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潍县大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网·焦点
 
标题导航
潍坊历史上第一部影片
2013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历史上第一部影片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厉文礼任潍县县长时,拍摄了一部无声黑白纪录影片,片名为《潍县大观》,该影片全长1650米,放映55分钟,这是潍县第一部纪录影片。此部影片记录了当时潍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该部影片是难得的历史影像档案,也是研究民国时期潍县的人文景观、乡风民俗的宝贵资料。 
   《潍县大观》电影胶片。
全国少有山东独存的黑白纪录片
  1934年,身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在山东省执政已有四载,深得蒋介石信任。为了展示自己的政绩,宣传扩大山东在全国的影响,他决定拍摄一部名为《山东大观》的影片。影片内容主要是介绍省内几个有名的市县概况。潍县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在潍县主政的是县长厉文礼。为了宣传潍县,同时也为了炫耀自己治理潍县的政绩,便从上海高薪聘请了摄影师,历经几个月的时间,于1935年拍成了一部全长1650米、可放映55分钟的黑白无声纪录影片《潍县大观》。该片全面介绍了潍县城市建设、经贸、工商、文教以及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反映地方城镇发展面貌的纪录影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少,据史载,在全国只有《北平大观》等,在山东省也仅有《潍县大观》、《青岛大观》等。而到如今,《北平大观》、《青岛大观》等影片的拷贝都难以找到,似乎保存至今的唯有《潍县大观》这一部,这就更显出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真实记录潍县县城的主要建筑物  
  《潍县大观》首先展示了潍县城市建设的情况,并真实记录了当时潍县城镇的主要建筑物。影片中有“东莱首邑”的石坊、有潍县县政府横额的大门、有上刻“北海名区”的二门和守卫森严的县大堂。尤其是有新建的朝阳桥。朝阳桥是一座连接城里和东关的主要桥梁。原来有一座小木桥相通,常因河水泛滥而冲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大桥。影片中有该桥落成时,厉文礼等人上桥视察和警察自行车队骑车过大桥的镜头。记者了解到,朝阳桥于1934年8月10日建成,即后来的若飞桥,1973年改建为东风桥,1996年拓建为现在的亚星桥。
  记者看到,影片中的朝阳桥上,人流熙攘。镜头远处,是高高耸立的哥特式大钟楼。作为朝阳桥的“配套”工程,钟楼于朝阳桥建成不久也告竣工。建朝阳桥时,拆除了朝阳门的瓮城和城楼,随后在保留的朝阳门楼台之上,建了钟楼。《潍县大观》中称,“钟建于东门城上,民国二十四年落成,计时鸣钟,声达数里”。钟楼的底座,依然是原来砌有拱形门洞的朝阳门。在古老的城墙上,矗立着一座欧式建筑,土洋结合,可谓一大奇景。而影片中所记录的通济桥、自来水蓄水池、大马路(今和平路南段)等,以及文昌阁、中山路等等也都体现了当时潍县城市的建设情况。

南坝崖街商号林立繁华景象入镜
  《潍县大观》还拍摄了多组潍县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镜头。
  影片中一座座二层小楼临街而立,街上人流不断,有肩背手挎的,有骑车而行的,还有推车的、挑担的。近处一商铺山墙上,贴有大幅广告画。这段场景,拍摄于刚刚翻修扩建不久的南坝崖街。坝崖街为今和平路福寿西街至胜利西街段,又以朝阳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坝崖街是城里通往火车站的主要道路,扩建之前,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特别是街的最南端,蒿草丛生,时有野狗白骨,极为荒凉。朝阳桥开建后,南坝崖街扩建工程也随即展开,之后南坝崖发展成为潍县最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建成后的南坝崖街青石铺路,宽阔平坦,商肆林立,人气旺盛。南坝崖街南端建有一欧式风格跨街大门,上嵌厉文礼亲笔题字,南面为“坝崖大街”,北面为“表海雄风”,《潍县大观》摄影师专门为“表海雄风”拍了一个特写镜头。当时的南坝崖有大小商铺近300多家,还有戏院影院等多家娱乐场所。
  影片《潍县大观》展现了南坝崖街商号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从镜头上人们看到大街两侧商店毗邻,商家布幌随风飘曳,来来往往人流如织,俨然似如今的商业步行街。

工业商贸文化教育 相关资料记录在内
  除了真实记录潍县城主要建筑,体现潍县经济商贸繁荣情况,《潍县大观》还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潍县新兴工业企业发展的情况。20世纪30年代是潍县的工业发展时期。影片以大量篇幅记录了潍县较大的工厂及经理、厂址、产品、生产过程等。映出的有:华丰机器厂经理滕虎忱、副经理丁执庸和厂址、产品及工人做工、放工情况;信丰染印公司总经理武伯平、经理尹焕斋、厂长郭履平和产品包装、出库、运输及工厂外貌、废水池等;惠丰火柴厂经理丁子明和火柴制造及操作熟练的女工等;德信亨织布工厂经理王绍禹及营业繁忙情况,上海公司经理刘英民及黄烟收购加工情况;同盛铁厂工人炼铁铸锅情况以及裕鲁颜料有限公司、华东制革厂、元聚漂染工厂、大华染织工厂、华德颜料公司等的情况。影片还介绍了工商界知名人士胡镜心等。
  影片还拍摄了潍县文化教育发展的情形。记录了潍县政要和商绅名士游览十笏园的场景,还重点介绍了玉清宫等潍县的寺庙等文化遗存。映出了县立初级中学、县立文庙小学、私立继志小学、群化小学等师生上课的情况,以及学生打篮球、表演体操、拳击和幼稚园儿童打滑梯的镜头,还介绍了潍县文教界的知名人士。影片最后映出了潍县驻军活动的情况。此外,还有地主收租、农民交粮、民众生活等一系列镜头。
  总体来说,《潍县大观》真实地记录了潍县古城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工业及城市建设等面貌,让人们目睹了20世纪30年代潍县的城镇建设、工业发展、商贸集市、文化教育以及风土人情等多方面情况,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是难得的历史影像档案,也是研究民国时期潍县的人文景观、乡风民俗的宝贵资料。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