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热心邮递员,昵称“跑腿哥”
游戏里约人网上聚赌涉案金额达百余万元
俺做的中秋月饼大家都来尝尝吧
2013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心邮递员,昵称“跑腿哥”
  干完活儿后,羊口镇营子村村民赵大爷送王锡锟离开。



◎寿光53岁的王锡锟多年来帮困难老人跑腿代购干农活 ◎他自称“没什么”,希望有更多人能参与进来传递正能量
  寿光市羊口镇杨庄邮电支局53岁的邮递员王锡锟,因为常年义务帮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交话费、代购日用品、送化肥农药、干农活……十几年来风雨无阻,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跑腿哥”。对于大家伙儿的交口称赞,王锡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帮就帮。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乐于助人的正能量传递下去,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善举
“业务”范围越干越广

  王锡锟的事,还是记者偶然得知的。这位在邻里乡亲们当中口碑上佳的“跑腿哥”,一下子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11月5日上午,当记者赶到杨庄邮电支局时,工作人员告知,王锡锟已经带着的信件和报纸到羊口镇杨庄村出任务去了。
  邮局工作人员证实,王锡锟帮扶老人的事情属实。在他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自己来回镇上与村里的便利,帮各个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跑腿带东西。“不光这些,他还经常给一些有困难的人献爱心,我们都是事后才知道的。”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5日中午,记者终于在杨庄村麻大爷家里见到了王锡锟。他正在帮着老人从天井往屋里提水,要不是身上的工作服,还真看不出这是个“外人”。从麻利的倒水动作来看,这活儿他一定干过很多次了。
  王锡锟说,麻大爷今年75岁了,是他送汇款单时认识的。在了解到麻大爷的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两口的情况后,他就时不时过来帮忙干点零活。前段时间,麻大爷的眼睛因为视网膜出现问题动了手术,还没完全康复,老伴在外面帮人家捡棉花赚些生活开销,平时只有麻大爷一人在家。听说这个情况后,王锡锟来老人家就更勤了。
  “小王这孩子没得说,又是给我捣鼓水、弄草,又是打扫天井。我拿他就跟亲儿子一样。”麻大爷说,“刚开始的时候,想到一个外人帮我干活,不是那个事。后来,他来得多了,我们就不觉得是事了。这孩子心善、实诚、为人也好。不光我这么说,你不信出去问问,周边村里不少老人都夸他好。”
  记者了解到,在王锡锟负责投递的六个村里,但凡遇到生活有困难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都帮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些老人由于身体不好需长期服药,而村里卫生所的条件相对简单,不少药品买不到,老人们只能托人到镇上的连锁药店去买。在得知这些情况后,王锡锟主动承担起了跑腿捎货的任务。慢慢地,化肥农药、花费、日用品等等,也进入了他的捎带业务范围。
  “认识小王,是他来给我送报纸,后来慢慢就熟了。他知道我们老两口在家干活缺人手,就遇到什么帮什么。前几天,他来的时候我正在家里捣鼓煤,他看见了就帮我拾掇,煤脏乎乎的,他也不嫌弃,不怕脏不怕累,那是真出力。”羊口镇营子村的赵大爷对小王也是赞誉有加,“我们交电话费都让他给捎着,拿他当自家孩子使唤,好多事交给他做,我们放心。”赵大爷说。
态度
“都是些不起眼的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意间从赵大爷口中得知,王锡锟不光帮扶村里的老人,遇到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考生,他也会尽自己一份力。另外,村里修路他也捐款。“这孩子心好,有爱心。”赵大爷说。
  当记者问及捐款的事,王锡锟有些不好意思。“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没啥好说的。”王锡锟说。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工作16年来,对村民的基本情况都了解地比较清楚,遇到家庭条件困难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就在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单独放一个信封给200元钱,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前几年,村里出个大学生在十里八村都是大喜事。不过,有些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的,供应个大学生不容易,我就从自己工资里面拿出来几百元钱,尽点心意。”王锡锟说,“我不是每次都给200元,自己钱紧的时候也有给80元的,就是一份心意。”
  据记者了解,有一年王锡锟在给宅科村投递报纸的时候发现,村里正为修路募捐,他就捐了500元钱。路修好后,村里张贴了功德榜,看到榜上有王锡锟的名字,大伙这才知道他捐款的事。“我觉得,路修好了不光方便了村民,也方便了我们邮递员,所以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早知道所有捐款人都要登榜,就不留名字了。”说起这些,王锡锟一脸不好意思。
希望
正能量能够传递下去

  王锡锟告诉记者,他的奶奶从小就教育他要多帮助别人,待人要友善。
  “我现在帮助村里的老人们,也与奶奶跟我讲的那些道理有关。最遗憾的是,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没能多陪陪她。所以,见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帮一把。”王锡锟说,“老人年纪大了,生活上多有不便,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谁都有老的时候,将心比心,我也希望自己年纪大的时候有人能帮助我。”
  王锡锟说,希望借助自己的力量将乐于助人的正能量传递下去,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他们而言,却是莫大的帮助。”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廷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