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创刊二十周年系列特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2014第一天·新政
 
标题导航
由简单住宿到起居讲究
2014年01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简单住宿到起居讲究



地道潍坊人 细数搬迁史
  城市在变,住在城市里的人在变,我们住的房子也在变。要是我们的祖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搬家换地,在哪里出生,在哪里入土。
  现在的我们,不停地追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一搬再搬,从平房到楼房,从蜂窝煤到集中供热,回顾一次次搬家过程,心里由衷地感叹,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张湛是地地道道的老潍县人,今年35岁,仔仔细细地往上数5辈都在白浪河边生活。“往上数20年,那时候我还小。可好好盘算一下,这些年还真换了不少房子呢。”张湛说。
第一个家:平房狭窄冬冷夏热
  “我印象当中的第一个家,在奎文区前所街的平房里,是父母单位的宿舍。”张湛说,当时小院住着9户人家。他家三间屋共28平方,再加上一个不足8平方的储藏室,这就是当时他家的全部格局。
  “那平房,有什么好啊?”张湛的母亲陈女士说,“家里空间太小,塞得满满当当,没有值钱东西。书橱、衣柜、写字台,都是张湛他父亲自己做的。一直到1994年,家里才陆续买上了冰箱和彩电,这是最值钱的宝贝。”
  当时张湛家住的是西屋,居住环境是“冬凉夏暖”。冬天外面刮大风,家里刮小风。木头门窗透风撒气,封窗户是每年必做的工作,就是用钉子和厚塑料布,把整个窗户里外两层全部都封起来,而且窗户台上都堵着抹布,湿了就换,主要为了防止因为温差而形成的哈水把窗户下的墙皮泡坏了。门上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到了晚上仍然能听见“呜呜”的风声。就因为保暖性差,炉子生得多旺都不暖和,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棉袄棉裤全副武装还得盖上被。
  到了夏天,由于西晒的时间特别长,平房的墙皮又薄,热得让人受不了,风扇呼呼地吹也无济于事。一般吃过晚饭,全家人都抹上风油精到白浪河边凉快,等着房子凉透了才能回家。到了晚上,实在热得睡不着,睡觉都开着门,然后把凉席铺在外间的地上。
  夏天平房返潮特别厉害,掀开床底下,成片成片的青苔,装东西的箱子都湿得软塌塌的,实在没有办法,陈女士就在床上放两快木板,把箱子垫起来。“一直到现在我对‘西’都不感兴趣,西户、西山,我统统不感兴趣,有后遗症了。”陈女士笑着说。

第二个家:旧楼配套设施太差
  1997年,传出消息,说东风街以北的老房要拆迁,当时张湛奶奶家空出一套房,位于潍城区翠竹园小区,只有60多平方。张湛当时就读于潍坊七中,搬到那居住,上学方便了许多。
  “楼房是正南正北的位置,光照也不错,全家人的高兴劲甭提了。虽然不是新房,但装扮的热情不减。”张湛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套房是东单元东户,装修时为了确保房屋的保暖性,他父亲想了好多办法,最后在整个东墙上加了一层厚厚的泡沫作为保暖层,效果非常显著,当时这个设计他父亲得意了好久。
  张湛一家的周围没有很多门头房和生意人,也没有像样的超市。由于是开放式的小区,停在楼下的车子总是被偷,有时候上楼短短5分钟,自行车就不见了。张湛父亲的摩托车是他家最值钱的交通工具,为了保险起见,他父亲每天下班都会把车停在1里路以外的停车场,然后再步行回家。
  楼道里的公共设施陈旧,没人负责维修管理。楼道里的灯坏了没有人负责更换,如果想用,就必须自己换,而且当时地下室里公共区域里没有灯。晚上开地下室的门,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找到锁眼。“我当时上高中,每天晚自习回来的都很晚,尤其到了冬天,马路上基本没有人。每天晚自习后,我都会看见妈妈在门口溜达。有时候在路口,有时候在楼下。后来地下储藏室伤人的报道频繁曝光,她更是一天都不落下地等我。看见她冻得跺脚取暖,心里的温暖和不安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张湛红着眼眶说。
  住上楼,也多了个累活,那就是扛炭。冬天张湛的父亲买好煤,分好哪是煤渣,哪是煤块,全部一袋袋装起来,放在地下室里,要用的时候,再一点点往楼上扛。
第三个家:新“设备”称心如意
  2004年,拆迁房盖好了。“这是我们家真正意义上自己的第一套房,面积差不多有90平方米,位置在北宫街以北。”陈女士说。
  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一遍遍地测量尺寸、确定样式之后,请了专业的木匠,做了全套的家居,电视柜、门口的挂衣架、鞋柜,所有的设计都是自己做的。
  “有了像样的客厅,宽敞的卧室,当时真是感觉太好了,真打算以后就那里养老了,不用再换房了。”陈女士说。
  那时家里生活质量有两大提升,一是有了整体厨房。陈女士在家做饭,所以对于厨房的要求比较具体,为了摆脱油烟,陈女士最先开始看的就是整体厨房。“这个一定要有!”
  另外一件就是独立浴室。陈女士说进了楼房后,有了电热水器,谁想洗澡插上电源半小时以后就差不多了,也安了浴霸,但是浴霸也存在问题就是太干燥,人在洗澡,就从头发上冒热气,把水分都烤干了。当时独立浴室还是个新鲜事物,虽然6000元左右,但是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
  家里空调、电视、冰箱、电脑、滚筒洗衣机,一样样置办起来,一家人着实被一股浓浓的幸福感包围着,享受了好长时间。

