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改革风劲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不少小区受制于此温度不达标,或干脆无法入网 ◎高新区“汽改水”效果不错,全面推广难度大
离热源越近,供暖效果就好;离热源越远,供暖效果相对就越差。每到供暖季,总有一部分市民反映他们处在不被关注的位置,别的小区都挺热,可偏偏自家的暖气冷冰冰的,找物业、找热企,得到的答复却是自己家处在供热管网末端,供热效果不好是正常现象。交同样的取暖费,无法享受到同样的供暖服务,供热管网末端用户利益如何保障?有没有可以解决供暖管网末端小区供暖问题的办法?11月15日,今冬供暖正式开始,记者走访城区部分供暖末端小区,采访热企、热源厂、市供热办等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对处在供暖管网末端小区存在的供暖问题进行了探访。
处在管网末端的无奈 有关案例 入住小区已三年,至今没有通暖气 近日,家住潍城区华府名城小区的业主位女士向记者反映,他们从2010年入住到现在已经3年时间了,可是小区一直没能实现供暖。3年来,小区居民已经向相关部门反映过多次,但是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我们小区里面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要是冻出个三长两短,谁负责呀?”位女士说。 “2010年的时候,这个小区位置还算比较偏,当时我们就是看中有双气以及价格合适才买的房子。而现在,暖气天然气三年来就没用过一次。”家住该小区高层2单元的李先生说,这个问题他们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多次,去年小区鼎龙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刚开始给出的答复是,由于管道铺设需要时间,并且承诺2012年就能供暖,但是到现在依然没消息。 生怕孩子受冻,冬天出去租房子住 位女士告诉记者,2010年冬天的时候,家中空调24小时开着,那三四个月每月的电费就高达500元左右。2011年的时候,家中有了孩子,由于小区还是不供暖,他们只得被迫出去租房住,光租房费就花了5000元。 “今年冬天还不知道怎么过呢,如果还不供暖,只能再出去租房住。”位女士说,当时这片区域房价便宜,所以入住的很多居民都是年轻人,而这几年随着很多家庭都添了小宝宝,住户冬天无奈只得出去租房住。“自己和爱人无所谓,开着空调或者买个电暖炉就过去了,但是老人和孩子受不了啊!” 小区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告诉记者,现在父母年龄大了,冬天特别怕冷,所以他才决定买这里的双气住宅,为的就是让老人冬天不再挨冻,可是住进来后一直没有供暖。“到了冬天,厕所马桶都结冰,你说我们能住吗?”该居民无奈地说,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每年还要多花近5000元到附近可以供暖的小区租房。 “希望相关部门能考虑到我们的难处,早点给我们供上暖!”采访时,不少居民们纷纷表示。 处在管网末端,啥时供暖还没有谱 记者了解到,负责华府名城小区这片供暖的是潍坊万潍热电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华府名城小区属于他们管辖供暖区域,但是该小区并不是他们的直管用户。 “整个供热管道其实前期已经铺设好了,但是由于这个小区在春鸢路南段,属于供热管网末端,而且今年的热源非常紧缺,有可能导致热量达不到,我们虽然已经向上级申请了建设西部热源厂,但是现在还没有批复,所以暂时无法供暖。此外,因为华府名城小区不是我们的直管用户,现在小区供暖还是由其开发商和物业公司负责,并没有交到我们手里,他们到现在也没和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接触。”该工作人员答复说。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12345市长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府名城小区位于集中供暖管网的末端,热力很难达到,所以暂时没法供暖。有关部门已经规划在潍城区新建一个热源厂,但具体时间还没确定,今年小区应该还是没法供暖。 原因分析 热企“诸侯割据”,未实现互联互通 潍坊市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热力公司)办公室主任张传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供热末端小区供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目前市区的供暖管道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各个热企都是“诸侯割据”,没有形成联动,整体的供热管道实现不了均衡。 “目前各个热企辖区内的供暖管道大部分都是各热企自己修建的,各热企之间的供热管道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供暖末端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公司的供暖末端不一定是别的热企的供暖末端。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公司辖区供热末端的小区,说不定其实离别的热企的热源非常近,如果实现各热企管网互联互通,就会形成大的环形的供热管网,自然就会减少很多所谓的末端。