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坚强地活着,做他俩的依靠”
社区里阳光乐园解家长暑期之忧
升降机电源被车挂断施工者困在20米高空
2013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强地活着,做他俩的依靠”
◎昌乐都昌村马洪燕老人的儿子病故已九年,儿媳离家出走 ◎他长年省吃俭用,照顾瘫痪的老伴和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孙子
  马洪燕老人切好了南瓜,正准备做午饭。



  昌乐县朱刘街道都昌村80岁的马洪燕和老伴几十年来相濡以沫,虽经历风雨但始终对彼此不离不弃。九年前,马洪燕老人的儿子去世,儿媳妇离家,留下一个残障孙子与两位老人相依为命。三年前,老伴又因意外导致股骨颈骨折,长年卧床,全靠马洪燕老人一人照顾。马洪燕老人撑起了这个脆弱的家,独自照顾着老伴和孙子。
  儿子去世儿媳出走
祖孙三人相依为命

  中等个头、身体已经佝偻,一位老人弓着身子在吃力地拾掇柴火……当记者来到昌乐县朱刘街道都昌村马洪燕家门口时,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在面前。这位老人就是马洪燕,临近中午,他在拿柴火准备午饭。
  看到记者,马洪燕赶紧停下手中的活,激动的握着记者的手,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家里坐坐。记者跟随马洪燕来到屋内看到,虽然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但收拾得井然有序。炕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虽然眼睛一直在到处张望,但看到陌生人没有任何表情。
  “哎,我那个儿子得了肝癌,到现在已经走了九年了,之后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儿媳妇也离家出走了。从此以后家里就剩下我们老两口和孙子了。”马洪燕对记者说,孙子今年二十多岁了,从小患有小儿麻痹,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出去玩,一直都需要照顾。
  记者了解到,马洪燕今年80岁,老伴85岁。儿子去世后,全身的重担都压在了马洪燕老人身上,和老伴相互扶持,共同照顾残障的孙子。
老伴瘫痪一躺就三年
老汉咬牙撑起一片天

  三年前,厄运再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中。马洪燕的老伴意外导致股骨颈骨折,从此瘫痪在床。三年来,年迈的马洪燕老人咬着牙再次为这个破碎的家撑起了一片天,照顾瘫痪的老伴和残障的孙子。
  “她半夜起来上厕所,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使,不小心一个跟头从炕上摔了下来。当时我还没有睡着,听见动静后就赶紧起来。我自己一个人弄不动她,怎么都扶不起来。费了好大劲才将她的一条腿搭在炕上,然后将她托了起来。”马洪燕老人说起往事,不停地叹气。
  马洪燕老人告诉记者,当时老伴已经八十多岁了,去医院医生说要三万多元钱的治疗费用,但没有把握治愈。三万多元钱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老人选择了放弃治疗。“我还有两个闺女都在农村,虽然家里也不富裕,但给她娘治病都没有二话。老伴怕白白把好几万块钱打了水漂,决定不做手术。”马洪燕说,从此,老伴就一直躺在床上。
午饭仅仅是一碗南瓜
馒头就咸菜他说挺好

  在厨房里放着一碗切好的南瓜,这便是他们的午饭。记者了解到,这一家人每天的饭食相当简单,最常见的就是馒头就咸菜。
  马洪燕说:“现在的菜都那么贵,哪里舍得买啊,就着咸菜吃馒头挺好。两个闺女家里也不富裕,既要种大棚又得看孩子,忙得很。她们虽然不能亲自来照顾,但我去买的馒头,都是闺女付账的。”
  马洪燕老人告诉记者,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就经常想,如果自己倒下了,老伴和孙子就没了依靠,所以他必须得坚强地活着。虽然老伴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毕竟人还在,每天睁开眼睛看见相伴多年的她还在身旁,生活就有了动力和希望。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孙子,如果哪一天我不在了,他该怎么办呐?”说到孙子,马洪燕老人又皱起了眉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叶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