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改革如何突破的鲜明信号 ◎在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领域方向明确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如何在关键领域有关键突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外界传递出鲜明信号。
以“顶层的设计”强力推进改革 “决定性作用”凸显经济改革市场化取向 以现代财政制度直击事权财权不匹配顽疾 破除二元结构为城镇化发展谋长策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表反腐力度
1 总体设计 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改革 全会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下一步的关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未来改革的力度将很大,面临的难度也会很大。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全会精神从高层部署改革,体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也意味着将更加务实地推动改革的实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快速发展和急剧变革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和积累:就业、医疗、教育、住房,诸多短板需要补齐;城乡差距、社会公平、贪污腐败、诚信缺失,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着利益分化甚至固化的复杂局面,改革进入“深水区”。 “目前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领域出现了不敢改、改不动的现象,亟须顶层设计来推动和完善。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即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加大改革的协调和推进力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说。 2 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性凸显市场化取向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次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此次全会中的亮点之一。”王小广认为,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差凸显出中央对市场作用的强调,和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强烈意愿。 “以前讲基础性作用,意味着在某些领域政府可能代替市场来主导资源的配置。现在提出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说。 专家认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未来在要素市场建设和对非公经济放开准入方面将有更多突破。 “土地、金融、能源等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都将加快推进。”冯飞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金融市场化向纵深推进,都将在今后的改革中有所突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则认为,打破垄断,进一步放开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将成为今后几年改革的又一看点。 3 财政体制改革 现代财政制度直击顽疾 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但目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现象。公报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预算的透明,这是我国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王小广说。 “当前的财政体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财政资源的错配。下一步必须推进预算体制科学化专业化及事权财权的明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与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脉相承。”张其佐说。 专家认为,由于目前事权和财权不匹配,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着该干的事情没钱干,不该干的事情借钱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关键时刻。 “目前我国存在着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问题。对地方政府而言,缺乏主体财政收入来源,同时承担了较大的支出责任,对此公报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实属财政体制改革一大突破。”冯飞说。 4 城镇化改革 破除二元结构谋划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突破的重要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说。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不断加快,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6%,但真正的“人的城镇化”却只有34%左右。现行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找出了一条道路。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也为下一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传递了重要信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如是指出。 5 反腐败问题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针对民众普遍期待的“反腐改革”,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治理腐败是涉及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从公报内容可以看出,中央更加关注‘制度防腐’,从制度上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表示。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反腐规范和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祭出反腐重拳,彰显了反腐决心,也表明了反腐形势的严峻。 当前,腐败现象在我国处于易发、多发、高发期,新的腐败内容和形式不断出现,凸显了制度反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严峻的反腐形势,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开展巡视工作等,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同时,要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必须进行制度性安排设计,用制度约束权力,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腐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形成政府、媒体、网络、民众共同监督的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制度笼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燕继荣说。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要“管好手、迈开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会还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一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一边是改革发展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有关专家认为,这展示了一个“管好手、迈开腿”的政府形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三中全会公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此前的“基础性作用”升级为“决定性作用”,是“一个突破性的信息”。迟福林说:“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政府更多要考虑的是在宏观政策、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政府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转变为支持和辅助作用,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往前走了扎实的一步,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市场与社会的活力。” 当然,“管好手”并不等于政府“完全撒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等专家表示,在“管好手”的同时,政府不能“双手一摊”,更不是束手束脚;相反,更应该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过程中,不仅要敢于“迈开腿”,更要内外兼修“迈稳步”。 专家认为,“收放之中,体现的是政府对自身定位和目标的清晰界定,以及党和政府对全局性战略发展目标的进取心”。 对于“迈开步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