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上海浦东等六大国家级新区肩负先行先试“国家使命” ◎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共同引领着全国未来改革的方向 它们分布于中国东南西北不同区域,却有着共同的身份“国家级新区”;它们肩负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探路”的使命,大胆突破,积极创新,释放着巨大的改革红利和发展能量。它们是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甘肃兰州、广州南沙。 精简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效能 肩负着先行先试“国家使命”的六大新区,大力推进以提高政府效能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以金融创新带动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引领未来改革方向。 今年9月底,天津滨海新区宣布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工委和管委会,由新区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街镇。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从此减少一个层级,更加精简、扁平。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而言,政府改革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只有将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建立政府围着市场、企业转的服务型高效运行机制,新区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新发动机”才能充分发力。 上海浦东新区就是1992年在整合几个区县行政区划基础上成立,2009年将南汇区划入后,浦东发展明显提速。2006年成立的滨海新区则整合了塘沽、大港、汉沽三个行政区。 “这种突破行政区划的措施,使得土地、政策、资金、竞争等诸多掣肘可统一协调解决,提高了决策效率和资源集中度,为新区发展释放出巨大空间。”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李含琳说。 比区划调整更重要的是职能转变和效能提速。各新区按照精简高效原则,普遍建立扁平化行政运行体系。 浙江舟山新区强化政府职能转变,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整合精简25%以上,两区、两县部门则精简30%左右。 激发经济活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是国家级新区的重要使命。六大新区尽管区位不同、基础不一、定位各有侧重,但都在产业布局、金融服务、参与全球产业链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破除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经济改革激发巨大活力,使得各新区逐步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不论是东南沿海的滨海、南沙、舟山,还是地处内陆的两江、兰州,几大新区在发展战略上高起点定位,产业布局上注重优势聚集,着力发展高端产业。 比如浦东新区的金融服务业、港口航运业,滨海新区的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舟山新区的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两江新区的汽车制造、生物制药等,都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今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落户浦东,为新区发展插上了新的翅膀。 通过金融、土地、科技、通关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几大新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推进社会配套改革,弥补发展“短腿”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建设滞后的问题便逐步显现。对此,各大新区着力推进社会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社会领域及生态建设加速推进。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广州南沙新区对靠近海边、江边的岸线资源,靠近山边的绿化、湿地资源予以严格保护,确定200平方公里为不可开发区。 “如果简单地从经济角度看,肯定是开发面积越多越好,但留给人的地方就少了。南沙最好的岸线资源原则上不用于生产型和建设性项目,而是给老百姓休闲。”南沙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自根说。 在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的推动下,政府效能、经济内生动力、企业创新活力、社会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呈现“高地”效应。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机制,秉承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理念,探索共商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是新区通过先行先试弥补社会发展的‘短腿’,也体现出新区的‘排头兵’水平。”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说。 新闻链接 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10月11日获批 定位及目标: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 天津滨海新区 2006年5月26日获批 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5月5日获批 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6月30日获批 定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甘肃兰州新区 2012年8月20日获批 定位: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广州南沙新区 2012年9月6日获批 定位: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