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11月2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桥消失在雾霾中。当日,华北遭遇罕见的雾霾天气。CFP供图 |
|
|

|
|
◎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指出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雾霾可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影响生殖能力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雾霾天气除对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外,还能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霾天数已超过雾天数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从时间跨度来看,1961年—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东经100°以东)平均年雾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近52年来,年雾霾日数最多的是1980年,有35.8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雾霾日数比例逐渐减小,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 六天连霾是过去三倍 绿皮书称,中东部地区连续3天以上霾过程站次数在20世纪虽然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但进入21世纪后,连续霾过程站次数增加显著。 数据显示,持续3天以上的霾过程站次,2001年至2012年的监测平均值,均为1961年至2000年监测平均值的两倍以上,其中,持续6天霾的过程,监测数据是对比数据的3.1倍。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52年(1961年-2013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局地年雾霾超过百天 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至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 绿皮书选取了中东部6个典型大城市(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广州)和附近的6个小城镇(遵化、饶阳、西华、高邮、慈溪、增城),对比分析年霾日数变化可以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镇年霾日数差别不大,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大城市霾日数明显较小城镇偏多,大部分年份偏多超过50天。 相关新闻 8岁娃患肺癌,被指与雾霾有关 “雾霾”会导致肺癌的产生,华东地区最近查到了肺癌最小的患者,年仅8岁。江苏省肿瘤医院医生冯冬杰表示,这名8岁女童患肺癌的原因是家住在马路边,由于长期吸入公路粉尘,才导致癌症的发生。雾霾主要是因为PM2.5会沉积在肺部引起炎症,从而引起一些恶性病变。 据了解,南京一家医院的胸外科有120张病床,仅肺癌患者就占据了50张。其中有不少患者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劳力人群,这些人大多都不是吸烟引起的病症。根据医院统计,肺癌患者的增长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但是最近几年,增长率最快的是3岁到50岁的人群。 ◎新闻延伸 雾霾天气呈常态化 最近日本和韩国有些媒体报道说,他们的大气也受到中国华北和北京区域的雾霾和燃煤的影响。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回应称,现在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雾霾的天气几乎是常态化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都很关注。 解振华称,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10条”,“我相信,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到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解振华说。 解振华表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一是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它是零碳的能源,是清洁能源。既要发展经济,还要减少污染的排放。三是增加森林碳汇,植树造林,这也有助于降尘。 最重霾可弹性工作 环保部4日发文要求各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当发布最高级别预警时,要采取一切强制性减排措施,包括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减缓空气污染。 环保部要求,确保在2013年底前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部建成PM2.5监测点,初步建成京津冀区域以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做好重污染天气变化过程的趋势分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当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提前预警,及时采取响应措施。建议性措施主要包括提醒公众做好健康防护,倡导公众自觉采取污染减排措施。 强制性措施主要包括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扬尘管控,禁止露天烧烤等。当发布最高级别预警时,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并采取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