,这样写得多;纸更没有什么宣纸,全是在废旧的报纸上进行练习,正面写满了晾干后,反过来再写。”王贵良回忆当年的情形说。众所周知,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墨汁,夏天兑上水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股臭味,难闻至极。当时王贵良还住在单位宿舍,与一位姓耿的大夫同住。就是因为每天晚上他都要亮着灯练字到半夜,招来了很多蚊虫,加之墨汁兑水后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让这位室友无奈之下只好搬了家…… 
  说起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王贵良的妻子李桂美告诉记者,刚结婚的那一段时间,人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10口挤在不到14平方米的家里。房间本来就不大,王贵良当时还一直占用着家里唯一的一张饭桌练习书法,以至于当时上小学的儿子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学习成绩受到影响。直到学校里的老师找到家长谈话,做母亲的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李桂美没少埋怨王贵良。
  李桂美回忆说,那时候他们家就住在前门南边,离天安门广场很近,“那时候一到夏天我就扛着凉席和孩子去前门那边乘凉,他自己就在家里练书法。夏天墨汁在屋子里散发出一种很臭的气味,别人都不乐意进房间,他自己呆在里面全然不觉。”

最擅长用双手写草书 墨色雅致显大家风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慕名到家中向王贵良求字。有一次一位德国人慕名来到他家,王贵良提笔为他写了“于无声处听惊雷”六个字,对方连说“了不得,了不得!”临走时,留下两个皮箱作为酬谢。
  王贵良涉猎多种书体,尤善草书。擅长用双手写字,左右开弓。书法作品气势磅礴,笔力骨气老辣刚劲,潇洒流畅,气韵生动,拙处而不失俊秀,虽师古但不泥古,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深受国内外行家喜爱。其书法作品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他的《浪淘沙·北戴河》、《北国风光》等书法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佛光书画院等单位收藏;一些作品被日本、美国、东南亚等书法爱好者收藏。其书法作品市场价格达到了每平方尺6800元至8000元。如今,他的多位学生也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记者请王贵良书写一幅作品,他随即应允,准备好纸笔后稍作思忖,便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记者仔细观察下发现,王贵良用笔左右开弓,重在中锋行力,提按自如,顿挫有力,尤其是起、行、收式皆清晰可见,有迹可循,而且他用笔十分讲究笔道,创作时沉稳而不失庄雅,同时非常注重笔墨的生成效果,笔势上非常圆润流畅、遒劲有力,以疾笔提示精神,真可谓方中含圆,曲而不屈,直而不倔。含蓄而沉稳,笔墨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彰显神韵的变化,飘逸若行云流水。真可谓是“心中文章,纸上驰骋。”点墨余香,耐人寻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希望王贵良老先生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本报见习记者 刘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