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3版:诸城读本·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捡钱包捡回一个“儿子”
2013年1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捡钱包捡回一个“儿子”
环卫工拾金不昧,丢包人知恩图报,两人结成对子
  孙炳下高兴地戴上了李海涛为他邮寄来的助听器。



  一个是业务员,一个是物业清洁工;一个在潍坊,一个在诸城,相距一百公里,两个好心人却联系在一起,有了一连串温暖而动人的故事。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失主李海涛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人。而当他了解到拾金不昧的物业清洁工孙炳下右耳耳背时,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从老人专业用品店里买了一个助听器,偷偷地邮递给孙炳下;收到礼物后,孙炳下很感动,找人给李海涛写了一封感谢信,并打算明春去李海涛家里看望他的父母。就这样,两个好心人在“你来我往”间演绎出一段温情故事。
  酒后丢钱包着急
  在跟记者聊天过程中,李海涛连连说,自己这一次被真的感动了。12月9日晚10时,他打车到纺织街幼儿园老纺织厂小区附近,下车不久后,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我本来以为丢在车里了,后来仔细一想,想到我取钱时,顺手将钱包放在腿上,大概是开车门时,起身将钱包带了出来。”李海涛马上回到下车的路口寻找。
  “有人和我说,钱包掉了后,最好去附近的垃圾桶里找找,有可能别人拿走了钱,会将钱包丢进垃圾桶。”于是,李海涛带着一丝希望,借着路灯在附近的垃圾桶里翻找起来,他的举动还引来了行人异样的眼光。“因为喝了不少酒,自己的脑子有点迷糊,眼睛也有点迷离,加上白天忙了一天的工作,所以找得也不是很仔细。”
  李海涛是诸城市林家村人,一直在潍坊工作和生活,这次来诸城是洽谈业务,当晚陪老板喝了不少酒,吃完饭后想到朋友家寄宿一晚,第二天还要返回潍坊上班,没想到路上竟丢了钱包。钱包里不光有现金、身份证、各种银行卡、会员卡,更重要的是里面还夹着一份忙了两个月的意向合同。咋办呀,李海涛心急如焚。
绝望中等来电话
  因为单位还有其他的事,李海涛第二天一大早就怀着失落的心情,带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100元钱离开诸城,回到潍坊。临走之前,还特意嘱咐诸城这边的朋友帮忙写个寻物启事。李海涛走后,他的朋友写了一份寻物启事,另外又多复印了几份,张贴在纺织街幼儿园附近的角角落落。一上午过去了,张贴的寻物启事没有一点回音。李海涛有点绝望了。
  下午3时许,李海涛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听声音,对方是一名50岁上下的男士,他问是不是李海涛的电话,接着说自己捡到了一个里面有李海涛会员卡的钱包,想把钱包还给他。听到有人要归还自己的钱包,李海涛既兴奋又紧张,他告诉那位大叔,他一会儿就开车去诸城,想当面表示感谢。
  原来,这位捡到钱包的人,名叫孙炳下,是老纺织厂小区的一名物业清洁工。12月10日早5时左右,孙炳下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附近的街道开始打扫卫生,在一幢居民楼的拐角处,他看见一个棕色的小包躺在地下,捡起一看才知道是个钱包。“钱包挺重,里面肯定有很多贵重物品,失主一定很着急,我就在那里边扫地边等失主来认领,结果等了一上午也没见有人来认领,后来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失主的电话。”孙炳下告诉记者。
包里东西一样不少
  12月10日下午4时,李海涛来到诸城纺织街幼儿园的路口,孙炳下师傅已经早早地在路口守候,一见到李海涛,孙炳下就把钱包递了上去。“捡钱包容易,找失主难啊”,孙炳下风趣地说,“我年纪大了,没上过几天学,认不了几个字,听孩子们说通过超市会员卡可以联系到本人,我就让孩子去超市找到了你的联系方式。”
  递上钱包后,孙炳下还嘱咐李海涛检查检查里面有没有少了什么东西。
  李海涛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觉得自己特别庆幸,当场将钱包里所有的现金掏出来准备送给孙炳下,但孙炳下就是不肯接下。“人人都希望自己腰包鼓鼓的,但怎么挣钱有人却糊里糊涂,我从来不糊涂,我要是拿了他的钱,那就不是我了。”孙炳下斩钉截铁地说。
  “他当时听我说不要他的钱,就要请我去饭店吃饭,其实在三点半左右我就让老伴给做好了饭,等着他来吃饭,最后没有拗过他,就跟他去了饭店。心里想,去饭店我掏钱也行。人家大老远从潍坊跑来不容易,咱是本地人怎么着都好说。”孙炳下朴实地告诉记者。
俩好心人结下对子
  吃饭间隙,李海涛还想找机会给予孙炳下物质上的感谢。聊天时,李海涛发现孙炳下的右耳不好使,有点耳背。“当时,我就想,报答好心人的机会到了,他不接受我的钱,那我偷偷地给他买个助听器,再偷偷地给他邮递过来,”李海涛跟记者讲述道,“这样也算是对好心人的一种感谢和帮助。”
  一回潍坊,李海涛就到老人用品专用店买了一个质量很好的助听器,并通过快递公司给孙炳下师傅邮递了过去。接到助听器后,孙炳下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肯定是李海涛邮给他的,接着打电话给李海涛,得到了确认。
  然后他又委托小区的工作人员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李海涛寄去,并在信中提到打算明年春天去看望李海涛的父母。
  李海涛被孙炳下的热心肠彻底感动了,李海涛表示,他愿意与孙炳下“结下对子”,一对一帮扶,“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看他。”
  邻居们都十分羡慕孙炳下,并开玩笑地说:这回老孙捡了一个钱包,真像“捡回来”一个儿子啊。
        文/图 本报记者 吕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