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而在其中,公车改革条例尤为引人注目。《条例》明确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于既有公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对于公务用车的采购,规定“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公务车改革新政出台后,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的利好因素只是“短暂的狂欢”。随着一般公务车的取消,公务人员因公出行,汽车租赁业或将迎来春天。 一般公务用车取消,自主品牌预想“好处”难现 《条例》中规定,今后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方式,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按照2011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符合这一规定的汽车车型基本上都为国产自主品牌车型。 公务车改革新政出台后,这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的利好因素只是“短暂的狂欢”。 同样股票市场也给出反应,在《条例》出台后的第二天,A股市场中一汽轿车下跌3.46%、上汽集团下跌2.21%。按照此前传出的“公务用车仅能采购自主品牌车型”的消息,自主品牌车企本应是今后“三公经费”的最大受益者,但随着“一般公务用车”的取消,这部分预想中划归于自主品牌车企的“好处”将不再出现。 “以前一般公务车采购主要是帕萨特和雅阁这两种,2012年开始公务用车全部选用自主品牌,上海大众和广汽本田受到一定影响,但也催生了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的发展。此次《条例》出台,将自主品牌的美好希望也打破了。”潍坊一4S店谭经理表示。 这也无疑会使得本就面临发展瓶颈的自主品牌雪上加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577.5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但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的3个百分点。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整体乘用车市场销售总量的40%,这一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从今年年初至今,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最初的43.3%下降至当前的40%左右,7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低曾为35%。 也有人认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会催生一大部分公务员的购买热情,“平时出去办事还是有辆车方便些,如果单位没车用了我会考虑自己买车。”一机关单位公务员小张告诉记者会将购车纳入过年的打算。 租车概率或增,汽车租赁有望迎春天 《条例》对改革公务用车明确提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家指出,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包括公交、出租车、私车公用、专业租赁等多种形式,这种做法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成本。随着一般公务车的取消,政府机关的公车没有了,公务人员要因公出行,相信“租车”的概率就会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在欧美或者日韩等国家,租车业都很发达,单位需要使用车辆,一般都会采用租车。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于汽车租赁行业发展是一大利好。 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是神州租车,拥有近6万辆汽车,数量超过租车行业的第二名至第二十名全部车辆的总和。即使如此,相较美国最大的租车公司赫兹租车,仍是小巫见大巫,赫兹租车2012年旗下车辆超过70万辆。由此可见,中国租车行业实际上并不发达,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无疑将为租车市场添了一把火。 本报记者 禹法鑫 张笑 ◎新闻链接 一般公务用车20年“久治不改” 从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 早在上世纪“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车轮上的腐败”在近年“三公”消费中一直排在首位。一辆公车的全年消耗常在10万元以上,且每万公里的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至6倍。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在此次条例中提到的一般公务用车则占据公车数量的绝大多数,根据《细则》,一般公务用车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省部级以上官员乘坐的车辆叫领导干部用车。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