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12月26日,日本东京,安倍晋三(中)抵达靖国神社。新华社发
|
|

|
|
◎成为小泉纯一郎之后首名在职的“拜鬼首相” ◎中韩表示愤怒,并提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 26日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的日子。当天,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成为2006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之后首名在职“拜鬼首相”。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26日下午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韩国政府对此表示愤怒,并予以谴责。
安倍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参拜于当地时间26日11时30分开始。 记者在现场看到,安倍身穿黑色西服,抵达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靖国神社。在与数名身穿日本和服的官员会面后,安倍走进建筑,开始参拜。 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后辩解说,参拜目的是为了创造没有战争的未来。安倍说,参拜没有伤害中国和韩国的意思,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关系对日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安倍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首次出任首相时没有像他的前任小泉纯一郎那样参拜靖国神社,但后来自称“悔恨至极”。去年12月二次出任首相后,安倍以可能引发外交问题为由,不愿表明是否会参拜,但数次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虽然安倍在首次出任首相期间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在他第一次当选首相前几个月,他曾以内阁官房长官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2007年辞去首相职务后,安倍每年“坚持”在“终战纪念日”即日本二战无条件投降纪念日,或其他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2011年8月15日,日本52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包括安倍、时任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和前首相森喜朗。2012年10月,时任自民党总裁的安倍再次参拜。
悍然参拜引发中韩强烈不满 外交部长王毅26日下午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代表中国政府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王毅表示,安倍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国际正义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肆意践踏。我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方提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中方和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一道,一贯明确和坚决反对日本领导人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参拜靖国神社。如果日方蓄意继续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不断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对立,中方将奉陪到底。 韩国政府26日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表示愤怒。 韩国政府发言人、政府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刘震龙26日代表政府发表声明说,安倍不顾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的担忧和警告悍然参拜靖国神社,韩国政府对此表示愤怒,并予以谴责。声明指出,如果日本真心希望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积极努力,它首先就该正视历史,通过向遭受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所带来痛苦的国家和民众作出彻底的反省和谢罪而建立相互信任。 ◎媒体观察 执政一年暴露野心 26日是安倍政府执政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来,无论是保密法、还是“地球仪外交”以及“安保三箭”,都映射出其勃勃野心。日本共同社评论称,安倍在300多天当中,做得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得罪人”。 早在安倍内阁成立之时,日本媒体就指出,在19人的内阁中,有多达14人属于极右的“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成员。安倍选择了这样“右翼扎堆”的班底,已经暴露出其试图在历史问题上为日本“洗白”的野心。 在地区外交方面,安倍植下了不少外交隐患。供奉祭品和参拜靖国神社、扩充武装力量、挑战和平宪法等等一系列做法,在地区制造不和谐局面。 在挑战战后秩序问题上,安倍频繁触动和平宪法底线,回避历史真相,搞出包括保密法以“安保三箭”在内的一系列大动作。法新社援引日本国内的批评声报道,保密法被评价为“战后日本民主的最大威胁”。 出任首相一年的时间,安倍共计访问过25个国家,其中包括美国以及全部东盟十国。由于其主张“地球仪外交”,今年海外出访次数与往年相比多出一大截。纵观一年来安倍的外交动向,有分析认为其实际上在执行“媚美”、“稳韩”、“拉俄”以及“遏华”的策略。一方面强化修复日美同盟;另一方面,遍访东盟国家,大力推销所谓“价值观外交”,并四处喊话拉拢,试图构筑一个“遏华”包围圈。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