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世界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雪鹰 ”起飞 被困乘客获救
2014年0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鹰 ”起飞 被困乘客获救
  1月2日,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人员走下“雪鹰12”直升机。新华社发
  1月2日,中国救援人员和俄罗斯被困人员一起搭建直升机起降的临时停机坪。
  1月2日,中国“雪鹰12”直升机准备转移受困的俄罗斯船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乘客。
  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在等待接收被困的俄罗斯考察船乘客。



飞行6架次完成转移,52名乘客已登上澳大利亚“南极光”号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2014年1月2日确认,受困于南极冰海中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上的全部52名乘客,当天分批搭乘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派出的“雪鹰12”直升机离开被困船只,已全数安全抵达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补给船。预计获救乘客将于1月中旬随“南极光”号抵达塔斯马尼亚岛。
最新进展 全部乘客获救
  1月2日下午,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上的“雪鹰12”直升机飞行6架次,成功将被困的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所有52名乘客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补给船上。
  经过多日等待,俄船被困海域天气终于好转。2日,天气晴朗,能见度良好。中澳两国的救援船——中国“雪龙”号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均停泊在围困俄船的浮冰区边缘地带,它们与后者的距离分别为11.8海里和14.6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
  应“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基谢廖夫请求,三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改变此前预案,决定用“雪鹰12”直升机将52名被困乘客分批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直接运往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由于俄罗斯、澳大利亚的两艘船上均没有飞机平台,“雪鹰12”直升机只能降落在两船附近的浮冰冰面上,尔后再接送被疏散的乘客。
  为保证直升机在浮冰冰面上的安全,“雪龙”号上的应急救援海冰工作组成员首先乘“雪鹰12”直升机飞抵俄被困船只附近冰面,选择场地、勘察浮冰厚度和强度,确认满足直升机起降安全条件后,再紧急搭建供直升机起降的临时停机坪。此后,海冰工作组又乘“雪鹰12”直升机飞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附近冰面做了同样的准备工作。
  北京时间2日下午3时25分左右,“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第一批乘客乘机抵达澳大利亚“南极光”号附近冰面。截至目前,所有52名被困乘客及其行李已全部由“雪鹰12”直升机运出,并已转移到“南极光”号上。
救援过程
“雪鹰12”抵达被困船只附近
  当天早些时候,俄罗斯科考队领队克里斯·特尼教授在个人微博上宣布:“中国直升机已经抵达‘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我们百分之百确定要走了!非常感谢所有人!”
  特尼稍后在微博发布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介绍,2日下午,中方直升机抵达他背后的冰面。
  俄方人员先前按照中方关于“雪鹰12”降落条件的要求,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平整出这块区域,压实雪面。
  视频显示,“雪鹰12”降落在划定区域。轮胎接触冰面前,直升机在空中悬停片刻,调整位置,然后平稳降落。数名身穿橘红色科考服的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应急救援海冰工作组人员走上冰面,直升机随后飞回。
  特尼兴奋地说:“如果顺利,我们大约一个小时后就会起飞。”

第二次飞行开始转移受困人员
  工作组人员随后完成对“雪鹰12”着陆冰面的勘察,直升机开始第二架次飞行,把第一批受困人员运送至约14.6海里外的“南极光”号附近冰面。
  按照预案,“雪鹰12”第一个飞行架次是把海冰工作组运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冰面,勘察冰层厚度,铺设直升机降落的木板,以防直升机下陷或侧翻。与俄方人员沟通协调后,“雪鹰12”第二个飞行架次才开始转移受困人员。
  “雪鹰12”机长贾树良先前接受采访时说,“雪鹰12”直升机此次跟随“雪龙”号航行,主要是承担罗斯海和长城站的物资运输任务,没有安装吊臂、吊篮、绞车等专业救援设备,因此不能悬停在空中实施救援,必须降落在冰面。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基谢廖夫介绍,由于现在南极正值夏季,夜晚光照和白天一样明亮,所以可以昼夜不停地运送乘客。

救援一波三折被迫改变原方案
  根据早些时候制定的方案,“雪鹰12”直升机应把52名受困乘客送至“雪龙”号,他们随后乘坐一艘驳船登上“南极光”号,“南极光”号将驶向没有浮冰的海域。
  不过,海冰阻挡了驳船接近“雪龙”号。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救援协调中心说,如果还是按照原计划,整个行动会拖延。俄方科考队领队特尼说,因此,救援方案在最后一刻改为由“雪鹰12”直升机把获救乘客直接送至“南极光”号附近的浮冰,再由一艘小船把他们送上大船。
  “雪龙”号、“南极光”号几次试图靠近,但遭到恶劣天气阻拦,暴风雪、浓雾和海冰让救援人员一次次无功而返。“雪龙”号2013年12月28日一度行驶至可以看得见“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位置,但一些海冰厚达3米,厚度和密度都远远超过“雪龙”号的破冰能力。

◎相关链接
救援三大挑战
  承担此次营救任务的直升机正驾驶贾树良机长分析了用“雪鹰12”直升机援救俄罗斯船被困人员的三大挑战。

天气变化快
  南极天气瞬息万变,导航和气象保障条件有限。“在国内,直升机飞行有精确的天气预报保障,但在南极很难实现。更何况南极的天气常态是低温酷寒、风暴肆虐、瞬息万变。”贾树良说,“由于‘雪龙’号上没有导航设备,直升机起飞和降落地点全凭飞行员目视,一旦能见度不好就非常危险。因此,一定要耐心等到天气状况好的时候,才能出动直升机实施救援行动。”
降落风险大
  直升机在海冰上降落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贾树良说:“由于被困的俄罗斯船上没有飞机平台,‘雪鹰12’直升机只能在海冰冰面上降落。冰有多厚,能不能承载直升机的重量?雪有多深,会不会在降落时被旋翼吹起来,令人看不清降落地点?这些都是未知,是最大的安全风险。”“雪鹰12”直升机双层旋翼刮起的风很大,如果冰面上的雪没有被冻结实,旋翼的风就会吹起雪雾,让飞行员看不清降落点。
设备很有限
  据贾树良介绍,“雪鹰12”直升机此次跟随“雪龙”号航行,主要是承担罗斯海和长城站的物资运输任务,直升机上没有安装吊臂、吊篮、绞车等专业救援设备,因此不能悬停在空中实施救援,必须降落在冰面。为了保障直升机降落场地的安全,“雪龙”号通知“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其附近平整出了一块场地,压实雪面。

22名船员留守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2013年11月28日从新西兰出发,12月24日被困在距离澳大利亚最南端塔斯马尼亚岛以南约2700公里的冰海中。“雪龙”号2013年12月25日接到澳大利亚方面的电话,得知“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没有沉没危险,除52名获救乘客外,22名船员将留守,等待浮冰消解,人船脱身。
  获救乘客抵达“南极光”号后,仍需要等待数周才能回到陆地,缘由是“南极光”号需要先前往澳大利亚凯西科考站补充燃油。预计获救乘客1月中旬随“南极光”号抵达塔斯马尼亚岛。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