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从羊肠小道,到“村村通”, “70年代肩挑人抬,80年代牛拉小车推,90年代三轮车开进村”,村民们自编的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就是上世纪临朐县九山镇牛寨村交通史的真实写照。因为道路不通,牛寨村产的水果只能烂在地里,经济一度落后,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自2005年县里实行村村通工程后,村里第一条进山的水泥路——铜牛路建成通车后,牛寨村彻底变了样,路通了,果品能够卖个好价钱,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了。如今村里靠着果品生产、生态旅游等项目,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比未修路之前增长了十几倍。
大路不通 光棍村、羊肠道、孩子上学要翻山 牛寨村位于临朐县的最南端,位置偏僻,群山环绕,8个自然村的426户、1340口人,分散在七沟八叉15平方公里的山沟里,最远的一个自然村距九山镇区有30多里路,村民进山出山要爬过一道道山岭。“鬼见了也发愁,神来了也难治”,是当地老百姓早先对牛寨村穷、乱、差的形象描述。 为了修路,牛寨村人上世纪70年代扒过山,80年代打过隧道,90年代沿河修了一条土路,修好的土路,路面窄不说,一场雨过后,就被冲得面目皆非。“20多年前,村里都是羊肠小道,不足半米宽的路,两人要是迎头碰上了,只能侧着身才能过去,路面也是坑坑洼洼。”该村70岁的村民王明顺回忆说,当时村里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只有一条狭窄曲折、坑洼不平的土路通往山外,村里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手推车。“有一年夏天,进山的唯一土路被山洪冲得面目全非,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年年修路年年冲,走路像在玩龙灯’。” 王明顺告诉记者,因为道路不通,村里的姑娘大都远嫁他乡,外村的闺女又都不愿意来这深山沟里,村里小伙子找媳妇就成了难事,“那时候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最后没办法,有的父母干脆托关系、找门路把孩子落户到条件好点的外村去。”王明顺说,村里不仅媳妇不好娶,就是村里嫁出去的闺女,由于村里路不好走,结婚之后很多都是好几年不回趟娘家看看。 交通的不畅通也给村里的孩子上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时学校就在附近村,可是孩子上学却得翻过一座山再走将近8公里的山路。路难走还不是家长最担心的,最怕的是下大雨、大雪。记得有一年大雪,把山路给封住了,孩子回不了家,就在老师家住下了。”村民王学军说,当时没电话,家里人也不知道情况,翻山越岭跑过去,见到孩子后这才放了心。 道路“增肥”,腰包变鼓 村村通工程 为圆修路梦,村民筹来30余万元 1993年,村里终于准备开始修路,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都纷纷来帮忙。“山里都是石头,硬是靠村民们肩扛手搬,一条盘旋在山腰上的6米宽土路成形了,叫铜牛路”。王明顺说。 牛寨村里都是山岭地,靠着种植庄稼村民们收入微薄,看到种果树效益好,而且村里的山地适宜种果树,村民开始大面积的种植山楂、苹果、板栗等。种植出来之后,销路却成了一大难题,“车辆行驶在这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如同过山车,好好的水果运出山时就‘破了相’。”村党支部书记于兴平说,收购商往往是来了一回就再也不来了。村民只能眼睁睁看着苹果烂在地里。 路一天修不好,牛寨村就一天过不上好日子,修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就成了该村最大的梦想。2005年县里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消息让村民振奋。村党支部书记于兴平三番五次地往镇上跑、向领导表态,终于使铜牛路水泥硬化工程立了项。但当预算出来后,于兴平一下子懵了,“这条路长8.3公里、宽4米,需要资金100多万元。虽然上级拨大头,可村里还要拿出44万元,难度太大了。”于兴平说,面对40多万的资金缺口,全村老少东借西凑,仅花了三天时间就筹到了30多万元。 铜牛路水泥硬化工程终于在2005年5月份破土动工。花了整整五个月,4米宽的铜牛路竣工通车,“俺们村里几代人的修路梦也算是成真了。”于兴平说,通车那天,村里真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村老少比过年还高兴。 路宽了 果品旅游两大项,村民增收十几倍 “2005年10月,4米宽的铜牛路竣工通车,大量的果品收购商就开始争相找上门来。”于兴平说,2006年,村里的苹果每公斤比往年多卖四毛六。进山的车辆越来越多,4米宽的水泥路时常会发生堵车,2012年牛寨村又投资40多万元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铜牛路进行了拓宽,宽度达到6米。于兴平说,现在村里连摩托车都不多见了,家家户户都是开车出门。 据了解,牛寨村当地是沙土地、海拔高日照充足,出产的果品品质好,其中1000亩有机苹果基地已获得认证。如今牛寨村每年可生产果品400万公斤,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加2000元。 路越来越好,牛寨村人开始琢磨着以原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沂河发源地神牛谷进行开发,2005年底命名为“沂水谷”的生态旅游风景区破土动工,配套开发建设了“神雕崖”、“莲花池”等景点13处。由于交通方便,每天来这里自驾游都在500人次以上,宿营的帐篷遍布河边,成为牛寨村一道亮丽风景。景区还依托果品资源建成游客采摘园,初步建成了集观光休闲、特色餐饮、农家体验、快乐采摘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区。2012年底,牛寨村被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 “靠着果品跟旅游两大项目,我们村人均年收入能达到9000元左右了,比没修路之前涨了有十几倍呢!”于兴平高兴地说道。 本报记者 窦圆娜 本报通讯员 姚新 除署名外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
|
|
|