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记者探访我市电影院的发展历程 ◎软硬件在升级,观众也由单纯欣赏剧作转向全方位享受 从黑白无声电影到现在的3D大片,电影技术在不断革新,与之相伴的电影院也在快速发展。我市电影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近日,记者探访发现,相比早期一些电影院,如今的电影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数量增多以外,还经历了从以前单独的大厅向多个放映厅的转变,使得不同类型观众的观赏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此外,现代影院在布局、宣传、售票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影院人性化的服务和硬件设施的更新建造,是未来潍坊电影院的发展趋势。 ◎前世今生 最早的电影院机器影片都是租来的 为了探访潍坊最早的电影院,12月9日,记者见到了原潍坊东风影院的经理陈景藩。今年已经70多岁的陈景藩告诉记者,1927年,当时的潍县东关石家巷子华东面粉厂因生意萧条不得不停业。歇业期间,该厂经理听说放电影能赚钱,便从青岛聘来放映师,租赁了机器、影片,利用厂内的发电设备和厂房来放电影,取名为“真光电影院”,这是潍坊最早的电影院。1930年,在当时的潍县东关北巷子后苇湾南崖又建起了一处影剧结合的平民娱乐场所,取名“天蟾舞台”。同年,东关北巷子后苇湾西北角,一名铁匠办起“长乐戏院”,与天蟾舞台遥相对峙。 据陈景藩回忆,当时的潍县东关石家巷子应该在奎文区世纪泰华广场以东,南大街以北的位置。随后记者来到现场发现,“真光电影院”早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商场和居民小区等。对于“潍县东关北巷子后苇湾南崖”,市文史专家于家干称,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应该在现在的东风东街与四平路交叉口附近。随后记者来到现场发现,如今这里也已成了商业区。 步行往返四十里,带着干粮去看电影 陈景藩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我市第一家正规电影院是“新华影剧院”。1950年,昌潍专署沿用文庙旧址,由山东省建筑公司青岛分公司设计施工建成“新华影剧院”,位于现在的东风西街与和平路交叉口以西潍洲剧场对面的位置,设观众座席1380个,前厅两层,后台四层楼房,是城区第一家标准影院。1951年元月开业,那时影院设有日场,外面还安装了霓虹灯,每当夜幕降临,彩灯闪烁。 随后,记者来到东风西街与和平路交叉口以西路北处,发现此处同样已经成了一片商业楼和住宅楼,已经无法找到当时“新华影剧院”的任何痕迹。今年58岁、家住潍城区安顺小区的刘先生回忆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都会到潍坊新华影剧院看电影,当时影院的环境算是十分不错,但是和现在是没法比的,椅子都是木质的,屏幕也比较简陋。 今年59岁、家住奎文区圣荣广场小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新华影剧院非常火爆,还有人步行往返近四十里路,带着干粮来看电影。 影院越来越多,市民有了更多的选择 11日,记者在潍坊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见到了该公司副经理伦绍臣。伦绍臣从事电影行业已经30多年了,从1981年就一直在该公司工作,见证了我市电影院的变化和发展。 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院,伦绍臣和陈景藩均表示,城区正规的电影院也就是新华影剧院、潍坊影院、东风影院、工人文化宫四家,各县市区一般也都有一家电影院,所以当时我市约有十余家正规的电影院。后来,电视的出现使电影业受到冲击。1998年潍坊影院的拆除标志着潍坊电影业的严重滑坡。 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城区集中了中天电影城、中影国际影城等多家规模较大的影院,各县市区影院如昌邑的维客利影城等也都具有一定规模。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现在市区和各县市区约有20多家规模较大的电影院,数量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了近一番。“现在影院越来越多,我们也有更多的选择了。”家住潍城区三友翡翠城的贾先生说,各大影院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市民也会综合各影院条件选择去哪观影。 逛累了,就到商场内的影院看场电影 近日,记者走访城区几家电影院发现,与以前独门独户的老电影院相比,现在的电影院多设置在购物中心内,将市民购物、餐饮、娱乐等结合起来,使看电影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影文化生活方式。在谷德广场内的潍坊百老汇影城,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都是逛完商场后,再去看场电影。“逛大楼累了,就到影院看个电影,既缓解了疲劳,又能愉悦心情。”家住城区帝景苑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据潍坊百老汇影城总经理张民介绍,现在的电影院多是自主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其运营成本和人气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所以现在影院的分布多借助于人流量比较集中的购物中心,可以与时尚现代的餐饮、娱乐等消费融为一体,给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精神享受的发展形态。 变化 影院布局 由单独大厅到多个放映厅 11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各大电影院大都设有5个以上放映厅。在位于潍坊银座商城内的万达电影城内记者看到,该影城共有6个厅,每个厅内都有不少观影者在看电影。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凯德广场四楼的中影国际影城,看到该影城有5个放映厅。在中影国际影城看完电影的市民平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电影院都是多个厅同时放映,既节省了观众的时间,放映效果也好了很多。 