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重点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以刚性制度约束铺张浪费
2013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刚性制度约束铺张浪费
◎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会议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召开会议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会议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央历来强调,各级党政机关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是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作出全面规范,对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对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坚决执行条例提出的各项要求。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坚持从严从紧原则,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尽快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对铺张浪费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改革猜想
  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
  限制垄断性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消息人士透露:“这次的户籍制度改革与以往明显的不同在于,以往的提法都是继续合理控制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而此次对北上广深这些特大城市也会结合条件逐步放开。”
  推进城镇化
  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专家认为,中国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即中国城镇化要分三部分: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
  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
  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
  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点,这将利好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专家认为,农民土地私有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出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标志。

新闻资料
  各届三中全会改革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政策方向。
  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等。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