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永华 15日,陕西咸阳市科协主席亚斌建等被网友围观:在一张亚斌建等人下乡调研的照片中,每个人都穿着鞋套。对此,咸阳市科协回应,因为一行人之前进科普基地的组织培养室穿着鞋套,后来参观大棚和示范园,因地面湿滑,被建议不要脱鞋套。 (本报今日A15版) 看到图片,人们自然会怀着复杂的心情去联想解读,形式主义、作风问题、脱离群众、作秀穿帮等等,无不成为人们想象的由头。 但通过当地科协解释来看,对于人们的各种调侃甚至指责,调研的领导们完全是无辜中枪,确实有些“冤枉”。 我们更应当思考为什么这么一张穿“鞋套”调研的照片,会被众多网友“误解”。 事实上,无论是余姚出现的“背干部”,还是咸阳“惊现”的“鞋套下乡”,要是发生在普通群众身上都是再正常不过,也很常见,人们更不会无端联想,进而言之,如果官员在人们心目中同群众关系密切,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作风踏实,下乡深入群众形成常态,在公众心目中烙下的都是“鱼水之情”,没有干群之分,这样的照片同样不但不会让人产生诸多负面联想,甚至可能还会被“正面解读”。而事实上,不仅很多官员在网络上经不起围观,“连累”着一些普通公务员也对网友围观“诚惶诚恐”,甚至“有苦也说不出”。 我们在关注这些“奇葩照片”被围观的同时,更应当思考被围观背后的群生心态,人们并非有意识地对官员“找茬”,而是官员长期以来脱离群众、作风浮躁所“沉淀”积累导致的结果,网民只要一看见官员这种“不正常”行为,立刻就会向所有负面进行联想,而某些官员不但经不起围观,反而让官方一查就出问题,这更让很多网友更加坚定自己的“联想”,也让一些无辜官员“受伤害”更深。 由此可见,政府转变作风、走群众路线,非但不能图一朝一夕之效果,更应当持之以恒并不断向纵深处开展。只要我们各级政府官员的务实作风和干群密切关系能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不但老支书背镇干部会让人感觉到温暖,穿鞋套调研更会让网友觉得不仅必要,更是尊重科学、心系农民兄弟的“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