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永远的曼德拉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爱恨情仇,留下一生传奇
2013年1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恨情仇,留下一生传奇
  1952年至1956年,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图为1952年他在自己的事务所里。
  包括曼德拉在内的8人在1964年6月16日离开比勒陀利亚的司法大楼时从铁窗内伸出拳头。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在获释后和妻子温妮携手向支持者致意。
  1994年5月9日,曼德拉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后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图为曼德拉当选后和两位副总统姆贝基(左)和德克勒克(右)向媒体致意。
  1993年12月10日,时任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在挪威奥斯陆领取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8年7月18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和孙辈们在位于古努镇的家中庆祝90岁生日。



入狱27载,追求平等不息,成就公民典范
斗争一生
  逃出部落学习法律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东开普省古努村。部族人叫他“马迪巴”。他的父亲葛德拉·曼德拉是当地滕布人首领约金塔帕·达林迪耶博的顾问,娶了4个妻子,有4个儿子和9个女儿。
  曼德拉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父母不识字,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是家中唯一受过教育的孩子。9岁时,父亲去世。他当时感觉无依无靠。不过,他似乎继承了父亲“叛逆性格”和“对公平的坚持”,为他长大后的斗争生涯留下烙印。23岁时,曼德拉为逃避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两年后,他开始在金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学生交往,既遭遇种族主义歧视,也接触非洲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燃起对政治的热情。
建立联盟初露头角
  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国民大会,开始投身政治。这一政党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争取不分肤色、种族的同等权利。之后不久,他建立非洲国大青年联盟。几年间,他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
  他与伙伴开设一家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低价法律咨询服务。当时,南非执政党制订一系列种族主义法律和法令,使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系统化、制度化,当局镇压黑人权利运动,引发黑人强烈不满。
  1960年,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曼德拉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同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血腥镇压参加大规模反种族歧视示威游行的民众,酿成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
狱中27年忙“播种”
  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罪”逮捕曼德拉,两年后又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罪名,判处他终身监禁。直至1990年获释,曼德拉在狱中度过27年。
  《漫漫自由路》写道,曼德拉最先被关押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衣服被扒走,发放一套非洲人‘专用’囚服:一条短裤、一件粗卡其布衬衣……”曼德拉以不穿短裤抗议。狱警后来允许曼德拉穿长裤,但把他单独关押。
  1964年,曼德拉被转押到罗本岛。他回忆,那里的狱室不足4.5平方米,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囚犯穿短衣在持枪看守监督下采石。不过,在罗本岛,曼德拉获准在院子里开辟一处菜园子。
终结白人垄断历史
  1990年2月11日,遭囚禁27年后,71岁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监狱大门。正当外界担心一场“复仇”不可避免时,曼德拉选择用宽容与和解征服世界。他告诉一些激进的黑人组织,现在不是要把白人赶入大海,而是把你们的武器扔进大海。
  1993年,南非议会以压倒优势通过新宪法,将原本属于白人的权利扩大至全体南非公民,标志着白人垄断南非立法机构的历史终结。同年,曼德拉和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数说传奇
  联合国2009年将7月18日曼德拉生日那天命名为“曼德拉国际日”,呼吁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从事至少67分钟的公益活动,以纪念其献身反种族隔离事业的67年政治生涯(1942年至2009年)。
  1944年至1994年,他领导南非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斗争,直至推翻种族隔离制度,其间,他坐牢27年。
  在40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包括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南非现有人口5300万左右,其中大约80%为黑人。在1994年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前,少数白人统治着这个国家。
  2010年7月11日晚,曼德拉现身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举行的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最后一次公开露面。2013年6月8日,曼德拉因肺部感染住院。
奉献一生
  爱亲人也爱仇人
  1994年4月南非举行大选,非国大获胜,5月曼德拉当选南非首任黑人总统,也实现了与前任总统德克勒克历史性的“黑白交接”。在就职仪式上,年迈的曼德拉邀请了在狱中时虐待过他的狱警,并致辞:“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由于非国大坚持和解政策,在曼德拉的领导下,新南非避免了族群仇杀和社会动荡,实现了政治、经济的平稳过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社会变革的奇迹。其中曼德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起到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白人保守势力的争取和安抚,使南非白人从抵触到逐渐接受新制度。
  1999年6月16日,曼德拉卸任南非总统,退休。
  曼德拉一直对家人心怀愧疚:“你们可能要长时间像孤儿一样生活,没有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没有妈妈给予的爱。”
  曼德拉心怀“大爱”。2005年,曼德拉的儿子马克贾托患艾滋病去世。当时,艾滋病尚属“禁忌话题”。他坦然公布儿子死因,呼吁南非人“像谈论普通疾病一样谈论艾滋病”。他拥抱一名艾滋病女患者,并承诺:“我将与你们共同奋斗,直到生命终止。”
红颜一生
  三个女人留痕迹
  “南非斗士”曼德拉的生命中留下了三个女人的痕迹。她们分别是:初恋情人伊芙琳、“黑人母亲”温妮和“晚年知己”格拉萨。
  1941年,23岁的曼德拉认识了反种族隔离人士西苏鲁,并与其结下深厚友情,正是西苏鲁介绍曼德拉加入非国大。西苏鲁不仅是曼德拉的引路人,还是“月下老人”,曼德拉的初恋情人及第一位夫人伊芙琳·梅斯是西苏鲁的表妹。1944年,曼德拉将伊芙琳娶过门儿。伊芙琳生了3个孩子。但由于曼德拉全身心投入反种族隔离运动,很少顾及家庭,夫妻俩隔阂加大,最终黯然分手。
  曼德拉的第二次婚姻最受人关注。1958年,曼德拉与年轻漂亮的温妮一见钟情,不久就走入婚姻殿堂。“温妮·曼德拉”是南非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温妮以战斗、忠贞、母爱的形象赢得了广大黑人的爱戴,在南非曾享有“黑人母亲”的尊称。
  但到后来,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温妮性格中专横跋扈、野蛮霸道的一面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她崇尚暴力,生活腐化,还发生婚外恋。曼德拉出狱后,发现南非报端充斥着温妮的丑闻。曼德拉多次苦心相劝,却无法挽回妻子的心,他曾痛苦地表白,自从出狱后,在与温妮共同生活的那段时间,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曼德拉很快与温妮离婚。
  1996年,曼德拉一语惊人:“我再次坠入了爱河”。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岁生日那天,53岁的莫桑比克前总统马歇尔遗孀格拉萨成为曼德拉的新娘。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