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赶早尝鲜,都说这车奇带劲
明治奶粉淡出江湖
2013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赶早尝鲜,都说这车奇带劲
◎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试运行,昨日借车5500多人次 ◎工作人员提醒借车卡不能代办,需本人持有效证件
  市民骑公共自行车路过市人民广场一处花坛。本报记者 张驰
  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取车。 本报记者 张驰
  市民在站点刷卡取车。 本报记者 殷梦



  10月29日是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试运行的第一天,不少市民早早地起床赶来“尝鲜”,当天借车达5500多人次,骑行之后,大家纷纷给予好评,称公共自行车轻巧又方便。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对办卡细则不够了解。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本人持有效证件的均不能办理租车卡。同时,办卡时需缴200元的保证金和20元的消费充值,记得把钱带足喽。

体验
一大早就出来试骑车

  10月29日早上7时许,记者在潍坊学院南门的公共自行车站点遇到了正在试骑的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宋振栋,他告诉记者,从今年8月份就一直在关注市区的公共自行车,早在半个月前就办了租车卡,就等着骑上它遛一圈了。“昨天我通过报纸知道今天系统开始运行,早上不到六点半就起床了,过来骑骑看。感觉不错,车把挺灵活的,车座也很舒服。以后出去就可以骑这个车了,很方便。”宋振栋笑着说。
  上午8时许,家住北海花园小区的童先生骑车来到市人民广场站点还车。他告诉记者:“我家门口就有站点,上班的地方也有站点,今早骑车过来,不到10分钟就到单位了。自行车方便,还锻炼身体,以后不打算开车了,就骑它上班了。”
  记者在东风东街上看到,不少市民已经骑上公共自行车了,大家纷纷表示“很好骑,奇方便”。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虞河路和胜利东街交叉口附近的一个站点发现,36辆自行车只剩下2辆。记者从潍坊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了解到,试运行当日的借车达5500余人次。
探访
办完卡就能立马骑车

  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第一天,很多还没办卡的市民表示要去办个卡“尝尝鲜”,记者走访几个办卡网点后了解到,每个办卡点都人满为患,工作人员也加班加点,保证来办卡的市民都能办上卡,不至于白跑一趟。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奎文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公共自行车办卡点看到,来办卡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十几个人排着长队等待办卡。工作人员表示,租车卡办理之后立即就能取车。
  刚办完卡的刘女士迫不及待地到大厅门口的站点取车试骑。“真的挺好骑的,很稳当,刹车也很灵,就是车座有点高。”这时,刚办完卡的高先生也过来取车,“这个车座的高低是可以调的”。说着,高先生将车座下面的小把手往外一掰,轻轻一按车座就落了下来,根据刘女士的身高调好后将小把手扣进去就可以了。“这车子不仅漂亮,设计也挺人性化的。”刘女士高兴地说。
◎提醒
办卡时要带有效证件和保证金
  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对办卡细则了解不够,部分市民还是找人代办或者没有带有效证件,还有的不知道要交200元的保证金。
  奎文区公共服务中心公共自行车办卡点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本人持有效证件前来的,均不能办理租车卡。
  市市政局一名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年龄在16周岁到70周岁的市民才能办理。租车卡必须本人持有效证件办理,不能代办,而且一人只能办一张。另外,办卡时需要缴纳200元的保证金和20元的消费充值,要办卡的市民记得把钱带足。
  潍坊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借还车的时候要规范。借车时,将借车卡平放在公共自行车锁止器刷卡区上刷卡,听到语音提示“请取车”后,在20秒内将车拉出,即借车成功;还车时,先将公共自行车推入锁止器,将借车卡平放在刷卡区内5秒左右,听到语音提示“还车成功,请取卡”后,将卡收回,即还车成功。“借车时听到语音提示‘通讯故障暂停使用’,这样的一般是锁桩出故障了,得换桩取车。”该工作人员说。
发现自行车故障可拨热线报修
  公共自行车亮相以来,个别车辆已经出现了一些损坏的情况。29日,记者在虞河路与胜利东街附近的一个站点看到,一辆公共自行车车座下面的螺丝已经没了,车座歪向一侧。记者在微博上也看到有市民发了公共自行车被损坏的照片和一些不文明现象。
  不少市民对此表示愤慨,呼吁大家要提高素质,文明使用公共自行车。管理单位也呼吁市民,公共自行车是大家的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大家的共同爱护。潍坊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每天会派人巡查并将在站点安装监控设施,如果是人为原因故意损坏公共自行车的,将追究其违约责任并承担损失赔偿。因使用不当造成自行车架和车轮发生断裂或扭曲变形,按实际损失赔偿。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故障,市民不承担赔偿责任。市民如果发现自行车故障,可以拨打400-0636-776热线报修,及早发现及时报修可以消除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陈静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