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潍坊晚报01

第A02版
新闻评论

第A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气源少利润低,加气站叫苦
万余图书玩具温暖留守儿童
2013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源少利润低,加气站叫苦
  空无一人的加气站。



◎为满足居民用气需求,一些管道输气的加气站关闭 ◎利润减少部分加气站亏本经营,到外地多寻找气源

  每年冬季,出租车司机都会遇上加气难的问题。11月29日,记者了解到,我市城区加气站尚未出现大规模加气难的情况,不过随着供暖的开始,一些管道输气的加气站已经关闭,需要等到供暖结束后才能营业。采用拉气的加气站则表示,随着供暖、工厂等用气用户的增多,今年天然气的供应一直很紧张,加上调价之后,利润空间的减少,不少加气站是在赔钱经营。

现象 目前加气还不难,部分加气站已关闭
  11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北宫西街的潍坊北宫车用燃气有限公司,在院内记者看到有四五辆出租车和几辆私家车正在排队等待加气。问起现在加气难不难,几位正在排队的司机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加气还不是很难。“不过等下了雪,尤其是两三天不化冻的时候,气就不好加了。”出租车司机谭师傅说,城区这些加气的地方多数都是用汽车从外面拉气,等天不好的时候,天然气拉不过来,到时候加气就难了。
  “市区这几家现在加气还不是很难,不过前几天我去寒亭的时候,那边的气就没有这边的好加,跑了好几圈都没加上。”谭师傅说,现在天然气价格是每立方米4.3元,加一次气能跑200公里左右。“白天出租车一直在路上跑,有的一上午就能跑一百五六十公里,我们都是一边跑一边找加气站加气。虽然现在还没出现加气难的情况,但是天再冷了就不好说了,到时候跑上五六个加气站都加不上气是很正常的。”谭师傅说道。
  出租车陈师傅则告诉记者:“听说有些用管道输气的加气站已经停止加气,不知道是真是假。”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宝通东街与潍安路交叉口附近的潍坊弘基CNG加气站看到,进口处用护栏拦着,院子里空荡荡的,不见任何车辆与人员。在一间开着门的办公室里,一位女工作人员说:“这里早就不加气了,从供暖开始这里就停了。”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加气站是用管道输气的,供暖开始后要先满足居民的用气需求,要等到明年3月15日供暖结束后,这里才能再加气。

分析 进价上涨,每立方米利润低了0.4元
  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加气难的情况,但是对于加气站来说,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以前的时候等供暖结束后,加气站的气源供应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但是今年从春天开始,气源就一直很紧张。”潍坊北宫车用燃气有限公司的张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这里2006年刚建成的时候,主要是出租车用气的多,后来很多私家车也改成了用气。
  “除了油改气,现在还有煤改气,工业也开始采用天然气。用天然气的单位多了,但产气的单位基本上就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几家。大家都来分天然气这块蛋糕,人越多每人得到的量肯定就越少。”张经理说,一些工业化工单位一天的用气量就能达到30万立方米左右,现在一些工厂已经因为供不上气停产了。
  张经理说,冬天容易出现气荒,主要是因为气源供应紧张。“以前用量少,气站都打电话让我们去拉气,现在换成我们看他们的‘脸色’拉气了。”张经理说。
  据了解,除了气源紧张外,天然气的价格也是很多加气站经营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前我们的零售价是每立方米3.8元,虽然现在涨到了每立方米4.3元,但是进价也从原来的每立方米2.6元涨到了每立方米3.5元。这样一来,我们的利润就从原来的1.2元压缩到了0.8元,降低了0.4元。”张经理说,目前城区起码有19家加气站,其中一些加气站都是在亏本经营。
  “那些用管道输气的加气站情况更不好,到了供暖的时候估计就都停了。”张经理说,按规定,当民用与车用用气发生冲突时,要先保证民用的用量。

应对 去外地拉气加气,尽量多寻找气源
  “以前要是遇到加气难的时候,我就直接去昌邑加气,反正离得也不远。”出租车司机陈师傅说,他经常遇到排四五个小时的队,终于轮到他加气时却被告知天然气没有了的情况。
  “真到了加气难的时候,一打听到哪里有气,就赶紧去加。”陈师傅说,现在加气站多了,但是用气的车也多了。“我记得广播上说现在潍坊有2600多辆出租车,再加上一些油改气的私家车,用户还是非常多的。”陈师傅说。
  家住奎文区潍棉小区的王先生,今年刚把自己的私家车进行了油改气。“省钱是肯定的,就是不知道今年冬天天然气好不好加。”王先生告诉记者,油改气之前,他就看到很多冬季加气难的新闻。“真遇上了也没有办法,大不了早起排队,只要能加上气,排多长时间都无所谓了。”王先生说。
  “气不足的时候,我就去淄博、东营、德州这些地方拉气。但到了冬天,他们那里的天然气也不足,为了满足地方的使用,他们也不会卖给我。”张经理告诉记者,拉一车天然气来,连续供应的话,不到四个小时就能用完。
  “也没有别的招,价格我们又说了不算,只能是尽量多找气源。”张经理说。
     文/图 本报记者 窦圆娜 齐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