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国假日办新近发布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吸引了211万网民参与投票。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共涉及6个问题,主要包括“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等。10月21日,记者也就这些问题在我市街头采访了一些市民,超过半数市民表示对“挪假”式放假不满。
反对声音 连续上班伤不起 通过挪用双休日,使假期化零为整,但随之而来的是每次假期出行的人数扎堆,拥堵几乎成了节日常态话题。通过人为“挪假”,“被休假”的意味浓厚,集中消费、出行,各种拥堵在所难免,休假质量也难以充分保证。 记者街头采访发现,“挪假”引起一边倒的不满,小长假不长,意义有限但频繁零碎,打乱了公众日常生活节奏。市民王小姐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连上7天才能放假,细细算来有18天的假期都是从周末“借”来的,这样连续放假,连续上班,真是让人有点“休”不起,事实上和王小姐有同样想法的上班族不在少数。 住在繁荣路附近的张霞女士说:“虽然放了长假,但是回来以后还得加班,感觉身心比较疲惫。长假没什么必要,比起统一的7天长假,更喜欢相对零散的、可以灵活调度的短假。”“春节、国庆节、劳动节三个节日很重要,挪就挪上一周。其他节日可以不动。不要说挪就挪,态度不严肃。”在一家企业上班的袁师傅说。
支持声音 外地上班族认同 尽管超过半数市民对“挪假”凑齐的黄金周表示不满,但也有部分市民认为中国的黄金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市民张作强告诉记者,现在只有“十一”和春节两个黄金周,春节大家都要回家团聚,只剩一个十一可以出去玩了,时间太集中了,自然到处拥堵。 他同时也表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黄金周出现拥堵的情况,也说明大家对黄金周、对旅游的热情与需求。所以他认为,无论是于商业于旅游还是市民自身需求,黄金周都有必要保留,甚至应该增加。一些市民,尤其是在外地上班,不能经常回家的人群与张作强持有同样的看法。 受访者吕凤鹏说:“有了小长假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聚聚,把平常缺少的感情大家在一块融洽一下,毕竟在外地上班的人挺多的,平时周末因为路途遥远很难回家。另外,还可以利用小长假陪着家人、亲戚到外地玩一下,开阔一下眼界,体验一下异地的人土风情。”
专家声音 挪假非取消长假 一位资深的退休老教师认为,针对现行假日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广征民意的举措值得称赞。但是在黄金周出现系列乱象、刚经历“疲劳期”的当口,相关的调查结果易出现偏差,其理性、准确程度或受影响。当然,网上投票的代表度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上网较少的人就难以表达意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家反对的是挪假而不是取消长假。此前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认为黄金周问题太多,但五一黄金周取消之后,并未解决这些问题,甚至还导致十一黄金周的问题更加突出。 记者通过查阅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获悉,数据收集后,下一步将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进行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将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而根据往年惯例,下一年的放假安排,最迟将在本年年底公布。因此本次网上调查究竟将产生怎样的作用?再过两个月,答案即将揭晓。 本报记者 吕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