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履历
1993.07—1995.03,四川省纪委常委;
1995.03—1996.0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
1996.03—2000.08,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书记;
2000.08—2000.12,四川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00.12—2002.05,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02.05—2007.05,四川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
2007.05—2011.01,四川省委副书记。
2011.01—2011.09 四川省委副书记、大会常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2011.09—2013.01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2013.01至今,四川省十一届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2013年12月,李崇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
|

|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在被查地方官员中级别最高 ◎被查两天前还出席官方活动,曾多年在纪委工作 12月29日上午,中纪委发出消息称,四川省政协主席李崇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记者当天上午登录四川省政协官网时发现,在“政协领导”信息一栏中,还保留着李崇禧的照片,下面其职位依然为“政协主席”。记者查阅到,李崇禧在本月的27日还出席过官方活动,距宣布被调查只有两天时间,这次活动也是李崇禧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其从政经历显示,从1982年到1995年,李崇禧在纪委部门工作过整整13年。 被查之前频频出镜 李崇禧成为继李春城、郭永祥之后,四川省被中央纪委立案调查的第三位官员。 李崇禧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2月27日,四川省政协召开十一届第14次主席会议。省政协主席李崇禧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崇禧在会议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同时表示要认真谋划好、开展好省政协明年工作,努力提升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水平。 据四川省官场人士称,四川官场内早已流传李崇禧被调查的消息。早在之前,就曾听说李崇禧被限制出境。尽管如此,李崇禧在近段时间内频繁在媒体上露面。 据知情人士透露,李崇禧这次落马,很有可能是经济问题。 曾在纪委工作13年 官方简历显示,李崇禧1982年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即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之后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四川省纪委做起了反腐倡廉工作。 大学刚毕业的李崇禧在四川省纪委二处任干事,一干就是4年。后升至四川省纪委纪检二室副主任,四川省纪委纪检二室正处级副主任,四川省纪委纪检二室主任。 1993年,在四川省纪委常委、纪检监察四室主任岗位上干了一年后,李崇禧当选为四川省纪委常委,直到1995年。 从1982年到1995年,李崇禧在纪委工作了整整13年。 近期强调机制创新 据四川媒体报道,李崇禧早年在四川省新闻从业人员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力求反腐倡廉舆论宣传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记者了解到,2003年11月至12月,四川省纪委先后召开了全省招投标监督理论研讨会、全省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会议、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 李崇禧先后在三个会议上作了讲话,特别是对机制制度创新问题。 他强调,省和市州纪委要与有关部门建立案件处理协调联系制度、纪律处分执行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以解决新时期案件审理工作中的定性难、处理难、执行难的问题。 隔两天打掉俩“老虎” 记者梳理发现,本月27日,中纪委曾在其官网上公布,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调查。 仅隔两天,又宣布李崇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至此,李崇禧是1年多来被查处的第18名省部级官员。记者注意到,李崇禧是被调查的地方“老虎”中级别最高的“一只”,属于正省级。 有专家曾表示,中央在反腐方面力度越来越大,屡出“重拳”。只要中央有决心,打“老虎”无所谓难度大小。 据《法制晚报》 相关新闻 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将被核实 凡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 《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积极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保证填报内容真实准确。 《通知》明确,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报告纪律。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凡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通知》提出,今年起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据了解,抽查核实工作主要是对报告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每年按一定比例开展随机抽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对拟提拔的部分考察对象、拟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象和其他需要核查的对象进行重点核查。 新闻背景 领导干部必须报告哪些个人事项 按照这一规定,应当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领导干部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中县处级副职以上(含县处级副职)的干部;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大型、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和中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 报告的内容共14项,包括: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本人因私出国(境)的情况;子女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通婚的情况;子女与港澳以及台湾居民通婚的情况;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情况;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包括配偶、子女在国(境)外从业的情况和职务情况;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本人的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等;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产情况;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有价证券、股票(包括股权激励)、期货、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 在时间上,要求领导干部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个人有关事项,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30日内按照本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专家解读 抽查核实将使制度效力充分显现 现行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是2010年发布的,目的是通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这几年一直在做,但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制度安排的预期目的。“现在领导干部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时候,愿意报就报,不愿意报就不报,不仅内容打了折扣,还出现了虚假信息或缺斤短两的信息。”辛鸣说。 中组部发出的通知要求,抽查核实工作主要是对报告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何增科表示,这是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实质性举措,抽查核实既有利于对虚假申报进行处理,提高惩治腐败效率,也利于在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挽救一批干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应当有申报、核查、公示三个环节,“如果只申报而不核查的话,申报就没有多大意义,很多瞒报假报通过核查才能发现。” 抽查核实作为一种手段,将对领导干部形成威慑,使其放弃侥幸心理。“可以说,单纯申报只能使这项制度发挥两三成作用,如果申报加核查,则可以发挥50%至60%的作用,再加上公示,就能发挥更大作用。”姜明安说。 还有专家建议,应当把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让监督的范围更大更广,形成的震慑更具威力。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