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潍坊的老报人,不得不提当年《昌潍大众》第一副总编吕田。吕田今年89岁,出生于烟台海阳。自年轻时,吕田便从事宣传工作,曾在《新潍坊报》上发表了30多篇稿件,是当时潍坊新闻界响当当的一支“笔杆子”。1961年,吕田担任《昌潍大众》第一副总编期间,改革版面,扩大报社规模,给整个《昌潍大众》带来了一番新气象,更令人欣喜的是,《昌潍大众》有了那个年代十分罕见的广告,虽然广告收入不多,但是却足以证明《昌潍大众》的报纸影响力。11月3日,记者前往吕田的家中看到,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读报剪报。
一个小有名气的宣传科长 今年89岁的吕田是烟台海阳人,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日寇投降后,吕田在烟台市青年联合会工作。1947年,国民党进攻吕田的家乡烟台,烟台200多名干部西下接受到大城市锻炼,吕田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时候,吕田西下来到潍坊工作,担任当时的坊子区委宣传部干事,后任宣传科科长。 “说是科长,但是宣传科总共就俩人,所有事情基本上我都得自己干。”吕田告诉记者,身为宣传科长,首要的任务自然就是宣传好坊子,这样给各大报纸投稿自然不可缺少。“那时候潍坊当地的报纸叫《新潍坊报》,是一份反映解放后潍坊新面貌的报纸,也是当时潍坊唯一一份报纸。”吕田说,他经常把坊子的大小事迹写成稿子投给《新潍坊报》。 首次接触报纸的吕田虽然之前很少写稿子,但是很快便上手了,将稿子写得有模有样,曾在《新潍坊报》上发表过30多篇稿件,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在写稿子的同时,吕田还跟当时《新潍坊报》的记者关系搞得非常融洽。“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新潍坊报》的记者叫王民生,我们很熟悉,经常让他去坊子采访写稿子。”吕田回忆道。
经常下乡写稿子的副总编 此后几年,吕田历任坊子区委副书记(分管宣传)、昌潍地委党校校长、昌潍人民出版社社长等职务,大多数职务都是和文字宣传工作有关,经过锻炼,吕田成为了当时新闻界响当当的一支“笔杆子”。 1961年,吕田被调往《昌潍大众》担任第一副总编的职务。《昌潍大众》是当时的中共昌潍地委机关报。1958年12月24日出版试刊号,4开4版,3日刊。1959年1月1日正式出版创刊号。编辑部初期设在地委机关内,1960年3月26日迁至郭宅街48号(今34号)院内。 最初的《昌潍大众》为三日刊,为了适应形势,昌潍地委决定将报纸改为日刊,对报社人数也有扩充。任务多了压力自然变大,吕田身为第一副总编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在稿件质量上严格把关,在人员素质上加强了培训锻炼。一时,《昌潍大众》不论是从报刊质量还是从报社规模上,都有了一番“新气象”。 吕田担任第一副总编的职务,主要统筹报社的大政方针政策。但是,吕田却事必躬亲,经常亲自下乡采访写稿子。由于当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大部分时候吕田都是走着去采访。当记者问及走着采访累不累时,吕田说:“那时候都是那样,不觉得怎么着。” 步行采访的时候,能走一些平缓路还算好,有时候不得不走一些崎岖的山路,就比较折磨人了。“那个时候,博山、临朐等山区都属于昌潍辖区,每次到这些山区采访,都要走着爬山上坡的。”吕田说,每次到山区走着采访,回来后腿都会疼好几天。 吕田回忆道,他曾经去过当时的益都(今青州)弥河公社采访,当时他从《昌潍大众》办公室走着去了潍坊火车站,坐上去益都的火车后,又走着到了益都县委县政府,最后又从县委县政府走着到了弥河公社。光这一路,走了就有几十里地。“去的时候走着,回来的时候也得这样走回来。一般采访完,就得加班加点写稿子,12点以前是肯定睡不着觉的。”吕田说。 吕田记得,这篇题目为《弥合人民公社优越性》的长篇通讯报道,除了第二天便在《昌潍大众》上刊登以外,还被省委内部刊物《山东写作》转发。 报纸办出影响力引来广告 在那个年代,报纸上登广告是一件稀罕事儿,大部分报纸上找不出一丝广告的身影。吕田刚来《昌潍大众》时,报纸上从没登过广告,整份报纸全部由新闻组成。“当时特别羡慕那些有广告的报纸,起码这是对一份报纸影响力的肯定。”吕田回忆道,《昌潍大众》办报初期入不敷出,1959年7月后,实行“以厂养报”,将承印厂潍坊印刷厂移交给报社,更名为《昌潍大众》报社印刷厂。《昌潍大众》报社每年都是靠印刷厂所得的利润,来维持日常的开支。所以,能拉广告缓解一下拮据的经济状况是吕田心中的一个愿望。 让吕田惊喜的是,不久后,《昌潍大众》便也有了自己的广告。吕田清晰的记得,第一份广告是潍坊城区东关大众剧院投放的一个“影讯介绍”,篇幅并不是很大,在报纸的下半截位置上。但是,这份广告的刊发,对整个报社来说却是个大事儿,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如今,吕田早已回忆不起这份广告收入了多少钱,只记得非常少。此后,其它广告也陆陆续续开始在《昌潍大众》上刊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昌潍大众》在当时颇受老百姓欢迎。“当时省委宣传部开会还表扬《昌潍大众》了,说是这在地方的报纸中做的是很不错的一份。”吕田欣慰地说。 《昌潍大众》1963年停刊后,吕田便没有再从事与报纸有关的工作。但是,这段办报纸的经历,却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已经89岁的他,每天最大的休闲活动便是看报纸,吕田告诉记者,他每天至少拿出半天的时间用来读报纸。 除了读报以外,吕田还养成了一个剪报的习惯,看到比较好的文字,吕田便会剪下来,贴到自己的剪报本子上。这本剪报本子上,有着各种关于时政、评论、经济以及养生方面的知识,有的纸张已经开始泛黄,看得出来已经有不少年头。 对于现在的报纸,吕田说:“现在的报纸越办越好了,版式内容比我们那时候丰富多了。”同时,他对现在的报纸也有自己的一些小建议:“感觉如今报纸上广告有点多,有的稿子里面俏皮话太多,显得整个文章不庄重。”吕田告诉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