对于这种变化,伦绍臣告诉记者,现代意义上电影院的更新换代,一个简单的特征就是由单独的一个大厅向多个放映厅的转变。传统的电影经营方式常常是设置一个大厅,拥有1000多个座位,像以前的潍坊影院、东风影院等,一部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多为半个多月,观众无法选择自己想看的影片,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现在的电影院则改变了传统的拥有一、二千人座位的大影院模式,影院内设置多个放映厅,使得不同类型观众的观影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各类影片的潜在价值在多厅影院里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现在不少电影院都设置5个以上放映厅。 伦绍臣表示,排片时,一部上座率高的影片,每场间隔30分钟左右,最多时一天放映30多场。多部影片可以同时放映,每部影片上映几天、多少场,完全由上座率决定。多厅影院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看电影的氛围,使得人们看电影的欲望增强。 宣传海报 由手工绘画到电脑制作 记者走访城区多家电影院了解到,各大影院前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海报,特别是电脑制作的海报成了眼下影片的主要宣传方式之一。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院的宣传方式十分单一,海报的制作也都是由人工构思制作而成。 12日,记者见到了当时东风影院的电影广告刊板创作者刘伟国。在他的家中,仍有不少当时潍坊影院、东风影院的照片和一些电影的海报,其中一幅是彩色宽屏银幕故事片《原野》,曾获得过山东省电影广告展二等奖。刘伟国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电影宣传海报都是用电脑喷绘制作,当时他在创作时可没这么容易,那时都是美工用颜料笔在一块木板上一幅一幅地把宣传海报画出来,以电影的宣传资料为依据,再加入自己的构思,绘制出电影里面主角的大头像或者主要故事场景,当时这种电影宣传画被叫做“电影广告刊板”,相当于现在的“电影宣传海报”,刊板上一般包括片名、主演、广告宣传词、放映日期以及出品厂家几项内容。 刘伟国告诉记者,一幅电影广告刊板从构思到完成,最快也要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一些拿到省里展览的刊板,其需要的创作时间则更长。“创作之前需先审稿,了解影片的大概情节,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构思,然后反复修改画草图,直到最后的定稿完成。我记得最久的一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一部电影的刊板。”刘伟国回忆说。 售票方式 由排队抢票到网上团购 如今购买电影票只需在网上轻轻动一下鼠标便可以买到,无需排队抢票,十分方便。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团购电影票已成了热门的购票方式。“在网上团购电影票,不但不用排队,而且价格也便宜。”家住奎文区苇湾小区的刘女士说,她都是在网上团购电影票。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12月12日,记者见到了当时潍坊影院、东风影院的票务经理王英。她告诉记者,当时一个售票口也就十几厘米宽,经常一次性挤进来四只手买票,有的手腕上甚至都勒出血痕,人一多售票员都分不清是哪位顾客的手,只好挨着拍一下,才能对上号。时间长了,售票口四周都被磨得没有棱角了。为了抢票,挤坏眼镜衣服,磕着碰着的事经常发生。 王英说,因为那时电影票比较难买,很多单位来购买集体票,作为员工的一项福利发放,而且这种通常都是位置、场次相对较好的票。剩下的票有一种说法叫“池前楼后票”,就是那些边边角角、场次差点的边缘票。当时东风影院一个放映厅有1476个座位,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遇到好电影甚至还会加座,直到最后连站的地方都没有。“记得电影《少林寺》上映的时候,单位的集体票排队都很难买到,我们几个票务员当时真是盖章盖到肩膀疼。”王英说,因为自己在电影院卖票,经常回家都得偷偷摸摸的,不然左邻右舍都会来找她要票。 ◎发展趋势 人性化服务加高精尖设施 对于潍坊电影院的发展趋势,12月12日,记者采访了我市不少电影院的负责人,他们纷纷向记者表示,影院人性化的服务、硬件设施的更新建造是我市电影院的发展趋势。 潍坊万达影城的李经理告诉记者,首先,现在不少电影院在放映设备等硬件方面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更加科技化,影院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贴心的服务是影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无论是影城项目的规划设计、放映工艺技术的持续更新,还是提升员工服务水准、锻造企业服务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是影院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不少影院都设立了超豪华VIP厅,配备柔软舒适的阶梯式座椅,提前进场,免费品尝红酒、冷饮等高档食品,使得观影者有一个高端优雅舒适的环境,感受至尊服务。此外,现在不少电影院也有不少高科技的变化,有的影院会建造巨幕厅,像他们的IMAX巨幕厅,投射在巨型银幕上有水晶般清晰的图像,让观影者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而伦绍臣认为,现在由单厅影院到多厅影院,多厅影院可以相对地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而未来的发展会有更高标准的现代化多厅影院,不论在设备和服务上都会有一个较高的提升,并且电影也会越来越丰富,市民可以随到随看。特别是近年来,城区的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影院更注重电影院内的环境、硬件设施等,电影消费主体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年轻人,消费人群变得越来越广,潍坊的电影院发展也将迎来“春天”。 A6-A7版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实习生 陈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