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版:文娱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演绎年画传奇,央视八套下周一开启
2013年1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绎年画传奇,央视八套下周一开启



◎首映式昨在京举行,将在央视黄金档播出 ◎是首部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题材的民族文化抗战大剧
  12月17日下午,由潍坊市委宣传部、寒亭区委区政府、青岛深远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29集电视连续剧《大掌门》(原名《年画》)首映仪式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该电视剧导演孙铁军、郭林,以及主演兼制片人之一的曹力等相关人士出席首映式。据悉,《大掌门》是中国第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为题材拍摄的一部民族文化抗战大剧,由张桐、童瑶、曹力、国歌、伊莉莎、宋欣洁、姜超、郭松柏等众多实力明星联袂主演,该剧将于12月23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
张桐:演掌门人压力不小
  凭借《亮剑》中的“魏和尚”一角迅速蹿红的实力小生张桐,这次加盟《大掌门》出演男一号“杨德龙”。作为一个呼声甚高的“实力派”演员,张桐坦陈自己出演这部电视剧时确实有一定压力。拍摄初期,张桐自称是个“伪工匠”,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片场的他亲自向工匠师傅学习,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和熟练的雕刻技巧,成功再现这即将被现代人所遗忘的年画技艺。到张桐戏份快杀青时,片场的工作人员都不叫他张桐了,而改称杨德龙师傅。可见经过此次拍摄,张桐也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此次领衔主演《大掌门》,演绎一个争夺杨家埠年画掌门人的传奇商人,张桐坦陈有压力的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看到自己的突破。“在这部戏中,我演的杨德龙和3个女人有感情纠葛,感情戏份比较多,希望观众能从这部戏中看到我演技上的突破。”

曹力:制片人角色挑战大
  “演了这么多年戏,跟了无数的剧组,《大掌门》是我首次以制片人的身份拍戏,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感觉很特别,责任也更重了。”在《大掌门》的首映式上,著名影视演员曹力说道。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著名演员,曹力在从艺的十几年间呈现给观众无数个性格迥异的荧屏形象,但这其中大多数是反派角色。本次曹力除了出演剧中的杨德利外,还担任了该剧的制片人,谈到自己饰演的这个角色,曹力称,杨德利是“比好人坏,比坏人好”的这么一个杨家埠年画的传承人。“虽然拍这部戏我自己有了新的身份,但对于角色的塑造,还是不敢有一点马虎。”曹力告诉记者,此次饰演木版年画手艺的传承人,在拍摄过程中,他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了刻版的技术,对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也有很深的了解。

伊莉莎:演二姨太感觉很好
  虽然《大掌门》的女主角童瑶没能参加该剧的首映式,但另一位主要女演员的亮相还是为仪式增加了不少“靓”点。来自乌克兰的美女伊莉莎身材高挑,金发碧眼,在剧中饰演杨德龙的二姨太娜达莎。说起剧中的这个角色,伊莉莎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说:“通过演娜达莎,让我知道了怎么讨男孩子的喜欢,特别是中国男孩子的喜欢,这种感觉很好。另外,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太神奇了,它让我喜欢上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据了解,伊莉莎出演过我国多部影视作品,其中,她主演的《我的娜塔莎》是中国第一部由外籍女演员出演女一号的电视剧。

