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安丘读本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改革风劲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金秋安丘游
秋天的果园
2013年1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安丘游



    曹凯

  前些日子父母突然想到安丘各乡镇转转,说是很多地方都好几年没再去过,也不知道如今什么样子了,我便请了两天假陪父母去走了走,短短的几年它们变化却是很大的,既然是闲游,便是“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于是更多的是品味这路途的美景。
  印象很深的便是那庵上的石坊、绪泉、柘山的老子人文等等。
  对于庵上的石坊,原来只是知道这石坊建于清道光,是庵上村马若拙为其兄马若愚之妻所立的节孝牌坊。相传是由扬州雕刻艺人李克勤、李克俭兄弟二人设计并带众徒雕刻的,据说雕刻了十三四年,亲眼见了才真正明白了“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这句话的真实,在对兖州那座已在文革中毁失的牌坊有些惋惜的同时又对眼前这依旧完好的石坊有些庆幸,感谢古人让这至宝安然无恙的存在。艺人们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在不同部位刻画了车马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风云水月等数十种景物,听当地人说文革前上面刻有一鸟笼,有风的时候能听见鸟叫声,最显眼的是刻在两面正中的“圣旨”俩字,身价倍增。
  “玉不琢不成器”虽然是用来描绘玉的,不过这句话用在石头上估计也是可以吧?原本就是些普通的石头,跟我们常见的并无两样,默默的呆在深山里,并不被人们所重视,最多就是用来盖房子、打磨盘罢了,可是这些石头不为墙基不做磨盘,经过李家兄弟及众徒十几年的精琢细磨终成大器,为众石所仰慕,让世人所知晓,用外人的话说就是“幸得天时与地利”。可是这些石头经受十几年刀刻錾凿的痛苦却很少为人所感。更多的人是来欣赏这精美的石刻。这石刻的确精美,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等华丽之词形容也恰如其分,可是,人家堂堂一个道光皇帝,一个“真龙天子”下圣旨并不是单纯的刻个石头牌坊放这儿,人家要的是让天下黎民“观而敬之,敬而思之”,估计现在来的人只是看石头罢了。
  离开庵上的牌坊便赶往绪泉,传说绪泉在元朝以前是个自然的泉子,建国后又经两次重修,村里人说第二次重修为1976年,泉上池面扩为12米见方池周围筑有栏杆,至今当年写上的毛主席那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依旧清晰可见,问过村中劳作归来的乡亲,便知道泉眼是有水桶那么大的,池面到泉眼处有三四十米。于是便从那池子看下去,可以看到池底最深处有一黑乎乎的地方,估计那就是泉眼,有水桶般大小,没想到三四十米的深度竟然能看到底,水清足以见得,这水清的有些淡蓝色,那种透明的蓝,跟以往见过的清澈不是一个层次更不是同一种概念,用相机连拍了十几张以作纪念,留住这透明的蓝。
  正遇村民用泉水洗麦子,当我们问及这水质时,这位村民直接用舀子舀了水喝了起来,用这种最直接最朴实的行动告诉我们,他们的绪泉水是可以喝、很好喝的。从那表情上可以看出村民脸上的一丝自豪,喝完后也热情地给我们舀了满满一舀子让我们也都尝了尝。的确,这泉水比我们的瓶装水要好喝的多,没想到这么凉的水喝了之后并没有肚子不舒服。当他看见我们手上的水瓶时非得让我们装上瓶带着喝。绪泉的村民跟绪泉的水一样清澈透蓝,淳朴而毫无瑕疵,真实感悟到了这里村民的那种源自自然的朴实,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清水秀人好。
  既然到了这儿,就一定要去柘山,不为别的,看看老子吧,咱不提老子到底是何方人,但是这里有个摘药山,据传是老子药炼丹之处,这些都是美丽而遥远的传说,不过老子还是给后人留下了些“真金实银”,这些“真金实银”多不胜数,仅一部《道德经》足以让世人瞻仰。
  据说《道德经》是老子在出函谷关前写的,洋洋洒洒五千言,那“紫气东来”一词便是用来描述老子他老人家出函谷关写《道德经》之前的形象的,想象一下当年老子骑着青牛悠悠然出嘉峪关的景象,悠然似神仙般。《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看到柘山老子文化广场上的那一部巨大的《道德经》,全为人工手写隶书,脑海中可以想象师傅们一笔一画将五千多字一一书写在这巨大的“竹简”上的画面,他们让更多的人来认识这部中国哲学巨著。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朴素的辩证法,用极为简单的文字从基源开化世人,让世人领悟何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金秋之行,盛情于景,美丽心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