但当前因为管道没有互联互通,如果没有其他技术手段,这些各热企管网末端小区的供暖效果依然很难好转。”张传波说。 从各热企内部来讲,供暖末端主要就是指这个小区距离热企的热源厂太远,供暖距离过长,管道内的蒸汽到达这里时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压力不足。“尤其是在用暖高峰时,这个问题会非常明显,供暖管道内的热量都被管网首端的众多小区分走了,供暖末端的小区供暖效果又怎么会理想呢。”张传波对记者说。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小区自身的供暖管道在设计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的存在,改造起来非常困难,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叠加,导致处于供热末端小区的供暖效果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种解决之道的长与短 就近建造燃气锅炉,最大缺点是成本高 那处于供暖末端的小区供暖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办? 怡和·星国际小区就处在市热力公司的供暖末端,张传波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该小区的供暖问题,市热力公司在奎文区北海路街道南胡南社区建造了一个10吨/小时的天然气锅炉,这里距离怡和·星国际小区非常近。“每到冬季供暖高峰时,我们公司不计成本地烧气供暖,目的就是保证怡和·星国际小区及其周边的供暖效果即使处在高峰时,也不受影响。”张传波表示,这种供暖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一吨天然气生产出来的蒸汽所需的成本要比普通的蒸汽贵很多,而且现在一到冬天全国各地都闹气荒,当前来看,天然气供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行“汽改水”,投资非常大不过收效快 第二种解决方法就是实行高温水改造项目,在各气源厂建高温热水首站,把蒸汽置换成高温水。“汽改水”项目主要是指热源厂、供热主管道与换热站的系列改造。“尽管之前是蒸汽供暖,但进入小区后,从小区的换热站出来、进入用户家里的也变成了热水。供热‘汽改水’只是把原先小区主管网内的高温蒸汽改为了高温热水。”张传波介绍说。 由于以前蒸汽供暖使用的管道都是单根的,而高温水供暖因为使用循环水,所以需要两根管道。“汽改水”改造工程,除了管道的改造,还有二级热用户换热站的安装。二级热用户换热站相当于热电厂与用户之间的一个枢纽,它主要起到调解压力以及温度的作用。 不过,“汽改水”的投资非常大,但收效确实非常快,这几年市热力公司正在对辖区内的供暖管道逐步进行改造。 换热站智能化改造,不过初期投入较大 第三种方法就是对集中供暖换热站进行智能化无人值守改造,这种自动控制设备可以有效保障居民的用暖,安装这种设备的换热站不需要工作人员实时蹲守,只需不定时巡查,相关供暖参数由电脑自动调整、各种数据自动记录并上传在线监测系统。 “对于设备的使用,工作人员根据不同范围的供热辖区在自控系统上设置相应的技术参数,在电脑的控制下,换热站自动运行,保证合适的供暖效果。这样就解决了各换热站之间到了用热高峰人为地抢夺热量的情况发生,使整个系统形成一盘棋,不但能合理调配首末端之间的用热量,使管网尽量保持平衡,同时居民家中的取暖效果也会得到保障。”张传波对记者说,不过初期投入比较大。 发展“汽改水”的可行性 优点多多,是集中供热发展方向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省政府曾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的意见》(鲁政发〈2008〉89号),有关部门也曾多次召开供热会议,要求各市的供热部门必须加快推进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实行“汽改水”和老化管网的改造,降低供热网损。张传波告诉记者,“汽改水”(高温水供暖)的优点非常多,首先是热网安全可靠。“汽改水”后由于供热介质改变,阀门、补偿器等管件故障率低,热网安全可靠,因此成为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的主要供热模式,也是今后集中供热的发展方向。 二是节能减排,降低热损,提高供热能力。“汽改水”后实行换热站集中管理,供热系统热损率可由目前的30%降至5%以内,综合供热节能30%以上,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在现有供热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热面积,节省标煤,减少烟尘排放,有效的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 三是热网运行稳定,有效地提升供热质量。改造后管道维护方便,热水循环效果好。特别是实行混水改造后,远程监控、无人值守、24小时连续供暖,热网运行稳定,将大大提升居民供热质量。 四是有利于城区热力管网的统一规划布局。“汽改水”着眼于我市城区未来发展大热网的趋势,符合新一轮市热力规划要求。而且,今后无论热源如何变化,循环水供热管网按城市供热专业规划统一布置改造,方便整个城区供热系统的整合与衔接。
