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潍县东关的七楼八阁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改革风劲
 
标题导航
七楼八阁现存两楼一阁
2013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楼八阁现存两楼一阁
  通济门旧貌。
  绿瓦阁旧貌。
  观音阁旧貌。
  通济门今貌。



  东关坞的前身——东关圩先后共设置了八处圩门,即八阁。这八阁并不是修筑东关圩时同时设置的。它们的设置过程拖得很长,前后共210多年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设置八阁的时间已相对久远。另一方面,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东关坞建成后,八阁的实际用途降低。笔者只见到了对其中两阁的类似记载。七楼八阁的拆除过程也拖得很长。这个过程开始于1934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了七楼八阁中的多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还有拆除活动。到目前,仍有两楼一阁在原址以不同的形态,无声传递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八阁的设置过程前后用了210多年的时间
  史料记载,东关圩修筑于明代成化年间。东关圩在东、西、南、北、东偏北、西偏南、西偏北、西北等八个不同的方位各设立一处圩门。这八处圩门的外皮都由砖砌、石垒而成,拥有坚固狭长的门洞。为了求得心理上的更安全,还以各圩门的门台为中心,在各圩门的门台上以及门台附近的圩墙上,沿圩墙方向向两边延伸盖起各种庙宇,请来各路神灵看守门户。这样,圩门的整体建筑面貌就与我国传统的楼阁十分相似。因而,八处圩门正式名称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阁”。八阁之名由此而来。但有意思的是,八阁并不是在修筑东关圩的同时一起设置的,而是前后用了210多年的时间才最后完成了八阁的设置。按照建成时间先后进行罗列,可以系统了解八阁的基本情况。
  三官阁,系东圩门,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成。门台上建有三间大殿,坐东朝西,道教神灵天、地、水三官神像居中,两旁列《封神榜》诸神将,大殿以北另有一所跨院。门洞西墙上嵌有一块刻石,上书云台二字。
  镇武阁,系北圩门,明嘉靖五年(1526年)建成,门台上大殿内供奉道教神灵镇武大帝(即真武大帝)和龟、蛇二将。
  关帝阁,系东偏北圩门。明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门台上建有三间大殿,坐北朝南,供奉道教神灵关羽。大殿以西另有一所院落,供奉佛教菩萨观世音。
  观音阁,系西偏北圩门。明万历九年(1581年)建成。门台上建有三间大殿。殿内神龛供奉佛教菩萨文殊、普贤、观世音(俗称三大士)。殿门对面墙上有神座,供奉佛教菩萨观世音。殿外东南角有一座钟楼。
  凌云阁,又称白衣阁,系南圩门。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门台上大殿供奉佛教菩萨观世音。东侧建有魁星楼,供奉道教神灵魁星老爷。
  绿瓦阁,又称三元阁,俗名鱼店阁,系西北圩门。明万历三十年(1603年)建成,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门台上偏北处建有三间北大殿,供奉道教神灵关羽,两旁山墙及后墙都分布着关羽生平题材的彩色塑像,俗称“山塑”。
  王母阁,系西偏南圩门。清康熙九年(1670年)建成。门台上殿内供道教神灵奉王母娘娘,门台下另有一所小院,院内建有三间坐西向东的房屋。
  玉皇阁,系西圩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建成。门台上殿内供奉道教神灵玉皇大帝,两旁供奉二十八宿神灵。
  因为时间的久远,八阁是门台与庙宇同时兴建,还是先建起门台、安上大门让防匪防盗与便于通行并举,都未见记载。按常理分析,如八阁都是门台与庙宇同时兴建,那么明代成化年间建成东关圩时,就只设三官阁这一处圩门。偌大的东关圩在起初只设一处圩门,似不太便于居民日常生活以及与外界联系。
玉皇阁是最早的 金融期货交易场所
  到目前为止,以八阁为载体发生的相关故事,笔者只见到绿瓦阁和玉皇阁两处有这样的记载。绿瓦阁的相关情况详见拙专题《潍坊,1400年的城池》,原载《潍坊晚报》2011年8月21日《人文潍坊》。
  玉皇阁是城市潍坊一带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金融期货交易场所。时间大致在清末到1930年之间。
  历史上,我国传统的流通货币以硬通货为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银两是大单位货币,中间有方孔、被戏称为“孔方兄”的铜钱(俗称制钱)是小单位货币。民国初年,银元和中间无方孔的铜元取代了这两种传统货币,史称废两改元。无论是清末,还是民国时期,银、铜这两种货币之间都没有固定的兑换比值,这个比值是随行就市的。通常,商行与商贩之间的大笔批发交易,供货方只收取银两、银元;商贩零售,顾主则支付制钱、铜元。清末潍县开埠后,城市经济活动日益活跃。于是,一些无孔不入的钱庄便联手调集大量的准备金,操纵市场上银、铜比价:银少铜多,便调高银价,反之则压低,并高出低进,自然获利颇丰。
  当时,为促销谋利,不少经销“洋货”的商行商号对商贩给予“赊销”优待:商贩可先提货后零售,货款半月或一月后付清,但也必须用现银或银元支付。如果付款时市面银价上涨,平时在零售活动中收取制钱、铜元的小贩就要吃亏。一些钱庄便不失时机地开始从事银、铜比价的期货交易,时称“创两交”。需求者可购买半月或一月相对应日期的现银或银元,以规避银价上涨的风险。于是,位于东关商业中心地带的玉皇阁就成了“创两交”的活动场所。
  玉皇阁货币期货交易由中介经纪人接受买卖双方委托,每天傍晚开盘交易,往往到深夜才结束。成交形式很简单,也很神秘,都是经纪人之间使眼神、在衣袖里捏指头就能够完成,并没有什么书面凭证,但却很少出现差错。起初,“创两交”以现银5000两为单位,“废两改元”后改为以银元5000元为单位,半月一期,每月月中和月底交割。后来,“创两交”为投机商人操纵,由到期据实交割异化为买空卖空、只结清盈亏数字、互找长短的赌博活动。
  以后,市场上铜元流通量日渐减少,因为大量铜元让日本“洋行”集中收购后运回国内制造军火去了。1930年,潍县商会议定将银、铜比价固定为一块银元兑换7600文铜元,简称“七六作洋”。“创两交”便失去存在价值,在延续二十年左右以后自然终止。

七楼八阁仍然 有形无形遗存
  1934年潍县拆除玉皇阁,并利用拆下的土石整修了附近的路面、减缓了附近路口的坡度。这是拆除七楼八阁的开始。拆除七楼八阁的相关情况、七楼八阁原址位置所在地都可详见拙专题《潍坊,1400年的城池》,原载《潍坊晚报》2011年8月21日《人文潍坊》。目前,在有形遗存物方面,东关坞七楼就剩下了奎文门和通济门,它们都是1988年在原址重建的仿古城门,现在已经成为潍坊拥有悠久城市历史的象征性仿古建筑。东关圩八阁则只有绿瓦阁残存门台,位于通济门内东北方向不远处,处于待修复状态。
  在无形遗存方面,今奎文区游麟路、游麟东巷是原游麟门的派生地名,都是潍坊市1981年命名的街巷。今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潍州路口周围的公交车站名称都是东门,为东关坞七楼中的升曦门就在附近的佐证。1953年潍县东门即朝阳门拆除后,潍县东门外的若飞桥(今亚星桥)成为附近的标志性地名。作为地名的东门后来就特指原来的升曦门了,因为它的俗称是东关东门。    本期图片均由王瑞甫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