第四个家:升级换代改善品质
  “我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发现父母老了。”张湛说。因为是拆迁房,小区内的煤气和供暖迟迟没有解决。年过半百的父亲,每年冬天还是与煤打交道。不过扛煤成了张湛的活,那时他才知道一袋那么重的炭顶多用一个礼拜,原来一冬天需要那么多的炭。终于有一天,他们又开始物色换新房。”
  2010年,张湛又搬家了,这次是在北海路东方天韵附近接近140平方的大房子。“生活越来越好,小区环境、建筑质量、社区品质也得选好的。”陈女士说,“这套房除了集中供暖,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以外,小区非常漂亮,绿化面积大,而且设计得别致有情趣,单元门有可视电话,花园里有山有水。有地下停车场,这在当时看来,太具有诱惑力了,我们一眼就看中了。”
  有了地暖,再也不用每年冬天发愁了,这是最最满意的事。因为父母的年龄大了,这次直接找了一家装修公司,和设计师沟通过具体的细节,看了设计图纸之后,基本就全交给公司处理了。从健康环保的角度出发,装得非常简单,轻装修重装饰,“现在再看看家里,什么都不缺,夏天空调、风扇、冷气扇,齐上阵,呆在家里都不愿意出门。”张湛说,家里光是手提电脑就有两台,还有给妈妈买的ipad,手机无线上网,这些变化快的让人吃惊。
  现在的小区,有高高的松树,一年四季都有各色各样的花,小广告、乱写乱画早就销声匿迹,花园里的植物都是各种造型,随时修剪。“40多万,最后连税加起来,接近45万,这钱花的值啊。”陈女士在新的生活中有了新的感慨。
与房子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
  张湛的婚房在玉清街与文化路口交叉口附近的博悦世家,“当时买房的时候,就想好了,最好不要离得太远,这样互相照应不方便。”陈女士说,家中还有快80多岁的老母亲,由子女轮流照顾,孩子们上班都开车,还是离自己近点好。所以选房子的时候,基本就是以3公里为半径,画了个圆。最后确定了110平方米左右的这套三居室。
  张湛的妻子也是本地人,“我们这一代不缺房子,以后换房主要是因为生活需要。”张湛说,现在他儿子2岁,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妻子开始考察幼儿园的软件、硬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因为平常都是老人接送的比较多,最好是在小区周围能找到一家正规的公立幼儿园,这是最理想的。以后换房的主要原因,张湛觉得可能主要围绕孩子入学和老人的情况。“双方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换房我们可能考虑都在一个小区,或者住高层。前几天听岳母说起每天爬5楼有些吃力,想换个矮点楼层,看来,与房子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 文/图 本报记者 孙艺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