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诸城读本·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铜丝编出“自行车王国”
诸城墙夼灌区项目再获1462万元扶持
数千名老人免费游看到“恐龙”都称奇
2013年1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丝编出“自行车王国”
  王健和他的“自行车王国”。



  一根再普通不过的镀铜铝线,他仅用10分钟就能编制成一辆造型奇特、构思巧妙的自行车。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已创作出包括自行车、摩托车、电线人、冲锋枪、人物造型等十几类几万个品种的铜线编织工艺品。他就是王健,我市一位铜线手工艺师傅,10月29日,记者见识了他巧手编铜丝的绝活。

  爱上铜丝编织
编出“自行车王国”

  10月29日,记者在朋友的家中见到了王健,他头戴鸭舌帽,身穿高领毛衣外套,显得精神十足。跟记者坐下,他一边摆出自己的部分作品,一边讲述他的铜线手工艺。
  这些工艺品大部分都是铜线自行车,也有少量摩托车、人力三轮黄包车、机器人、电线人等,个个做工精巧,惟妙惟肖。
  在现场,王健拿出工具材料给记者展示了他的绝活。记者看到,铜线经过捋直、弯曲、缠绕等一系列工序后,先被制作成带有钢丝的车轮,紧接着车把完工,最后是脚踏板、车座……随着零部件的相继“出炉”,10分钟,一辆泛着古铜色光泽的“29寸”老式“铜丝自行车”诞生了。
  他说接触铜线手工才半年,启蒙老师评价他进步很快。但是他表示自己并不想靠这个发财,“我是怀着虔诚的心来对待它,太功利了作品难有进步。”他现在已经做了几万个,争取把全世界各种不同的自行车制作出来,打造一个“铜丝自行车王国”。
旅行当中结缘
无意成就自己的爱好

  今年35岁的王健是江苏连云港人,他喜欢旅行,南到三亚、北到漠河,西到新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如果不是2002年在诸城认识了妻子,还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流浪呢。”他笑着说,旅行是他最大的爱好,因为旅行,他不仅与妻子结缘,也是因为旅行,他与铜线手工工艺结缘。
  王健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他去山西旅行的一个偶然机会,看到同去旅行的福建游客在编手工艺品,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了。“我原本就喜欢手工,看着对方用一根铜丝编成的自行车很喜欢,而且可以一边编制工艺品,一边赚点旅行费用,真是一举两得。”王健说。
  经过软磨硬泡,对方答应教他这门手艺,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后,他向对方要了一些铜丝,当晚回到旅馆,就在灯下埋头苦干。第一次由于没有经验,他做了拆,拆了做,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晚,当两眼熬红的王健看着亲手打造出的第一辆“铜丝自行车”后,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也开始了做铜丝工艺品的生活。
走到哪编到哪
鼓捣铜丝逐渐上瘾

  如今,在王健旅行的路上,总是少不了他用铜线编制工艺自行车的身影,走到哪编到哪,渐渐地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工艺,他说,因为铜丝艺术不仅可以为他赚点旅行路费,而是成了他的一项爱好。“以前在家就上网,现在每天做的事就是研究鼓捣这些铜丝,越来越上瘾,经常做到晚上十一二点。”
  王健说,每次看到家里和外面丢弃的废铜线、废铝线和废电线,他都像捡到宝一样收集起来,将它们作为他下一次手工艺的材料,这样既环保又能变废为宝。
  现在的王健在闲暇时间会去龙城市场把他的手工作品拿出来摆摊,“一个就10元或者20元,摆摊不是为了谋生,而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铜线手工艺。”王健告诉记者,他编的工艺品里,没有模板来参照,就是靠自己的想象力。
  “单从自行车来说,自行车也有山地车、轻便车,有车筐子的,一个手把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样式。”王健说,做这个让他发挥着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想开家工作室
让更多的孩子来动手

  王健告诉记者,会铜丝手工艺这门绝活的人并不多,从全国范围来算也就2000人左右,而在诸城也仅有他一个人会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成立一个工作室,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铜线手工艺。
  “虽然现在我还能做铜丝工艺,但总有我做不动的那一天,我想让这门手艺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延续!”王健说,他希望成立了铜丝手工艺工作室后,全市的孩子都可以去他的工作室“动动手”。“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动手能力差了点,我成立的工作室就是让更多的孩子都来提高一下动手能力。”王健说,动手必先动脑,手工艺是一项寓教于乐的艺术,不仅可以在玩耍中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