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世界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油田遭袭 我32名工人撤离
2013年1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田遭袭 我32名工人撤离
  南苏丹冲突致当地民众流离失所。CFP供图



南苏丹局势持续紧张,各国纷纷增派武装保护本国人员 
  南苏丹军方发言人19日证实,反政府武装18日夺取东部琼莱州首府博尔。当天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证实,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在琼莱州的一处营地遭到袭击,已确认3名印度籍维和部队士兵丧生。这是南苏丹冲突发生以来,首次致死联合国人员。
  南苏丹北部一座油田19日发生武装冲突,中石油安排在那座油田工作的32名中国工人去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外交部说,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在南苏丹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

联合国营地遭袭击
  南苏丹陆军发言人菲利普·阿盖承认,政府军18日晚激战反对派武装,最终失去对博尔的控制权。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19日证实,联合国在琼莱州一个有难民避难的营地当天遭到袭击,多人丧生。
  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慕克吉19日晚在联合国维和会议上说:“不幸的是,今天早上民兵团体在南苏丹杀死3名来自印度的维和士兵。”
  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发布声明,遭袭时,营地内有43名印度籍维和部队士兵,6名联合国警务顾问和2名联合国文职人员。有消息人士称,该营地与外界联系可能已被切断。
  南苏丹这一轮武装冲突源于15日,截至19日,致死将近500人。
东非邻国前往调停
  南苏丹境内蕴藏丰富石油资源,与相邻的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贸易关系密切。由于担心南苏丹危局累及地区安全局势,东非多国外交部长19日前往南苏丹调停。
  南苏丹新闻部长卢思告诉路透社记者,国内油田没有受到影响,“局势平静,石油输出一如往常。”石油部发言人尼科迪默斯·阿贾克·比奥说,原油生产“还在继续”。
  按照这名官员的说法,这一冲突应归咎于政治因素,无关部族纷争。
  南苏丹原油生产刚刚恢复不久,是政府外汇收入主要来源。由于输出渠道由苏丹掌控,两国遗留问题致使南苏丹石油输出中断15个月,一定程度加剧派系紧张关系。
各方纷纷增兵保护
  随着南苏丹暴力事件增加,各方已向南苏丹增派武装,保护人员撤离。
  联合国发言人法尔汉·哈克说,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将撤离阿科博营地的联合国人员。同时,联合国预计20日从马拉卡勒向阿科博营地增援一支60人的部队。
  哈克说,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刚刚被反对派夺取的南苏丹重镇博尔建有营地,为1.4万名平民提供保护。
  联合国方面19日下午已派遣维和部队前往朱巴执行巡逻任务。
  此外,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当天致函国会,称联邦政府已于18日派遣45人组成的特遣队前往南苏丹,以保护美国公民在南苏丹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与此同时,美国加紧从南苏丹撤侨。继18日撤走包括美国使馆非必要人员在内的3批人员后,美方租赁的一架客机19日从朱巴撤出130人。
中方动态
中石油撤离工人
  据南苏丹当地媒体报道,中国石油公司驻南苏丹的一名负责人说,南苏丹北部一座油田19日发生武装冲突,致使14名南苏丹籍雇员丧生。
  中石油正安排用飞机把在那座油田工作的32名中国工人运送到朱巴。
  该负责人表示,发生冲突的是由印度、马来西亚和南苏丹组成的一家联合作业公司经营的一个油田。隶属丁卡族和努维尔族的武装分子19日下午在该油田发生武装冲突,导致联合作业公司的14名南苏丹雇员死亡。
  这名负责人还说,目前中国石油公司正在安排用飞机把在这个油田工作的32名中国工人运送到南苏丹首都朱巴。稍早前,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也表示,使馆在第一时间就已启动应急预案,正与各中资机构、在南经商的华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积极保护我公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9日说,中方对南苏丹国内发生冲突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表示关切,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在南苏丹的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
  华春莹介绍,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马强当地时间17日获悉12名中国劳务人员在尼罗河附近一个采砂场受困后,立即紧急联系南苏丹内政部长,通报情况,请对方全力协助营救中方受困人员。在使馆协调和南苏丹政府全力协助下,12名中国劳务人员当天全部安全获救并得到妥善安置。

◎解密南苏丹
民族冲突引发武装冲突
  南苏丹首都朱巴15日夜间发生激烈武装冲突。总统萨尔瓦·基尔称,这是遭解职副总统里克·马沙尔发动的政变图谋,已被政府军挫败。此后,南苏丹军队中分别拥护基尔和马沙尔的力量兵戎相见,冲突逐渐扩大。
  此前,南苏丹总统基尔曾指出,武装冲突是因为军事政变引发的,并指责与前副总统马沙尔结盟的部队是罪魁祸首。不过,马沙尔对此予以否认。他认为,总统卫队里不同部族士兵之间的武装冲突导致了目前的大范围武装冲突。此前,南苏丹政府已以“政变”为由逮捕了至少10名高级政府官员,其中包括前财政部长。众多国际观察人士也认为,目前来看,本次动荡似乎更多是源于军队中不同部落军人之间的种族冲突,因为很多杀戮都是基于种族的。
  有分析人士认为,防止南苏丹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关键即是让该国各政治派别的领袖坐到谈判桌前,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谈判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因为独立前的多年战乱使得南苏丹国内武器泛滥;在南苏丹政府军内部,不同派系林立,各派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在过去几天的冲突中,有不少平民都是因为他们的部族身份而被杀害,因此不少国际观察人士都担心,这将引发不同种族间的报复,甚至使得目前的冲突演变为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内战。
是原苏丹共和国一部分
  南苏丹共和国,简称南苏丹,曾经是原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苏丹南部各政党领导人2011年2月16日一致同意,把即将在苏丹南部地区创建的国家命名为“南苏丹共和国”。在苏丹南部地区2011年1月举行的公民投票中,绝大多数选民都赞成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根据苏丹北南内战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和这次公投结果,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
  苏丹南北内战发生于1983年到2005年,这场战争主要地点是苏丹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平民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大约有190万名南苏丹平民死亡,200多万人丧生,以及超过4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1983年5月,因反对政府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以约翰·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发动兵变,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政府武装活动,从而引发苏丹第二次内战。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和苏丹人民解放军在埃塞俄比亚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组织并武装了自己,使他们最终成为对抗政府的强大武装力量。尽管他们主要是由基督教徒领导下的南方人(以丁卡人为主)组成的,但随后北方的非阿拉伯族群和南方的自由思想者也加入进来,他们和该运动一起在为建立一个世俗的、民主的苏丹而战。2005年1月,作战双方签订合约《内罗毕协议》,北方政府同意南方就独立举行公投,冲突基本结束。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