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六旬翁爱旅游,40年不住脚
2013年12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旬翁爱旅游,40年不住脚
  张子新翻看门票回忆着过去。



◎张子新游遍18个省和15个国家,打算继续走下去 ◎他收集景点门票见证历史,老伴受影响爱上旅游
  因为酷爱旅游,40年来,张子新游遍国内18个省,走过世界15个国家,领略了祖国大地的秀美风景,感受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数不清的门票是他足迹的见证。如今他已61岁,可他却希望可以走遍祖国34个省级行政区,踏遍世界20个国家。“旅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能够快乐的去各地旅游,我很幸福。”张子新摸着数不清的门票意味深长地说。

每张门票都有故事
  12月6日下午,在寿光市圣城街道银都花园小区,记者拜访了张子新。
  一进家门,记者就被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门票吸引住了。记者拿起一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济南千佛山门票后发现,和如今华丽的景点门票不同,张子新的这张门票更像现在公交车的车票。绿色的门票上面写明了景点名称,中间配以朴素的黑白色的景点图,下面标注着票价为1角,整个门票充满了一种沧桑感。
  记者注意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景点门票大都很便宜,像杭州黄龙洞、北京明长陵等景点,仅收5分钱;稍微贵点的景点,如大连仙境园的门票是5毛钱,老虎滩是1元钱。
  “我年轻的时候就可喜欢旅游了,工作再累,能旅游我就很开心,绝对是减压的最佳方式。”张子新1971年到部队,担任材料采购员,正是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游览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不论工作多忙多累,他总会挤时间去景点逛一逛,去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
  “虽然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6元钱,去掉各种开支剩不下太多,但是我宁愿吃得差点,住得差点,也一定要去景点看一看。”有时候,张子新舍不得买饭吃,将钱节省下来买景点门票。张子新说,如今闲暇时翻看这些门票,就会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因为每张门票都有一个故事。
带着老伴出国旅游
  2004年,52岁的张子新退休了,开始了和老伴的世界之旅。“我们还真的去了不少地方,有15个国家了,包括韩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说着,张子新走到另一个小屋中,搬出一个鞋盒大小的纸盒,打开后里面装着一个个小塑料袋。“这是我们去泰国景点的门票、这是我们去澳大利亚的门票、这是我们去马来西亚的门票……你看,都在这里面保存着呢。”随着张子新打开一个个塑料袋,记者发现,里面装着世界各地的门票,掺杂着门票一起被包在里面的还有一些机票和车票。
  “以前我没怎么出去过,退休后才开始跟着他出去玩,没想到我也上瘾了。”张子新的老伴董女士告诉记者。可能是感觉这些门票还不足以证实他们的旅行足迹,张子新又跑到屋中搬出了三四个箱子,里面放着一本本相册,每本相册上同样都标注着地点。
  据张子新介绍,由于不懂外国当地的语言,他们主要是跟着旅游团出国,听导游为他们介绍每个地方的故事,体味那里不同的文化蕴涵。
夫妻失散老乡帮忙
  “差点把她给丢了,吓死我了。”2010年,张子新和老伴去上海看世博会的经历至今难忘。“当时我们去赶地铁,结果在列车要关门时她一下子跳了上去,我却没赶上,看着开走的列车,当时我就懵了。”更让张子新担心的是,老伴不识字,也没有手机。
  “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自己没出去过,也记不住老张的手机号,我只好硬着头皮向旁边的人求助。”董女士说,“幸好车上有个昌乐小伙,听出我的潍坊口音,好心把我送到目的地。”后来,根据董女士提供的寿光家中的座机号,昌乐小伙联系上了张子新的女儿,又通过女儿联系上了张子新。“我们非常感谢那个小伙子,现在会经常通电话,都成朋友了。”张子新说。
  张子新说,他还要继续旅游,继续收集门票。这些门票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他希望有一天自己收集的这些门票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一起分享以前的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早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