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修筑东关坞以前,潍县东关南沿就有一个与东关街巷里坊整体相连的居民点。这个居民点的名称十分喜庆,叫凤凰庄。东关北沿也有一个类似的居民点,名为麒麟崖。在我国传统的神话传说中,凤凰是吉祥神鸟,象征着天下太平;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民间还有麒麟送子之说。凤凰与麒麟便恰巧具有祥鸟与神兽的对应意义。 原来这两个居民点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东关坞完成修筑后,东关南门与东关北门恰巧分别设在了凤凰庄和麒麟崖的东邻。它们的正式名称便正好就近借用了这两处居民点的名称,分别命名为鸣凤门和游麟门,南北遥相呼应,祈愿太平、美好的生活长长久久。但围绕鸣凤门和游麟门发生的旧事中,既有利国利民的举措,也有血腥罪恶的行动。 东北军攻破鸣凤门,东关坞不如潍县城 1916年5月5日,伴随着鸣凤门外“轰隆隆”的巨响,鸣凤门紧闭的城门轰然倒地,门外的围攻部队争先恐后地攻入东关坞。这是东关坞建成后,城防设施首次遭到攻破的记载。 炸开鸣凤门、攻入东关坞的军队是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华侨义勇团。驻防东关的北洋军第五师第七旅旅长郑士琦马上组织反攻,东北军与北洋军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街巷争夺战。这也是东关坞城防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巷战。结果因为寡不敌众,东北军在破城后不长时间里,就不得不退出了东关坞。 东关坞攻城之战是东北军5月4日夜围攻潍县南门,试图打进潍县城失败后,第二天转而求其次时发生的战事。可见,尽管当年修筑东关坞时,其城防设施仿照主城池潍县城,就连东关坞七楼的命名方法也效法潍县城各城门,但东关坞无论是城墙的高度、厚度,还是城门的坚固程度、防卫能力等都无法与潍县城同日而语。因而,潍县城有从明正德七年(1512年)起,直到1948年潍县战役爆发前的436年间,均无遭到攻破的记载。而东关坞则在建成51年后就有了这样的记载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在潍县的活动情况详见拙专题《潍县城门旧事》,刊载于《潍坊晚报》2013年5月27日《人文潍坊》。 第一条汽车路开通,首班长途开出游麟门 1922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清晨,声声鸣笛中,游麟门内、东关北大路东端新设立的国家交通部烟潍汽车路管理处潍县站内,开出了潍坊历史上第一班长途运输汽车。长途汽车穿出游麟门,沿着刚刚试运营的烟潍汽车路龙口潍县段,向着东北方向绝尘而去。从此后,人们长途出行,除了历朝历代一直延续的步行、骑马、乘轿,又有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快捷方式。 烟潍汽车路是东起烟台西到潍县的公路。公路时称汽车路。烟潍汽车路是民国时期山东半岛东部修建的、史无前例的第一条现代公路,1920年开工建设。建设标准参照当时的欧美方式,基本情况是,路基以碎石沙土夯实而成,两侧挖排水沟,路面宽6到6.7米(一说5米),最大坡度8%,最小弯道半径80米,建成后全长255千米(一说295千米,还有一说285.88千米),东起烟台,西到潍县,止于游麟门前,是全国路况最好的三条公路之一。当时,国内路况最好的另外两条公路分别是湖南长(沙)湘(潭)汽车路、张库汽车路(河北张家口至外蒙库伦,库伦即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烟潍汽车路修建工程由国家交通部主办,经费从交通附加税中支出,后来曾发行债券用于偿还征用土地款项。烟潍汽车路开工仪式于1920年11月1日在潍县举行。交通部、山东省省长公署均派员参加。烟潍汽车路具体施工顺序是先在潍县开工。自游麟门起,修通潍县至龙口段后,马上试运行汽车运输。其余路段则稍后开工。烟潍汽车路潍县至龙口段于1922年上半年(一说1921年)修通并试运营,全线于1922年8月正式通车(一说1922年冬全线修通)。 开通运营后,烟潍汽车路沿线设11处汽车站,后增为24处。由潍县到烟台,顺利时可朝发夕至,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40到50千米,这在当时属于神速了。烟潍汽车处潍县站是潍坊历史上最早的长途汽车站,最初设在游麟门内东关北大路东端,1924年移至游麟门外的新建站房。
