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潍坊晚报01

第A02版
新闻评论

第A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精英的标签绝非傲慢与偏见
“农民工公寓”失败,只因是应景之作
老人自证活着折射服务缺陷
2013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公寓”失败,只因是应景之作



  9年前,长沙市建成湖南省第一个农民工廉租房项目,凝聚了一座城市对务工人员的关切,媒体聚集,褒扬四起;9年后,13栋房屋仅1栋是农民工租住,上百套房屋已被出售,投资7500万元建成的“农民工公寓”已难副其实,这一结局委实出乎意料。
        (11月29日《潇湘晨报》)
  尽管有关方面认为,租金已相当便宜,农民工仍然舍不得住,也有人认为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导致“农民工公寓”长期闲置,进而造成了现在入住者“多元化”的局面。
  然而,报道显示的相关信息告诉我们,未必是这么回事。有名无实、重应景轻惠民,附着了太多的政绩、形象色彩,或是“农民工公寓”失败的关键所在。
  即便在建成之初,每月租金就达到200多元,远非官方宣称的每月60元。而月收入800元以下的租住门槛,不但把很多真正有租住诉求的农民工挡在门外,而且这一群体客观上显然没有这个承受能力,大家自然只能望而却步、望“房”兴叹。
  说得不客气点,当初建这个“农民工公寓”,或许压根就没有真正想让农民工们住进去,没有替农民工解决住房难、逐步享受“市民待遇”的真心,实际上不过是出于某种利益需要的“应景之作”而已。
  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官员称对农民工廉租房被出售“不知情”,从侧面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不然,农民工入住情况如何,政策补贴有没有到位,运营中有啥实际问题,有关方面不该认真过问吗?
  既然是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难题的廉租房,当然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营,而须强调政府的投入、补助;既然是为民分忧的民生工程,就该加强管理、精细服务,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或者执行走样。
  由湖南第一个农民工廉租房项目的尴尬命运,反观近年来各地廉租房开发建设不时曝光的种种问题,不难看出,践行执政为民理念,处理政绩与民生的关系,尚须更多务实作风和爱民情怀。
□范子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