利用优势,高新区改造成果显著 记者了解到,我市高新区近年来为了解决居民的供热问题,减少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在全区内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汽改水”改造工程,将蒸气管道全部改为高温水管道,供热能力大大提高。 潍坊高新百惠热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谭经理表示:“从供热部门出来的高温水达到130℃左右,居民家中的供暖管道无法承受这样高温的水。因此,高温水通过管道进入各个居民小区后,通过小区的换热站,将高温水的热量吸收,转换成低温水再送入千家万户。” 他还表示,高新区在“汽改水”改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市一直提倡“汽改水”改造工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也下了大决心加快“汽改水”工程,积极推进大热源建设和管网改造。另外,高新区有潍坊市华潍热电有限公司和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这两大热源,能提供充足的热源“蒸汽”,经过公司内部的换热站将蒸汽转化为高温水,然后输送到高新区各条主管道,主管道再分给各分支管道。“近年来,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协调下,两大电厂投巨资进行了设备改造,我们公司也投巨资对供热主管线和换热站进行了改造。”谭经理说。 管网基本格局形成,要改成本高 针对供暖末端的问题,潍坊市燃气供热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供热末端问题比较多的是市热力公司、潍坊栋海热力有限公司和潍坊市万潍热电有限公司,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供暖末端的问题,就是进行“汽改水”改造。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汽改水”(高温水供暖)的优点非常多,成为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的主要供热模式,也是今后集中供热的发展方向,我省也在相关条例中推行“汽改水”改造,但是,在我市城区进行“汽改水”改造工程存在难度。 首先因为城市已经建成,基本格局形成,各种配套设施也都建好,这给改造工程带来了障碍,所以各热企的改造工程十分慎重。“像奎文区、潍城区等老区,进行‘汽改水’改造工程是有难度的,这需要整体推进,不是单个小区或者某条管线的改造,需要对热源厂厂区设备、供热主管道进行改造,还需要将原来的蒸气换热站改成热水换热站,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资。”潍坊高新百惠热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谭经理表示,老城区如果进行大面积的“汽改水”,“破路难”也是个阻碍。 市热力公司的改造工程一直是在谨慎推进的,对于供热管网的改造,首先选择的是对城市环境影响小且改造后效果明显的管线。除了进行“汽改水”改造工程之外,我市也积极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暖来增加热源;另外,我市也开启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和建筑保温改造工程,努力解决供热末端问题。 A4-A5版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陈静静 殷梦(署名除外) ◎相关新闻 老旧小区无法集中供暖,居民习惯生火炉 本报讯 11月15日是今冬正式供暖的第一天,城区不少居民的家中已经感受到了浓浓暖意,但还有一部分老旧小区,因为建造年代久远、设施陈旧,无法享受到集中供暖,那这些小区居民的冬天该怎么度过?当天,记者走访了几个无法供暖的老旧小区了解到,多年来从没有享受过集中供暖,这部分居民其实早已习惯生火炉取暖。 位于潍城区胜利西街与安顺路交叉路口附近的一轻宿舍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小区内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原来老一轻机械厂的员工,房子也都是员工宿舍或单位的福利分房。今年67岁的王桂云在这个小区住了已经30多年了,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一轻宿舍采访时,她正好出门送过来看望她的儿子。 聊起当天集中供暖的小区已经正式开始供暖,王桂云有些恍惚:“哦,今天集中供暖的小区开始供暖了?我都已经把这回事给忘了。” 没有集中供暖,那小区居民都怎么过冬?王桂云说,这个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靠生火炉取暖。一到11月份,王桂云就跟老伴开始在小区周边拾一些零碎木头,放在屋前的小院晾晒,预备过冬用。“现在煤倒是好买,但生炉子的引火却没那么好弄,得多攒下一些。”王桂云说。 王桂云告诉记者,这个小区是一个旧小区,地下也没有设置供暖管道,大多数房子都被卖了出去或是租给了他人,长期在这里定居需要取暖的居民并不是特别多。而且假如要集中供暖,每户都需要上缴最少上万元的改造费,没有人愿意承担,也觉得没啥必要。 王桂云说:“我跟老伴也算过,一年冬天用一吨左右煤就足够了,算下来只需要一千多元钱,比集体供暖要便宜很多,感觉还是比较实惠的。” (记者 赵春晖 王叶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