反共屠杀腥风血雨,鸣凤门现烈士头颅 1928年10月中旬的一天,鸣凤门城楼上突然挑出了一根木杆,木杆上居然挂着一颗人头,鸣凤门门洞旁还有持枪看守的士兵。几天后的一个漆黑阴冷的夜晚,风雨交加,看守士兵不知道到什么地方躲雨去了。就在这时,一个敏捷的身影在眨眼间冲上城楼。不一会,这个身影又迅速冲下鸣凤门城楼,大步流星地向正南方向飞奔而去,不一会就消失在了夜幕中。城楼上悬挂着的头颅也不见了。 这颗头颅,是当时中共潍县县委书记庄龙甲的头颅。冲上鸣凤门城楼抢下庄龙甲头颅的人,名叫朱继周,掌握一些武术功夫,这年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 庄龙甲,约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早期中共潍县地方组织的卓越领导人。1926年5月,他主持召开了中共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共潍县县委书记。他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较早以个人名义加入新改组中国国民党的中共党员。1927年5月,他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国民党潍县县党部执委。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潍县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10月召开潍县国民党代表大会,组成了反共反革命的县党部,随即疯狂抓捕和屠杀中共人士。庄龙甲成为重点捕杀对象。 在白色恐怖下,中共潍县县委处于既要同封建军阀势力斗争,又要迎击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困难境地。但在庄龙甲的带领下,革命斗争依然搞得如火如荼。这时他不幸患上了肺病,时常吐血。1928年秋,他不得不接受县委的决定,到安丘县杞城村(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傅锡泽药房治疗。没想到雪上加霜,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养病的地址被潍县国民党反动派侦知。他于10月10日被捕,10月12日遇害,年仅25岁。他的头颅被割下,挂在鸣凤门城楼上示众。 朱继周勇敢机智地从鸣凤门城楼上抢回庄龙甲的头颅后,过白浪河、胶济铁路一直疾奔到他家所在的朱家坟庄(今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朱家文庄村)附近才停了下来。他在一棵小松树旁挖了一个坑,小心翼翼地把庄龙甲的头颅埋了起来。这棵小松树便成了一个特殊的记号。 1952年,潍坊市烈士陵园建成。中共潍坊市委决定将庄龙甲的遗骸迁入陵园以便于民众和社会各界瞻仰和怀念。当时朱继周已担任潍坊市城建局副局长。在市委的安排下,他带领有关人员又一次来到朱家坟庄,发现那棵小松树已经长成了大青松。他们顺利取回了庄龙甲的头颅。二十多年一直身首异处的庄龙甲烈士终于能够以完整的身躯长眠在地下了。
