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昨开幕,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 ◎分析称,将解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改革方向性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昨起召开,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在中国改革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分析称,本次会议将解决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
中国改革再出发 关键会议获厚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9日开始,共持续4天。两个多月前,中国官方即向社会公布,会议主要议程将锁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外界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是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全面阐释执政理念、推出深化改革路线图的重要时点。 35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此后35年间,历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也正因此,在中国的政治语汇中,“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35年后的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改革,再被中国乃至世界聚焦。 改革的动力来自民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与中国“掌舵者”的航向达成默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官方的高调宣示,激发了中国以及世界范围的积极猜测。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谢春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是一次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会议,值得期待。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对记者谈道,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下一步该如何突破和推进,是各界非常期待的议题。 基于此,戴焰军认为,此次全会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甚至可以说,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改革进程中一次标志性的会议,对中国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改革力度将空前 民众对此有信心 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这些“硬骨头”,包括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六大方面。 “新领导层在党的作风和廉政建设等方面有一系列重大举措,因此,民众也期待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有更多实质性突破。”戴焰军说。 尽管多数评论认为此次全会将启动中国意义重大的新一轮改革,但也有人担忧,受困于利益藩篱,已进入攻坚期的改革,能否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大步推进? 对于这一疑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此前曾指出,这次全会主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体制改革。俞正声还特别提到,“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 观察可见,新领导层对突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十分坚定。鉴于此,分析普遍认为,本届全会中涉及的改革幅度,很可能超过预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记者谈道,此次全会或将从三个重点着力,一是经济的结构性升级,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三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包括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谈及政府职能转变,戴焰军指出,虽然这一年内动作频频,但可能还需从体制上作进一步部署。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此次全会或将涉及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改革。 领导层频释信号 改革再启新征程 本届全会召开之际,正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周年。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改革”已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鲜明烙印。外界普遍预期,本届全会将是左右未来十年中国政经走势的一次重要会议,拉开中国新一轮改革序幕。 本届全会召开前夕,数位中国高层却先后赴地方调研。分析称,此举旨在听取基层之声,摸底地方实情,为改革谋篇布局。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中国官方在不同场合密集释放改革信号。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并修改将在三中全会上审议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稿。 对此,港媒指出,历届重大政治会议特别是中共党代会前,中共中央都会进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组织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相关信息的披露频度和程度都较以往更大。 “在改革这一问题上,全党全社会能不能认识一致、思想统一,全党、党群能不能步调一致,事关中国前途命运。”张希贤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需要把一些信息提前渗透出来。 “本届三中全会开幕前披露的信息较多,我觉得非常好。”谢春涛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酝酿,关于改革的话题,形成非常高的热度。在改革的问题上,全社会已经形成高度共识。领导层凝聚了各方共识,并将这种共识体现在重大决策上。 高层构想回应民间寄望,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共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35年后,今天,携着十几亿人的期待,中国改革再出发。 据新华社
历届三中全会概况 35年前的岁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再次开启。改革开放后所召开的七次全会,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另外,京西宾馆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地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地点:京西宾馆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 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地点:北京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共321人 十三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165人,候补中央委员103人 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182人,候补中央委员128人 十五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地点:北京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185人,候补中央委员148人 十六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地点:北京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188人,候补中央委员154人 十七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 参会人数: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 据《新京报》 ◎新闻链接 中国深化改革 世界媒体瞩目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海外媒体普遍认为,这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将作出重要决策,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行总体部署。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出中国这艘大船沿着正确航向前行的信号,中国经济将转向更加重视消费和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预计会议将提出一份涵盖诸多领域的改革方案,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路透社报道说,实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深层次矛盾也越发明显。这些矛盾的解决,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回应。无论是简政放权的政府行政机构改革,还是其他社会领域的深层次改革,根本目的仍是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法新社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定下基调,也将再次为中国经济运行作出具有长远意义的变革决策。 美联社报道说,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已经采取了设立上海自贸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指向都是向市场进一步放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望出台重大决策,释放新一波改革。 德新社报道说,中国共产党通过本次会议将向世人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尽管本轮改革力度将会很大,但是中国政府将努力确保相关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是逐步推进的过程。 彭博社报道说,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10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6.3%,达到全年最高水平,制造业指数增幅也高于预期,这些都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持续增强的迹象,将为中国领导人推动改革增强信心。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说,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反腐败努力取得成效,行政审批权受到限制。本次全会将启动更多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