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天价“美白针”伤肾不美白
2013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价“美白针”伤肾不美白



◎央视曝光大S代言美白针注射后可致肾功能损伤 ◎成分没有国内批准文号,成本低廉售价却翻75倍
  日前,央视曝光台湾明星大S主推的一款“美白针”产品注射后可导致肾功能损伤。近日,江苏的李小姐在美容院里花一万多元购买了8次美白针注射,后因腰酸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发现肾功能损伤。经记者了解,国家相关机构从未批准过任何针剂可用在美白美容环节,所谓的“美白针”不但不能美白,甚至还将带来多种健康威胁。
  事件
  
为美白致肾功能受损

  成都的王女士为了让自己的皮肤看起来更白皙更有光泽,在一家她经常进行皮肤护理的生活美容院接受了美容师的建议,花49800元注射了一种名叫美白针的针剂。
  王女士随后严格按照那家美容院的要求,每周两次进行了美白针的静脉注射。可是,经过一个疗程的10次注射以后,王女士发现自己的皮肤不仅没有变白,反而变得更加糟糕。
  无独有偶,江苏的李小姐也在美容院花一万多元钱购买了8次美白针的注射,可是,就在她注射到第4针时,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刚开始时感觉浑身无力,然后腰部有点酸疼,后来有时站着腰部也酸疼不已。李小姐随即来到医院进行检查,验血报告单显示,她的肌酐指标超出了正常值的范围。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俊表示,肌酐的升高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药物问题。国内的一些机构为了提高美白效果,会把药物的剂量加大,就会导致肾功能损伤,造成患者肌酐上升。而对于给王女士、李小姐注射的美白针成分是什么,美容院对此却是讳莫如深。只是一味地强调他们注射的美白针绝对安全。

美白针实为保肝药

  到底美白针是由什么药物构成的?几经周折,记者在一家整形医院的美白针广告里发现标有美白针的药物成分,分别是传明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B、其他辅助酶等药物。传明酸又名氨甲环酸,具有止血抗炎的药理效果,在医学上作为凝血剂使用。虽然近年来发现其外用时具有抑制黑色素及防止色素斑形成的功效,但作为注射用针剂使用时,国家只批准作为凝血剂使用。谷胱甘肽由于本身具有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在临床上使用它作为保肝的重要药物成分。
  根据广告里提及的美白针主要成分判断,氨甲环酸和谷胱甘肽虽然是国家批准使用的针剂,但其临床适应症并不是美白,而是分别有其他疗效。如果美白针的成分是这些药物,那么针对美白针的宣传则属于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这就不难理解那些注射者会对美白针的成分遮遮掩掩。在业内人士的指引下,记者在某个行业展会上找到了所谓的美白针。
  记者注意到,在一个展位上,2000元钱一套的美白针由八个独立的小包装组合而成。在每一个小包装里摆放了六支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针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次注射需要将小包装里所有的针剂用完。记者发现,这六支针剂虽然摆在一个包装盒里,却不是出自一个厂家。其中五支来自不同的台湾厂家,一支产自日本东京。
  正当记者感到疑惑不解时,另一个展位上,记者见到了相同的美白针药剂,但是这里的药剂却没有被分装到小包装盒里,而是按种类被摆放到一起,85元一组。而且,所谓的美白针并不是由专门厂家生产,而是由经销商将不同的药剂摆放在一个包装里面后,组成所谓的美白针针剂套装。而销售人员还告诉记者:这种美白针可以随意组合。
  揭秘
成本400元,建议售价29800元
  记者随即购买了一盒美白针,通过对药剂瓶上的英文成分逐一翻译后得知,这些瓶装的美白针的主要成分就是氨甲环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其他成分还包括复合维生素、银杏叶提取物等。不过,这些药剂外包装上都标明是台湾厂家生产的,没有任何国内相关的批准文号和许可证号。
  销售人员给了记者一本宣传册,声称上面有所有的批准文件。记者发现,这些针剂在台湾的批准资料里也没有提及它们具有美白功能,像中文名为止血明的氨甲环酸针剂,台湾批准的适应症只包括全身及局部出血或出血性疾病,但在国内宣传页上的适应症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了提升美白,增加皮肤亮度两项。
  记者对美白针套装里的六种针剂进行了价格调查,发现和这六种针剂同种规格,同种药物的国产针剂售价不超过50元。据此推算,一个疗程8次的美白针针剂其成本不过400元,批发商将其包装成美白针套装后,身价立刻上涨到了2000元,翻了5倍,而同种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后,价格达到了29800元,翻了近75倍。
  警示
美白针配方可能加入违禁成分
  相关专家指出,离谱的价格还不是美白针最主要的危害,对药物随心所欲的配比和无序的使用对爱美者而言才是真正的安全隐患。美白针不光在注射过程中可能因为存在配比禁忌给爱美者带来健康隐患,一些机构为了追求美白效果,还存在私自加大用药剂量的行为。
  业内专家还指出,一些美容院为了突出自家的美白针疗效,还有可能在配方中加入违禁成分,比如大剂量的激素、铅、汞等,暂时造成效果明显的假象,实际给爱美者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事实上,人体的肤色的黑与白,并不可能由外界因素短时期内进行改变,因此,专家指出:所谓美白针的概念,实际只是一个商业噱头。