台潍汽车路通车,鸣凤门再设车站 1934年9月的一个早晨,鸣凤门内南沟街(原址大致在今奎文区四平路的胜利东街至友谊街段、奎文区友谊街的四平路至奎文门段)上新设立的山东全省汽车路管理局台高潍段潍县站内,数辆长途客运汽车鱼贯驶出,沿着南沟街一路向南,驶过鸣凤门后,径直沿着刚刚开通的台潍汽车路,开往安丘、诸城方向。台潍路潍县汽车站是城市潍坊历史上出现的第二处长途汽车站。 台潍汽车路是民国时期在潍坊境内建成的第二条公路,南起峄县台儿庄(今枣庄市台儿庄区驻地),经由苍山、临沂、莒县、诸城、安丘、北到潍县,止于鸣凤门前,全长345千米。1926年,山东省路政总局对台潍汽车路全线进行勘察测量,并令沿途各县,先采用简易方法,动用民工将明清时期遗留的相关老官道进行整修,作为县道使用。于是,潍县修筑了由鸣凤门至朱家官庄(今安丘市新安街道朱家官庄村)17千米的路基。安丘接潍县止点,续修到大汶河口。诸城也修筑了县城至管帅(今五莲县于里镇管帅村)段。后来因为资金不足,台潍汽车路修筑工程不得不下了马。1933年,国民政府将台潍汽车路列为国防道路之一,加征国防道路特捐,并成立台潍汽车路临时工程处。台潍汽车路完成土石方工程后,形成6米宽的路基,最大坡度8%,于1934年9月全线通车。 台潍汽车路通车后,山东全省汽车路管理局台高潍段拥有车辆60多部,车身漆有“山东全省汽车路管理局台高潍段”字样,每车可载客20多人,允许每位乘客免费携带30千克的行李。长途班车还可为邮电局托运邮件。台潍路潍县站每早都有长途班车驶出鸣凤门,发往沿线各地。同时,烟潍路潍县站仍在游麟门外运营。可见在当时,即使在潍县这样一个城市里,每条公路上的长途汽车站也是分别设立、各自运营的。
七天修成联络线,公铁实现联运梦 烟潍路与台潍路上的潍县汽车站分设,也是因为当时烟潍路与台潍路不能互相通行汽车的无奈之举。 当时,烟潍汽车路止于游麟门前,台潍汽车路止于鸣凤门前。而鸣凤门与游麟门之间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大约1.5千米,但在东关坞内这南北两座城门之间却没有能够直通的街道。当时东关坞内的街巷全部都是传统街巷,以宽度为三四米的居多,最宽的五六米,最窄的不足两米。从鸣凤门到游麟门只能步行或乘轿七拐八弯地穿行这些街巷,最便捷的路线也有2千米左右。汽车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行的。 台潍汽车路通车运营后,将烟潍路与台潍路、烟潍路台潍路与胶济铁路之间连接为一体,实现公路之间、公路与铁路之间的联合运输,便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为此,山东省建设厅马上派员经过勘察测量,确定新修筑一条汽车路联络线,具体路线是:在东关坞外沿着东城墙和南城墙的走向,从游麟门经升曦门到鸣凤门,再由鸣凤门向西通过白浪河后与大马路(今潍坊市潍城区和平路的胜利西街至火车站段)北端对接。这样,烟潍、台潍两条汽车路便都可以经过大马路直达胶济铁路潍县火车站了。 这条汽车路联络线全长约3千米,设计标准与烟潍、台潍两条汽车路相似,但沿线多为荒地,且地势不平,工程量较大。潍县县长厉文礼便只好商请潍县驻军国民革命军第81师师长展书堂调动士兵筑路。展书堂应允。于是,1935年春,81师出动两千多人一起上阵,这条汽车路联络线便声势浩大地开工了。人多力量大,筑路工程仅用了七天就完成了。这是本地驻军支援地方建设的最早记载。 同年,汽车路联络线过白浪河桥竣工通车。该桥为钢筋混凝土桩板桥结构,长106米,宽3.5米,负荷60吨,是城市潍坊历史上的第一座现代公路桥梁。因为混凝土的主材料水泥依靠进口,国人便俗称水泥为“洋灰”。这座桥梁也随之俗称洋灰桥。这条汽车路联络线是否有正式名称没见记载。因为它的作用实际是当时过境潍县的公路,有人也根据它主要在东关坞东面绕行的特点称之为“东外环路”。
鸣凤门外尸体横陈,日寇与汉奸狗咬狗 1941年底,农历腊月底,鸣凤门外的积雪渐渐融化,地面显露出了一具男尸。这具男尸早已横陈在鸣凤门外的荒野中,但已被积雪覆盖了多日。日寇很快查明,这具男尸名字叫于乃武,是日寇坊子宪兵队豢养的一个汉奸特务,系由国民革命军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变节投向日寇的。日寇同时也查明,于乃武是遭到枪杀,凶手则是他的干兄弟、坊子宪兵队潍县分队汉奸特务胡庆林。 提起胡庆林,潍县城区一带的许多民众都恨之入骨。胡庆林也是第二纵队的变节投敌者。1939年,他携带一支大枪、一支匣子枪和一支手枪投靠日寇潍县宪兵分队,安排为日寇宪兵吉田的狗腿子。 胡庆林本就心狠手毒,当了汉奸特务后更是变本加厉,无恶不作。抗日游击队派人进城搞些物资,托人向他疏通时,他表面上“慨然”应允,但实际上早早守候在卡子门那里。等相关人员一到,他立即凶相毕露,马上扣押人员和物资,向日寇宪兵队邀功。 因为坊子宪兵队是潍县宪兵分队的上级,因而胡庆林曾经百般拉拢于乃武,还与他结拜为干兄弟。但胡庆林作恶多端,非常害怕于乃武揭发他的恶行。