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青州“三街一城”经营业态打出组合拳,吸引52家商户入驻 今年8月份,青州古城游项目自启动以来就得到了不少“粉丝”的追捧,古色古香的民居街道和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让青州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全国各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如何借着旅游业的“东风”让古街商业也得到全新发展呢?青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宝全给出了他的答案:“三街一城”是青州市重点打造的古城旅游区。商业和旅游业密不可分,要想把古城区的商业也发展起来,就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把这四个商业区的经营业态进一步整合,让商业服务于旅游业,同时也借力于旅游业。记者采访了解到,业态整合之后,商户们确实受益不少。 成合力 互惠互利的业态整合 11月12日,记者来到青州市北门大街看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青砖小瓦的店铺和民房排列地错落有致,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在这里发现,平时难得一见的木质活插板门和锦旗式的复古招牌几乎是家家必备,各种民间手艺的表演也让人不禁频频驻足观看。北门大街上的沿街店铺多以经营古玩字画为主,古朴的店铺里翰墨飘香,人们游走在其中,不难想象出这条古街上当年的繁华场景。 “所谓的‘三街一城’实际上是指东门街、偶园街、北门街和宋城,四个地方需要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合力。其中,北门大街起着连通宋城和偶园街、东门街的作用,是古城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北门大街一直就是青州古玩、字画店的集中经营区域,青州有不少书画爱好者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工作室,这条街也是很多老装裱店、古玩店的大本营。”青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宝全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北门大街的经营业态目前已经成型,也比较符合古城游的定位规划,“所以针对北门大街的现状,我们的业态整合具体主要以招商为主。”刘宝全告诉记者。 据刘宝全介绍,为了体现青州城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青州市从现实条件出发,对古街的业态规范进行了精确的规划定位。其中,宋城片区以古玩字画和特色餐饮为主,东门大街主要突出青州地方特色小吃和青州土特产,北门大街则维持原来的古玩字画特色,“偶园街位于东门大街和北门大街的中间,所以原则上偶园街南段向东门大街经营业态靠拢,北段则向北门大街业态靠拢。”刘宝全介绍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经营业态已经成型的北门大街相比,偶园街的经营范围就显得略微有些五花八门了。“偶园街是我们业态整合的重点,因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偶园街是作为城市的商业街来建设的,但是城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如今商业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地方,而偶园街的经营业态还维持着原来的样子,依然是五花八门,卖什么的都有。商铺众多却没有形成规模的竞争力,所以偶园街的整合重点也是对现有经营业态的调整和转型。”刘宝全告诉记者。
借东风 多项优惠政策为商户服务 “业态整合没有老百姓想的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一方面对商户的经营范围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转型,另一方面根据经营业态规划定位进行招商。打个比方来说,偶园街上原本有不少鞋店和服装店,根据我们的业态定位,这些商户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营民俗服装和民俗鞋,比如千层底和儿童虎头鞋。”刘宝全解释说,古街业态整合的目的是借着旅游业的“东风”将古城特色商业形成合力,更好的服务于商户,而不是给商户添乱。 11月12日,记者在偶园街走访时发现,街道两旁的商户从装修到招牌都有统一的风格,复古风格的店铺与偶园街的青石板路相映成趣。“为了保护古街特色,活跃古街经营,青州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针对古街业态整合的招商和转型优惠政策,对于符合业态的新招商和转型业户给予一定的室内装修补贴,用于改善室内经营环境;对大学生、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新入驻业户,将给予每年2000元的补贴。并且,相关部门还将成立古街管理服务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街内的日常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刘宝全说。 记者从青州市商务局了解到,青州市“三街一城”原有商户687家,其中符合业态定位的有554家。截止到10月31日,古街新招商业户52家,原有不符合业态的商户已完成转型的有12家。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从济南来青州旅游的刘立群夫妇,今年已经67岁的刘立群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儿退休后喜欢到处旅游,从旅行社看到有青州古城游的项目就报了名,“我们中午在宋城吃过饭之后沿着北门大街一直走过来的,这里无论建筑还是表演都非常不错,也很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观看。”刘立群说。谈起对古街上商铺的感受,刘立群连连点头,他高兴地说:“这边的定位很准确,商铺的客户群和旅游的目标群体都很吻合。就拿我来说,我喜欢古玩,这不,刚从北门大街北头的一家店里买了个小碗儿,我老伴儿还给孙子买了个小虎头帽呢。”刘立群边说边给记者展示他们买的碗和虎头帽子。
有口碑 刚开业月进账就过万 业态整合对商户来说到底有没有益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古街上的业主。北门大街上的悬壶居是一家刚入驻不久的新店,以经营古玩和字画为主,老板张云居是青州本地人。他说:“选择在北门大街开古玩店有多重考虑,首先,这儿紧邻市政府,地理位置很好,而且北门里是著名的古街道,古建筑不但漂亮,文化和经营氛围也特别好,最关键的是政府的扶持力度大。” 张云居告诉记者:“我家店铺的招牌都是市府给免费定做的,复古风格的招牌很适合店铺的经营定位,而且北门大街上基本每天都有民俗表演,评书、二胡和说唱的表演不仅我们自己喜欢,很多顾客也很喜欢,喜欢民俗文化的大多也会对古玩字画感兴趣。” 谈起店铺的营业额,张云居很高兴,他的店铺开业两个月了,“我没细算过,但粗略看每个月的营业额都一万多元,不要说刚开业完全没有客户资源的新店,就是一些经营了多年的老店也达不到这个数。”张云居说,他表示这跟政府今年启动的古城游项目分不开,“古城游给我带来了很大一部分客户,很多外地客户来不仅买了东西还跟我成了朋友,这都是后续的客户群。”张云居说。 今年47岁的杨丽也是刚入驻古街的商户,她在偶园街上开了一家金丝猴糖果店。“我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一次来古街游玩的时候发现这边环境很好,人流量也大,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决定在这儿开一家有特色的糖果店。”杨丽告诉记者。杨丽说,她刚开业的时候心里特别没底,一直惴惴不安,但是经过几天的试营业,她发现这里的客流量确实很大,除了周围居民区的市民每晚都会来这散步之外,很多来旅游的游客见到糖果店也都会走进来瞧瞧,“前几天下雨的时候,都有好几拨游客来店里选购,更不用说天气好的时候了。”杨丽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她之前在偶园街上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但生意并不好,后来市府来动员他们进行业态整合时她心里也在打鼓,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还是在店里腾出了一半的柜台卖手工编织品,没想到进店的顾客比之前多了很多,“我正打算把另一半地方也腾出来,再多进点货呢。”该市民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潘书 实习生 刘艳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