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世界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俄客船南极搁浅“雪龙”破冰救援
2013年12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俄客船南极搁浅“雪龙”破冰救援
  12月28日,“雪龙”号船长王建忠(右)在研究俄罗斯船的被困情况。新华社发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12月25日,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冰海搁浅后求救,我国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紧急赶往出事海域。经过50多个小时、600多海里的航行,12月28日,“雪龙”号距离俄罗斯遇险船只约六七海里。考虑到被困的俄罗斯船只解除了冰山的威胁,降低了求救等级,而浮冰区厚度近3米,远远超出了“雪龙”号破冰能力,“雪龙”号停止破冰靠近,等待有利的天气时机再实施救援。
“泰山站”明年初完工
  中国国家海洋局12月27日发布消息称,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于南极中山站时间12月24日20时顺利抵达“泰山站”建站地点,建站工程正式破冰开建。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其中,长城站、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是南极海拔最高的一座科学考察站。 
  据官方介绍,泰山站寓意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处于前往格罗夫山的分岔路口、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选址位置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621米,距中山站522公里。 
  据了解,建设泰山站,一方面可以作为昆仑站的中继站,为昆仑站的科学考察提供后勤保障支撑,进一步服务中山站—昆仑站内陆冰盖断面的各项科学考察;还可以此为基地,服务于格罗夫山地区科学考察。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建设队员首先将开展泰山站的冰基建设,目前内陆队已正式开始泰山站建设工作。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主任曲坦洲说,泰山站的使用时间为头一年的12月至来年3月,其主体建筑的建设预计耗时40天,将于2014年初完成。

我国南极科考时间表
  1983年:中国签订《南极条约》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支南极考察队启航,12月26日,第一位中国科学家登陆南极。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研究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建成。夏季最多容纳80人,冬季40人。
  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建成,位于东南极大陆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夏季能容纳60人,冬季20人。
  2009年1月27日:中国首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建成开放,海拔4087米,位于南极洲高原内陆冰盖最高点的西南方向7.3公里。
  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考察队出发前往南极,首要任务是建立泰山站,并对另一研究站进行实地考察。
  2013年12月3日:27天的海上航行后,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成员抵达中山站。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等报道
中国救援船“雪龙”号
  中国“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我国购进后,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英文名为chinare),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雪龙”号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我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雪龙”号前后投入了近2亿元人民币的改造,据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在7亿元人民币左右。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雪龙”号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2013年11月7日从其母港——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科考码头启航,开始我国第30次南极之行。据了解,此次南极科考是“雪龙”号首次环南极航行任务,将执行30项科学考察任务,15项后勤保障及工程建设项目,其重中之重便是在伊利莎白公主地新建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泰山站。
◎相关链接
  俄罗斯运输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是一艘“冰间航行级”旅游船,载有一支澳大利亚科考队和来自数国的游客。据介绍,船上共载有22名船员和52名乘客,乘客中有40名澳大利亚人、5名英国人、1名智利人、1名阿根廷人、4名新西兰人、1名荷兰人。该船原本计划驶往澳大利亚的麦夸里岛。
  据俄塔社报道,“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伊戈尔·基谢廖夫介绍说,由于浮冰挤压,该船外壳的吃水线以上约2米的一处位置出现一条不大的裂缝,但船员已迅速将该裂缝焊接上了。目前这个意外尚未对船只造成任何危险,船的结构没有任何损坏,船上工作人员都在各尽其职,乘客还不需要疏散。但他也承认,如有风暴袭来,那个裂缝焊接处可能会带来“问题”。
  据报道,这艘船于1982年在芬兰建成,原被用于科学考察。但在其科考生涯中,该船一直在太平洋海域航行,从未到达过南极或北极。“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现归俄远东水文气象科研所拥有,但由澳大利亚运营机构使用。
  基谢廖夫船长介绍说,该船运载的澳大利亚科考队于今年11月末启程,原计划在明年1月初结束全部科考工作。目前,其主要科考任务都已完成。

俄罗斯遇险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
  俄客船被困74人遇险
  当地时间12月25日5时50分,当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号正前往罗斯海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时,值班驾驶员突然接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打来的电话称,一艘载有74人的俄客船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客船漂移,威胁船只和人员安全,急需救援。同时,“雪龙”号也收到了俄罗斯客船发来的最高等级海上求救信号。
  “雪龙”号船长王建忠接到消息后,立即指挥驾驶员将计划航线向东南方向调整,以最大航速前往俄客船遇险地点。
最后六海里救援受阻
  当地时间12月28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在距离俄罗斯遇险船只6.1海里处停止向前破冰。“雪龙”号船长王建忠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浮冰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雪龙”号的破冰能力,而且下半夜一个西风带气旋即将到来,还将进一步增加浮冰的厚度和密度。
  目前,“雪龙”号将原地做好安全保障,等待气旋过后有利的天气时机再向前破冰,同时做好俄罗斯遇险船只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行进途中遇恶劣天气
  一个强大的西风带气旋横扫“雪龙”号航行的海域,气旋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1级,是本航次遇到的最大气旋之一。海面大雾笼罩,风雪交加,白浪滔天,能见度极差。
  以往遇到这种恶劣天气,“雪龙”号会进入浮冰区避风。但为了“抄近路”,船长王建忠决定直接从西风带气旋中心冒险穿越。
  12月26日下午,在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下,“雪龙”号顺利穿越西风带气旋中心。沿着一条距离俄罗斯船遇险地点最近的航线,驶进了浮冰区。
中方拟多套救援方案
  对于这场南极国际救援行动,中国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考察队改变了原定考察计划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应急小组初步制定“雪龙”号协助破冰,“雪鹰12”直升机救援,“黄河艇”、“中山艇”救援等多套方案,尽一切可能救援俄遇险船只。
  目前,“雪龙”号与俄罗斯船只保持密切联系。“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位置距离南极海岸约有180公里,距离北部浮冰区边缘还有不到20公里,冰情十分复杂,该海域天气恶劣,视距几乎为零。船长伊戈尔·基谢廖夫介绍说,该船准备在中国“雪龙”号科考船破冰开辟出一条水道后,跟随“雪龙”号驶入没有浮冰的清水区。此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将驶往位于太平洋西南边缘的澳大利亚麦夸里岛,其间船上的澳大利亚科考队员将继续开展海水测量研究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