◎相关新闻
三流韩医来华走穴 执刀美容多为练手
  日前,22岁的女大学生小琴花8000元整容后嘴部变形,不敢面对同学和家长;一女子花费10余万元整容却导致左右脸颊不对称,以跳楼相逼整形医院进行赔偿。“跟我相比,他们算是幸运的,至少得到了处理。”采访中,沈阳姑娘小张无奈地对记者讲起了她的经历。
  今年6月份,28岁的小张在网上看到一则“韩式双眼皮”的广告,“广告中说做手术的是来自韩国的金牌医生”。小张很心动,便花了3万元钱去广告上的整形机构做了“韩式双眼皮”眼部手术,期待能变美。可是没想到,等拆完了线,小张的眼睛却不会眨了。到医院一检查,小张才得知,原来在手术过程中,自己的上睑提肌被割断了。而当小张和家人去做手术的地方想讨个说法时,那里早已人去楼空。
  据辽宁省美容美发协会会长程利国介绍,一些美容院的广告中号称金牌整形专家的韩国医生,其实不过是二三流的韩国整形医生,“金牌整形医生即使在韩国都很少,在韩国整容手术都忙不过来,哪有空到中国来走穴?而一些刚刚入行的年轻人,为了练手愿意到中国来,但这些人流动频繁,所以一旦发生事故,根本就没法追究。”
  记者发现,沈阳许多医院的店面都打出了韩国医生坐诊的广告。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科主任陶凯透露,一些整容机构打出韩国医生的招牌,无非就是想多赚钱,“以一个简单的双眼皮手术为例,公立医院一般收费3000—5000元左右,而韩国医生则开价3万—5万元,许多消费者由于盲目迷信韩国整形医生而花了不少冤枉钱。”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沈阳不少美容广告都用“韩国整容教父”、“魔法师”坐诊等广告语招揽顾客,更有不少没有医疗资质的美容院成为了中介机构。他们在国内招揽客户,等顾客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他们就会私下请来韩国医生,临时在酒店、写字楼集中给顾客做手术。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经常有韩国的整形医生来沈阳,连续做上十几个手术就回国,而这些人都没有到沈阳市卫生机构进行登记,“数量估计每月有20人左右”。
  而据沈阳市卫生局统计,目前,只有2名韩国医疗美容执业医师取得在沈阳市医疗美容机构短期行医资质。据其中一位医生所在的医院院长介绍,他们的这位韩国整形医生在申请来华工作时,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审查和考试,韩国医生需要提供《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申请审核表》、申请书、聘用单位的申请书、外国医师学位证书、聘请或聘用单位证明以及协议书、承担有关民事责任的声明书等多项证明,而最终通过卫生局组织的考试后才可获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并且该证的有效期只有一年。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