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只有初中学历的机械工凭借努力发明了第一台缠绕机 ◎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又研发出最大玻璃钢容器及轨道绕缠机
大图为杨学之和他的玻璃钢罐;右下角为获得国家专利的玻璃钢罐和轨道立体式绕缠机。
吉尼斯纪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荣誉。而安丘一家民营企业却成功制造了国内最大的化工原料玻璃钢容器并有望申报吉尼斯纪录。11月5日,记者采访了安丘市宇航玻璃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之,仅有初中学历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研发了国内第一台缠绕机。如今,已经56岁的他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想将自己研制的全国最大的玻璃钢储罐申报吉尼斯纪录,并希望玻璃钢产业能为以后的环保事业做贡献。
机械工造出缠绕机 打破外国技术垄断 5日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来到安丘市宇航玻璃钢有限公司,见到了总经理杨学之。穿着朴素的他待人谦和,丝毫没有一点大老板的架子。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今年56岁的杨学之,是安丘市新安街道付家庙子村人,祖祖辈辈生长在农村。当年,初中毕业的杨学之在家干起了农活。“当时一家六口人过日子,生活比较困难,除了村里分的土地之外又单独承包了30亩地。”杨学之告诉记者,后来就在一家名为汶北轻工机械的村办企业做了一名机械工人,虽然当时那个村办企业一年半之后倒闭了,但自己却在机械工这个领域一干就是15个年头。 说起缠绕机,杨经理告诉记者,当时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缠绕机,国外的缠绕机价格昂贵,所以当时都是用人工缠绕,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记得有一次去青州一个玻璃钢厂,远远地看到有一台进口的缠绕机,看了一眼之后,回家就寻思着自己也发明一台那样的缠绕机。”杨学之说,由于学历不高,自己就一遍一遍的试验,经常是晚上12点了还在鼓捣,妻子忍不住说:“老杨啊,我看你是搞科研搞得自己都疯了!” 就这样,一向不曾认输的杨学之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发明了第一台缠绕机,“当时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八千立方玻璃钢罐 打算申报“吉尼斯” 自从2004年办起了宇航玻璃钢有限公司之后,杨学之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玻璃钢大型容器的研发。就在去年,杨学之和他的团队为栖霞市一化工企业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化工原料玻璃钢容器。 据了解,该容器直径32米,高10.2米,容积高达8000立方。谈起设计制作该容器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时,杨经理的记忆尤为深刻。“除了设计图纸的难度外,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制造一个大型的轨道立体式绕缠机。”杨学之告诉记者,之前国内最大的储罐是连云港一家公司制造的容积5000立方的储罐,做像8000立方这样的大型储罐,难就难在缠绕机这一块,原先的工艺是罐体旋转,缠绕机不动,这样对于大型储罐来说是个难题。于是他就自己设计生产了这个轨道立体式绕缠机,围着大型储罐绕缠,这样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如今,他的特大玻璃钢罐制作方法和绕缠机已获得国家专利,目前他正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杨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玻璃钢产品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而且经过这几年的科研攻关,利用自己设计的轨道立式绕缠机生产的这种产品具有储存量大、占地小、性能好等优点,目前的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并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且使用容积大的储罐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刘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