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茅草麦秸手中穿梭,老两口一年“编”出七万元
2013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茅草麦秸手中穿梭,老两口一年“编”出七万元
◎寿光草碾子村家家户户熟悉草编手艺,产品畅销海内外 ◎全村每年收入过亿元,还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
  村民李美荣和老伴正在家中编筐子。
  村民何兰英在整理草编用的原材料。



草碾子村的草编前景
精美草编工艺品引来国内外订单
  在草碾子村草编作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草编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有作为生活用品的筐子等器皿,还有一些茶壶、花瓶、首饰盒等草编工艺品,巧夺天工的手艺让人啧啧称奇。
  据李学灿介绍,以前草编产品多是一些生活用品,村民买来自家用,但现在村民接的订单越来越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李学灿拿着一个外形像天坛的草编产品说,这种产品对草编技术要求很高,很费时间,价钱也格外高。为此,草碾子村经常组织一些技术好的村民进行免费授课。“草编变身艺术品,登上了大雅之堂,我们也要适应形势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李学灿说,村民还对草编的原材料和编织手法都进行了创新,让编织出的产品更加精美。
  草碾子村不仅有心灵手巧的草编能手,还出现了一批富有商业头脑的草编“经纪人”。李学灿称,最初草编产品都是在“草市”上交易,范围相对局限。草碾子村的名气打响后,不少外地客户慕名而来,一批擅于经商的村民发现了这个商机后,干脆转行成了草编“经纪人”。
  在李学灿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里一位草编“经纪人”李群然家,一进门便被小山样的草编产品吸引了。李群然说,他干“经纪人”已经20多年了,这些产品都是从村民家中收的,目前家里这些大大小小的草编产品有近万个。他这个“经纪人”当得很轻松,大部分客户都是慕名来到草碾子村。“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都会来找我下订单,过几天就有一个青岛客户要下一个几十万元的订单。”李群然说。据介绍,像李群然这样的“经纪人”,村里就有三四家。
将建专业烘干房帮村民晒原材料
  草碾子村名气打响后,越来越多的外地订单纷纷找上门来,有国内各省的,还有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外大订单。所订产品不仅有饭盒、果盘等生活用品,还有诸多观赏性工艺品。
  李学灿介绍,据保守估计,草碾子村每年要销售草编产品300万件,收入过亿元。这让村民富起来的同时,也把草编文化带到了更多的地方。有这么好的市场前景,草编技术永远不会失传,只会越发展越壮大。
  2012年11月,草碾子村创办的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成立,采取“统一原料、统一编制、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开展草编产品的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为村民提供市场、价格、营销的信息。“合作社在三名多年从事草编销售的经纪人带动上,发展了周边20多个村的草编生产户,目前从业人员已达3000多人。”李学灿说。
  同时,草碾子村村委还将建设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烘干房,用于茅草、麦秸等原材料的烘干加工。“以前晾晒原材料,都是在马路上或村民自己家里,还要等一个好天气,费时费力。明年这个烘干房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就能对原材料进行专业烘干了。”李学灿说。 A6-A7版文/本报记者 李楠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