后来,于乃武结婚娶妻,新娘却是胡庆林的前女友。胡庆林恐惧与嫉恨交加,便在一个晚上将于乃武诱骗到鸣凤门外悄悄暗杀了。随后,一场大雪暂时掩盖了胡庆林的丑行。 于乃武的靠山是他的姨夫、日寇坊子宪兵队的翻译官,姓金,是日寇队长武长面前的红人。他得知于乃武被杀的真相后,请求武长主持“公道”。武长便立即打电话给潍县分队队长岗村,命令他抓捕胡庆林。 岗村命人去传讯胡庆林。狡猾的胡庆林见风头不对,借口要小便,乘机翻墙逃跑了。岗村严令关闭所有城门,全城戒严,同时派人四处追捕。胡庆林躲了一天后,已是腊月二十九日晚。他又躲到潍县城北城墙根的一处防空洞内。正月初一一早,正值过大年,他却饥渴难忍,又实在无路可逃,不得不到潍县宪兵分队投案。 胡庆林逃跑后,宪兵分队到他的住宅进行搜查,共搜出三面袋钞票、四煤油桶银元、一盒金首饰和小元宝、十多块衣料。不言而喻,这些都是胡庆林平时敲诈勒索、强取豪夺得来的赃款和赃物。 日寇对胡庆林的审讯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期间动用了各种刑罚。虽然胡庆林恶贯满盈,但日寇宪兵分队却觉得这是“家丑”,不好张扬,只是在1942年5月的一天晚上秘密处死了胡庆林。当地受害民众得知后,暗地里无不拍手称快。
□ 相 关 链 接 烟潍 台潍汽车路 简明沿革轨迹 烟潍汽车路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烟潍公路。1951年将路面填平补齐,路基加宽至7米。1954年全部将路基加宽至8.5米,对不合理的弯道、绕道进行改线和降坡。1971年将原有碎石路进行了简易沥青面处治,路面加宽至7米。1975年将路基加宽至10至15米,个别路段加宽至18米。1981年全线改建并铺筑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宽度为10至14米。1990年,国家交通部划定烟潍公路为206国道的组成部分。 台潍汽车路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潍徐(江苏徐州)公路。上世纪五十年代,沿途各县改善土路,改善线型,改建加宽路基,铺筑粒料路面,全线达到晴雨通车。1958年至1976年,将路基加宽至8到10 米,改造了不符合标准的弯道、陡坡。到1980年,全线铺筑了沥青路面。目前,潍徐公路的潍坊至苍山向城段为206国道的组成部分。 烟潍路、台潍路潍县站 1938年1月,日寇侵占潍县后,封堵了鸣凤门和游麟门,关闭了烟潍路、台潍路潍县站。所有公路汽车运输业务由日伪新设立的潍县自动车营业所垄断。潍县自动车营业所设在大马路,原址位于今潍坊市潍城区人民街和平路口东南角附近。抗战胜利后,潍县自动车营业所改称潍县汽车站。1948年,潍县汽车站改称潍坊汽车站。1973年,潍坊汽车站迁入新址,就是现在的潍坊汽车总站,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健康东街西端路北。 汽车路联络线 1956年潍坊市新辟胜利大街东段(今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街的鸢飞路至四平路段)、1958年潍坊市新辟工农路(大致是今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的健康东街至北宫东街段)以后,汽车路联络线的鸣凤门至游麟门段废弃,该段原址已为各类建筑、院落和绿地等覆盖,目前只能在旧地图上寻找到。汽车路联络线的鸣凤门以西段大致是今潍坊市胜利街的四平路至和平路段。 洋灰桥 1953年由3.5米拓宽至10米。后来,因过境潍坊的公路改线至郊外,洋灰桥即由公路桥梁改为城市道路胜利大街(今潍坊市胜利街)过白浪河桥。1967年,洋灰桥定名为胜利桥。1980年,潍坊市再次拓宽胜利桥,由10米拓宽至20米,系在原桥两侧各新修宽5米的辅桥,作为非机动车道使用。1998年,潍坊市拆除胜利桥,并原址重建新桥。重建后的胜利桥在走向上有微调,为预应力钢筋砼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宽44.5米,桥面主跨人行道两侧彩虹状拱肋最高距桥面17米。此后,胜利桥因此而俗称彩虹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