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卡片成汽车门窗“杀手” |
◎小卡片易掉入车窗缝隙,导致车门异响、车窗电机损坏 ◎执法部门表示,这种插广告行为目前尚无成文管理办法 |
|
|
一辆汽车的车窗上插满广告卡片。 |
|

|
|
相信不少车主都有这样的遭遇:车停在户外没多久,车窗上就被插上了一个个小广告卡片,还有一些人不顾危险穿梭在车流中,在停车等红灯或者堵车的时候,往汽车车窗上插这种小卡片。别看这些小广告只有名片大小,它不仅是造脏街路的“能手”,更是车窗玻璃电机的“杀手”。诸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往机动车上插广告的行为,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还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因此执法时比较困难。 大街上 小广告见缝插针惹人烦 11月11日,读者李先生满脸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的车上经常被插小广告。卖房、办证、酒店揽客、代开发票、无偿贷款等各类广告,每次开车前都得检查一遍各个车窗上是否有广告,麻烦死了。”记者从市区和平街向北行,发现路边的车辆上确实插着不少小广告卡片,而且全都是放在显眼的位置上,有的还直接放在前挡风玻璃上,如果不拿开,根本没法开车。 “怎么有那么多的小广告?真是烦死人了。”最近,家住市区繁荣路正大福香园小区的张先生也满腹苦恼,他的私家车上隔三岔五就会发现名片式样的小广告,他说,要是一旦没有及时发现这些小广告,一开雨刮器就磨损玻璃,这让他很烦恼。据他了解,遇到类似问题的车主还真不少。 “这种小广告的出现,已经有好几年了吧。现在我每次上车前,都会检查一次车窗玻璃,如果被塞了广告卡片,我会把它取下,扔到垃圾桶里。”车主程先生说,这些广告有的是细长条的小宣传页,有的是名片,塞在挡风玻璃上或车窗上,也有的卷成小卷塞在门把手里。他的车停在路边时,常有类似的遭遇,发生过几次卡片掉进车门缝的事情,因此才会格外注意。 车主闹心 车门异响原是卡片惹的祸 不止停在路边的车被塞小广告,车辆等待红绿灯时也会有人送广告卡片上门。市民张女士说,一次她开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灯时,几名发小卡片的人往她车窗上插广告卡片,尽管她示意其不要塞到她车上,但对方就是不理睬。于是她降下车窗玻璃准备取下卡片,不料卡片掉进了车门缝隙中,再也取不出来了。 最近,张女士开车时常听到车门内有声响,为此她将车开到店里维修,修车师傅在其车门内发现好多张广告卡片。“清理掉车内的卡片垃圾就好了,万一升降器损坏了,可要花费不少维修费用。” 11月12日,在西外环一家汽车玻璃维修公司,维修工人陈师傅告诉记者,一些车主开车前来修理车门或者更换车窗玻璃等零部件时,他会拆开车门进行修理,而每次拆开时都能发现许多发了霉的广告卡片。“有一次拆开时,发现有10多张广告卡片,当时那个车主十分惊讶,都不知道这些卡片是什么时候掉进去的。”陈师傅说。 环卫工恼火 一天扫五百多张广告卡片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诸城市电影院门口广场、老利群广场等车辆暂停的地点,总会出现一些手拿便利袋的人来回穿梭于车辆之中。他们手中拿着印有汽车美容、服装热销等内容各异的小广告,只要见到车内无人,就把手中的广告夹在汽车雨刮器上,或者硬插入车窗玻璃的缝隙。他们乐了,可环卫工人却有苦难言。 王女士是清扫兴华路及其周边的环卫工人,提起这些“野广告”她就很生气。“这些广告经常被插在车窗缝儿里。有一次,我没等车主来就把广告从车窗缝里拿了出来,结果被发广告的人发现了,我还没等开口说话,他先把我说了一顿,嫌我多管闲事。”王女士说,提起这事儿她就憋屈。 “咱也说不准车主啥时候来,有时候停在路边的车开走了,留下了一地野广告,到时候还得特意去清扫。”负责和平街南段卫生的环卫工人刘大妈说,有时候一天她就能清理出500多张卡片式广告,有时候广告多了,实在清理不过来,中午还得加班清理,车主嫌这些小广告烦,他们也很恼火。 执法部门 无成文规定管理困难 记者采访过程中有车主建议,面对令人心烦难缠的小广告发行员,最好直接打开车窗主动接过小广告,“有些发小广告的人很‘敬业’,你在车内一个劲儿地摆手说不要,人家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把小广告插到车窗上了”。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后,车主王先生现在被逼得由被动变主动了,“卡片一旦插上,稍不注意,开关车窗都很容易掉进车窗玻璃夹缝内,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接过小广告来得安全、放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堵住该类小广告的源头即发布者是关键,相关执法部门对其监管比较难,主要是协助工商和公安机关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诸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新型的广告形式,也是最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的,对于这种行为的定义很难明确,具体的治理方法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才能有效治理。卡片式广告不仅令人厌烦,而且还非常影响环境卫生,不过由于这些人并不是在公共场所张贴广告,而是将卡片夹在机动车上,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还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但执法人员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会对发放广告的人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尽量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文/图 本报记者 吕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