80%的戏份都是在大观园古店街上拍的
  16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探访了电视剧《大掌门》的拍摄场景。从南大门进入大观园,原寒亭区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魏宽喜向记者介绍,杨家埠大观园南门的背面在剧中是潍县县衙的城门楼子。在大观园的古店街上,魏宽喜对记者说:“《大掌门》80%的戏都是在古店街上拍的,古店街现在是杨家埠影视创作基地,南侧现有的‘恒泰画店’、怡景园在剧中都是杨德利家的。”
  顺着古店街的东侧向西走,有家店门口悬挂着一面布旗,上面写着“粮店”二字,店内挂着一块黑板,标有粮食价格。粮店中间摆放着一个张桐在剧中扮演的杨德龙的画像。“这个画像是拍完电视剧后做的,本来是放在粮店门口的,前来拍照的市民特别多,后来又搬到了店内。”魏宽喜介绍说。
  随后,记者来到剧中杨德龙的画店“同德画店”,看到屋中间摆放着一个泥制的火炉,上面茶壶和茶碗。屋内还有一个长约5米的柜台,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年画。屋东侧的一张桌子上放着年画刻版、纸张等。
  在婚俗馆记者看到,院内摆放着一辆木制马车,屋内摆放着花轿、柜子等古代结婚的必备品,墙上贴着大大的“囍”字。“这些道具在剧中都使用到了,杨德龙与孙素云结婚时就是用的这顶轿子。”魏宽喜说。
饰演了十几个群众演员角色仅一句台词
  寒亭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邢华林在电视剧《大掌门》中既是导演助理,又是群众演员,他在剧中扮演了刀铺老板、粮店老板、商人等十几个角色。“我演的都是群众演员,十几个角色中只有一句台词。”邢华林说。
  邢华林向记者介绍,剧中杨德龙因为弟弟在济南被日本人杀害,他十分痛恨日本人,到处刻印抗日传单遭官府通缉。“当时有种‘下南洋,上北洋’的说法,北洋指的就是俄罗斯,官府通缉杨德龙,他便逃到了俄罗斯。”邢华林说,几年过后,杨德龙突然携带巨款和一个俄罗斯女人娜达莎(伊莉莎饰)回来了,要争夺年画掌门人。
  “杨德龙在去俄罗斯前,已经娶了孙素云(国歌饰)为妻,他从俄罗斯又带回来一个女人,族人们都认为他坏了族规,要杀他。当时杨德龙被扣押在祠堂,得到消息的娜达莎想解救杨德龙,便去‘王氏刀铺’购买菜刀想解救杨德龙。”邢华林说,他在剧中扮演了“王氏刀铺”的老板,娜达莎拿着菜刀就往门外走,没有给钱,所以他跑出店后说了句:“你还没给钱呢。”这也是他在整部戏中唯一的一句台词。“就是这句台词,我一共拍了十几遍,真没想到拍戏这么不容易。”邢华林说,剧中的“王氏刀铺”就是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古店街北侧的“明代作坊”的东屋,门前还摆着很多大刀。
不少群众演员过了把戏瘾后就不再演了
  演员姜超在《大掌门》中扮演了一个警察署长,每次上街巡查时,他身边都跟着四个小跟班,穿着警服,戴着警帽,背着长枪。观众如果细心观看这部戏就会发现,姜超的四个跟班中间换了人。
  据邢华林介绍,《大掌门》的大部分戏份都是在大观园拍摄的,剧中的群众演员也都是从寒亭区挑选的,大部分群众演员没有台词,即使有也就一两句。“多数群众演员没演过戏,我们一般都是挑一些相貌较好的,看起来有气质的,先让导演试镜,导演相中的,再进行剧中戏份的培训。有的群众演员一遍就能过,有的群众演员需要拍好几遍才能过。”邢华林介绍说。
  “姜超身边的四个小跟班都是杨家埠附近的企业家,为了露脸过把戏瘾,他们不计报酬干起了群众演员,但他们事情比较多,而拍戏需要的时间又长,所以跟了剧组一段时间后,这些群众演员就都不演了。”邢华林说,由于四个小跟班戏份较少,穿着也一样,很少有观众能看出前后变化,所以剧组便从打杂人员中又挑了四个小跟班继续演。
  家住寒亭区丰华路附近的韩志荣目前经营着一家织布厂,她在《大掌门》中扮演的是杨德龙的妈妈,虽然没有台词,但是可以在剧中露个脸,也足以让她过了把戏瘾。
  “我同学在剧组,当时是他找的我,说要演杨德龙的妈妈,虽然我没有演过戏,但是我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了。”韩志荣说,剧中有一场戏是杨德龙和孙素云结婚的场面,她扮演的杨德龙的妈妈没有台词,只是坐在凳子上冲着众人笑笑,点点头,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她还拍了两三遍。
全家总动员饰演群众演员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56岁的张廷山家住寒亭区幸福路与运河西街路口附近,爱好演戏的他会扭秧歌,经常参加演出,但从来没拍过电视剧。听说要在大观园拍摄《大掌门》,张廷山特别高兴,觉得露脸的机会来了。他主动来到大观园,找到了《大掌门》的导演寻求适合他的角色。“当时导演看我态度诚恳,就让我留在剧组演群众演员,还让我负责联系附近的群众演员,我最多的时候给剧组联系过20多个群众演员。”张廷山说。
  张廷山告诉记者,他在剧中扮演了货郎、菜贩、村民等20多个角色,有正脸的,有侧脸的,还有背面的。“我第一次出境扮演的是一个货郎,挑着布老虎在古街上走来走去。我还演过卖白菜的,也是用担子挑着菜在古街上来回走着卖。”张廷山说,虽然他在剧中出了很多次镜,但却没有一句台词,还不如他的媳妇纪世芬,她虽然镜头少,但还有一句台词。“剧中有个镜头是杨德龙在印年画,村民们都来看,我和媳妇扮演的是村民,其中需要村民喊一句‘你快点印吧’,本来这句台词是我说的,但导演嫌我方言味太重,就让我媳妇说了。”张廷山说。
  张廷山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都参与了《大掌门》的拍摄,他六个月大的孙子和84岁的岳父都在剧中有角色。“我的孙子是整部戏里最小的演员,他在剧中扮演的是杨德龙妹妹的私生子,而我老丈人是剧中年龄最大的演员,他在剧中扮演卖粮食的商人和在饭店吃朝天锅的客人。”张廷山说。

