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老式放映器材。 孙洪海把老放映器材拿出来晒晒。 将放映箱放到三轮车上准备出发。 每天傍晚四点钟出发去邻村放电影。 |
|

|
|
◎每年放映200多场,先后骑坏八辆车,奔波六万公里 ◎尽管辛苦收入也少,老孙还是将其视为一辈子的事业 曾几何时,露天电影给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如今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时代的发展,它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干了一辈子电影放映员的孙洪海也从正值壮年成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如今,双鬓斑白的他仍坚守着光影岁月,披星戴月奔波在谭坊镇119个行政村。他说,这是自己一辈子的职业,如果自己还能干得动,就希望一直将这项工作做下去。
担任村级放映员 一干就是三十年 今年59岁的孙洪海是青州市谭坊镇一位电影放映员。1984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后,孙洪海就担起了给周围乡村放映电影的任务,这项工作一做就是近30个年头。 “一开始骑着自行车去放电影,以后条件好了,换成摩托车,再后来用电动三轮车。”11月13日,在谭坊镇倪新村,孙洪海对记者说,30年的时间里他行程12万里路,奔波在周围的村子放电影,骑坏了三辆自行车、三辆摩托车和两辆电动三轮车。 今年7月的一天,到附近村里放完电影回家时,三轮车怎么都打不起火来了。后来只好让儿子开车去将自己接回家。 因为放映电影,他养成了关心天气预报的习惯。有时候担心天气预报不准,他出门都带着塑料布,要是下雨就用它盖着放映机,自己淋感冒了也不能淋着机器。 孙洪海告诉记者,他家里种着几亩大棚,每天天不亮他就醒了,吃过早饭下地干活,下午三点半准时赶回家。有时候看孙子,到了天黑时将孙子交给家人。只要天气没有问题,每天下午四点左右他会带着放映电影的器材准时出现在周围的村子里。 放电影充满乐趣 每年放映二百场 孙洪海告诉记者,在部队当兵时,他就是电影队的放映员。七年后退伍也就是1983年,他开始在郑母公社的影院里当放映员。1992年影院倒闭了,他便骑着自行车到大村小落放电影。后来青州市在他所在乡镇设了一个电影管理站,负责四个乡镇的影片发行。村里都有电影队,他负责向他们发行影片同时也兼着放映员的工作。 装放映机的工具箱重约100斤,每天出发前他都要检查一下。查看摄像头、线、银幕、放映机、手电等是否带齐了。赶到要放电影的村子,挂上屏幕,打开喇叭,人聚集的多了就开始放电影。 孙洪海向记者介绍,目前使用的这一套放映设备是2011年电影公司新配备的,几年前换了数字放映机后,不用再手动换片子了,只需操作按钮放映过程就能完成。 虽然观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他看来,放电影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当观众随着剧情的起伏或者欢笑或者唏嘘,他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有的电影老百姓喜闻乐见,观看的人越聚越多,他也就特别有成就感。 “我是青州市年龄最大的放映员,也是做这一行时间最长的放映员,每年的放映天数也是最多的,一年达到200多场。”孙洪海将自己的工作都详细地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 孙洪海说,夏天的时候在外纳凉的人多,看电影的人也多。农忙时和天冷的时候看电影的人就少了。每年冬天结冰后放映员要将机器还给电影公司,过了春节,天暖了,放映员就开始到各村放电影了。有的年头天气特别冷,就过了清明节再开始放映。 收入不高还倒贴 自己垫付几万元 11月13日,在谭坊镇倪辛村他的家中,孙洪海向记者展示了他使用过的老式放映机。虽然从2008年开始,文化站配上了数字放映机后,这种老式放映机被淘汰了,但是放映机、喇叭、胶片夹,这些老式的放映设备他都保留着,并不时拿出来擦拭一下。用孙洪海家人的话说,可爱惜了,这些东西就像是他的宝贝。 担任放映员之前都要接受业务训练。“按照规定必需在一分钟之内将胶片在片夹上装好。放映途中换片子要在40秒之内完成。”孙洪海向记者演示这台老式放映机如何更换胶带。 1994年到村里放一场电影,村委支付40元。孙洪海在几个村子轮流放电影,自己上交20元片租,剩下20元作为自己的工资。后来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钱也越来越难收,大部分村子光打欠条,钱收不上来,有的村换届之后更难收,孙洪海手中的欠条就有几万元。孙洪海说,那几年他用自己种地的钱上交电影公司,还是将电影放映坚持下来。 性格越来越豁达 帮村民调解矛盾 孙洪海说,随着电视机、影碟机的普及,电影市场一度步入低谷,电影放映员也变得可有可无。有时候放映的电影村民不喜欢看,观众纷纷离开,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有时还有些年轻人对他嘲讽一番。 不过,对于这些,孙洪海说,多年来到七村八巷放电影,自己的性格也变得豁达。碰上这种情况,他总是幽默应对。 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子放电影时,一个宣传片讲述的内容触动了一个村民,看完电影后村民感动得哭了。孙洪海说,他觉得一些宣传片贴近百姓生活,老百姓很喜欢看。后来村民家中有什么矛盾,也经常邀请他去调解。他将电影上学到的一些道理讲给大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工作虽累舍不下 希望一直干下去 如今孙洪海马上就要度过60岁生日了,他的孩子都希望他尽快退休。他的大儿子说,小时候觉得爸爸放电影很神气,可是现在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父亲年纪也大了,放电影的的时候,晚上10点多回家算早的,晚了到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家里人都不愿意他再放电影,希望他在家里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孙洪海说,他不知道露天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是否会随着时代发展消失,隐约中又有个念头,电影是国家支持的宣传方式,露天电影又方便村民交流感情,不会就这样消亡。 现在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放映一场电影补贴60元,孙洪海对此很满足。“我放了一辈子电影,别的也不会干,这个工作虽然活不重,但是很耗时间,一晚上一个故事片两个科教片共三个小时,加上收拾和来回,得花费四个小时,青年人没干的。”他说,“如果我还能放得动电影,就希望一直将这项工作干下去。”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