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防员训练演示。 |
|

|
|
穿上橙黄色防护服,他们是出入火场的消防兵;走下消防车,他们是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在我们平安无险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他们,但是我们临危遇难需要救援时,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出现。11月9日是我国消防日,11月6日,记者走进诸城市消防大队密州中队,了解这群年轻的消防员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忙 大年夜出警50多起 11月6日,记者来到诸城市消防大队密州中队见到了这群热血的消防人员,一部分值班的队员已经出警,其余的队员正在进行训练,随时待命。密州中队队长郭泽春表示,他们中队负责整个市区,范围大,警情多,每年出警次数都在1200次左右,“大年夜当晚基本不歇息,全部警车出动,从一个事发点直接赶到另一个,一晚上出警多达五六十起。” “每天平均三四个警,”消防队员崔洋洋是青岛平度人,来密州中队5年了,他告诉记者,自从做消防员,5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别人闲的时候就是我们忙的时候。”他表示,冬天马上来了,天气干燥,电器、火炉、鞭炮运输、静电等都有可能会产生火灾,他们会更忙更累。 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候泓州是一位19岁的消防员。他告诉记者,刚来消防队的时候,对紧张的训练和出警任务打怵,一度想离开,但是渐渐地,他越来越习惯和喜欢这种忙忙碌碌的消防员生活,“消防员带给我一种荣誉感和救人之后的成就感,现在再忙再累也可以坚持。”候泓州说。 险 救援中受伤是常事 记者与崔洋洋聊天时,发现他左手上有一块明显的伤疤,一问才得知,这是他在房屋着火的救援中留下的。他告诉记者,当时房主不在家,他和队员进入房屋灭火,但是当时不知里面是什么物品,只见浓烟滚滚,崔洋洋便组织人员从窗户撤离,他最后一个撤出来时,一不小心手扎到了窗户上的玻璃,留下了疤。 崔洋洋说,对消防员来说,工作时受伤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尤其是在扑救一些砖木结构房屋的大火时,因燃烧过度而支撑不住的木梁掉下来砸伤消防员的事情并不罕见。“除了火场,上到高楼建筑,下到水底打捞,只要是涉及到人身安危的救援,都有我们的身影。”崔洋洋说。 “所以,小碰伤小蹭伤那都是常见的。我们一般不会让新队员太接近事故现场,处理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老队员。另外,我们平常日子都有针对性的训练,懂得如何在救人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安全。”崔洋洋告诉记者。 柔 铁血男儿也流泪 在救援现场,他们是无怨无悔、奋勇向前的军人,但是纵然是铁血男人,工作中和生活中也会有柔情落泪之时。 崔洋洋告诉记者,到今天他还记得两年前的一次救援,他是如何一边救援一边流泪的。那是一次商务车追尾大货车的车祸事故,商务车里乘载两家六口人,两家父母当场死亡,只剩下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哇哇大哭。 崔洋洋看到,在副驾驶座椅上,一个约三岁的女孩在她母亲的怀抱中哭,母亲当场死亡,但是她依然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女儿。后排座位上,一位四岁的男孩被消防员从他母亲的身体下救出,他的母亲用身体护着自己的儿子。“我看到这一幕被这份伟大的母爱感动,瞬间留下了眼泪,也为没能挽救这两家父母而感到遗憾。所以提醒市民出行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消防队长郭泽春每天忙于救援工作和训练,自己出生没多久的女儿都很少见,“每天都跟队友生活在消防队,只能抽空回趟家,经常很久不回家,女儿见到我都不认我,”郭泽春表示,每当这个时候,他都觉得对不起女儿,但是工作的原因,有需要帮助救援的,他就必须得去。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隋炜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