剧情介绍
  杨家埠年画起源于明代,当时杨氏祖先靠一块古版“打天下”,经过历代子孙的不懈努力,传承至民国初期时,已发展到拥有百家画店、近千从业人员、年产五千万张年画的规模,作品远销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传播甚广,文化影响颇深,杨氏家族掌门人的位置因此也格外受世人瞩目。按照祖例,杨家埠年画的掌门人位置每二十年更换一次,每逢适年的十月初一,由上代掌门人开祠堂祭祖后,依家谱将象征掌门人权力的古版传给下一代掌门人。
  杨德龙、杨德利是杨氏一族中“德”字辈的佼佼者,二人所经营的“同德”、“恒泰”两家画店也是同行中的翘楚,人皆料定此届传承必是一番龙虎相争。杨德利的弟弟杨德仁在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了日本特务组织,此番带着任务返回杨家埠,要帮哥哥抢到古版。杨德龙早些年因弟弟在济南惨案中被日本人杀害,愤而刻印抗日传单被官府通缉,被迫远逃国外。十月初一这天突然携巨款和一个俄罗斯女人回来,要争夺掌门人。杨德龙青梅竹马的伙伴沈芳是一个颇为神秘的人物,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与日本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发誓要帮杨德龙夺得古版。于是,一场兄弟间、民族间围绕古版的激烈斗争由此展开……
  据了解,《大掌门》以杨家埠年画和风筝为题材,多角度、立体式反映了“七七事变”前后杨家埠的民间艺人和爱国志士,为保住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拼死抗争的故事,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歌颂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作品。
  该剧出品人、总制片人高夕华表示:“《大掌门》将全景展示中国‘年画之乡’杨家埠民间艺人的传奇人生,以一个家族反映一个民族,以中国传统年画折射时代变迁和民族精神。”A22-A23版文/图 本报记者 付东升 刘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