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改革风劲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菲代表要绝食向富国“讨债” |
◎萨诺含泪控诉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忽视,发达国家更应出资 ◎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捐钱捐物向菲律宾灾区提供援助 |
|
|
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在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现场哭诉。 |
|

|
|
“我们决不允许超级台风成为常态,我们决不允许直到第30、31次谈判才解决问题”。在全国因台风“海燕”进入灾难状态的情况下,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11日在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现场含泪控诉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缓慢进度所带来的恶果,并声称将用绝食的姿态向发达国家追讨“气候债务”。 含泪控诉发达国家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11日晚宣布,台风“海燕”已造成至少1774人死亡,另有82人失踪和2487人受伤。此前有菲律宾地方官员说“海燕”估计已造成上万人死亡,减灾委表示暂时无法确认这一数字。总统阿基诺三世当晚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 巨大的损失让菲律宾成为11日气候大会的焦点。萨诺发言强调,“海燕”这一极端气候事件证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疯狂的,各国必须停止这种疯狂的现象。 萨诺表示,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兄弟在这场灾难中活了下来,“他来信说过去两天一直在用手搜集尸体,很累也很饿”。擦去泪水,萨诺表示,自己是代表风暴中的孤儿、寻求生存的人发言。大家必须和未来受到威胁的人站在一起,“不能让‘海燕’成为日常情况,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我们不是空手而来”,萨诺表示,菲律宾已经有了能源法,希望在2020年推动绿色能源成倍增长。但这一计划需要五亿美元,希望发达国家提供支持,“你不能让本已贫困的人增加费用,让普通菲律宾人承担这一成本”。 资金成为气候谈判中的难题 资金问题一直是气候谈判中的“老大难”。此前,各国曾在南非德班完成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发达国家也承诺到2020年,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水平的长期资金。 然而,斐济11日代表“77国集团加中国”明确指出,在德班达成意向三年后,绿色气候基金依然是一个空壳,发达国家兑现每年提供一千亿美元资金承诺的可能性也没有增加。作为“77国集团加中国”的成员之一,菲律宾和斐济的看法完全一致,但萨诺对发达国家的姿态更为“强硬”,“不是不尊重你们,我将开始绝食,直到我们采取行动有步骤地调动绿色气候基金”。 完成发言后,泪流满面的萨诺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的提议下,全场起立为台风“海燕”的所有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苏伟希望,台风“海燕”能更加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他强调,现在的气候变化现象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排放造成的,因此,他们需要减少排放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关新闻 美国派航母前往救灾 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向菲律宾灾区伸出援手。 美国国防部11日宣布,国防部长哈格尔已下令在中国香港休整的“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启航,前往遭受台风“海燕”袭击的菲律宾海域支援救灾。据悉,“乔治·华盛顿”号上有约5000名船员以及包括80多架飞机的第五舰载机联队。 加拿大外长约翰·贝尔德11日宣布,加拿大军队救灾援助队约50名队员将搭乘皇家空军的一架C-17“环球霸王”运输机,前往菲律宾台风灾区开展救援行动。此外,加拿大政府10日宣布向菲律宾提供500万加元(约合478万美元)援助。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12日宣布筹款8700万瑞士法郎(约合9460万美元),帮助菲律宾红十字会向受台风“海燕”影响的民众提供基本援助。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发言人严斯·拉尔克12日说,该机构将筹款3.01亿美元用于受台风“海燕”影响的菲律宾灾区救援工作。此前,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已于11日从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中拨款2500万美元,为菲律宾灾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东盟秘书长黎良明12日说,东盟将在本周内向菲律宾提供价值50万美元的救灾物资,包括发电机以及当地急需的急救包等。 本报综合新华社、《新闻晚报》、《法制晚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